有效融合信息技术 助力数学课堂教学

2018-11-28 17:32汪祝佑郑美彬
名师在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形象化圆柱融合

汪祝佑,郑美彬

(福建省福鼎市慈济小学,福建福鼎 355200)

引 言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如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简明、形象地呈现,将数学本质浅显、形象地揭示,让学生准确、清晰、有序地建立数学模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1]。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呢?笔者将用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

一、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呈现教学情境趣味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应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有意识地创设一种学生喜欢,贴近学生实际,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情境。例如,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段音乐、一些图片、一个游戏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开场场景:小熊要坐车去找小袋鼠,先是坐着长方形轮子的车,车开不动;改坐椭圆形轮子的车,车开动了,但很不稳。最后,它坐上了圆形轮子的汽车,车快速前行,非常舒服。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圆与长方形、椭圆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圆形轮子的汽车才开得平稳呢?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及时抓住机会,通过学生的思维碰撞,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引入新课。

二、有效融合信息技术,揭示数学本质动态化

在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将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图形、声音、图像的动态演示,教学内容的展示度在拓展,更新速度在加快,理解深度在提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产生“灵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运用白板和学生平板相结合的技术,将书本上静态的切割拼凑过程通过动态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使其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教学中,白板演示圆柱体的底面分成8份相等的扇形,然后将圆柱切开,分成两半,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平均分成的等份越多,展开拼成后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学生利用平板操作,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后拼图,动态演示,深刻体验到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变化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白板和平板技术的结合,将抽象变为直观、深刻变为浅显、静止变为动态,揭示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对数学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有了更深刻的研究。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还会有意外的“惊喜”。

三、有效融合信息技术,突破知识重难点形象化

小学生大多数仍处于感性思维期,数学课上,仍然喜欢具体的形象。这和数学抽象的内容构成了巨大的矛盾。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思维方式的形象性和学科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可以抽象出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深认识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本质,从许多特定的具体现象中概述出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轻松地从形象思维跨越到抽象思维[2]。

例如,在教学《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时,难点多,实践活动也多,课的容量大,要想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显然很困难。于是,笔者在课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将一拃、一步、一脚、一庹等概念以及测量方法拍成视频,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看得明白,听得清楚,理解得透彻。学生操作起来没有障碍,自然在实践中掌握了知识和方法。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用形象化的教学将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四、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形成知识的过程优质化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通常,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会使用小棒、图片、纸片等学具,让学生来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不易动手操作的部分,我们可以借助课件的形象生动性,使课堂中知识的生成过程直观化、形象化。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树叶、蝴蝶以及像天安门广场这样的图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归纳这些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相同。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这样的图形,丰富其“对称”特征表象。这样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理解“对称”的感性知识。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只画一边就能剪出对称的窗花”和“为什么展开的剪纸沿着折痕会完全重合”等教学重点,视频展示了“剪切”的全过程。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剪纸。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讨论、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逐渐形成“轴对称”知识,深化对“完全重合”和“对称轴”的理解,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五、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巩固数学新知新奇化

传统教学中,在实践练习方面,教师一般主要是采用黑板、纸张、书本和其他形式进行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厌烦、疲惫,甚至不做作业。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各种形式的实践。融合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安排多个层次的实践,每个层次的练习都力求多样化、新奇和有趣。此外,融合信息技术还可以克服教学材料内容的局限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及时反馈,使学生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练习。因此,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不仅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长知识,而且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产生影响,获得良好的效果。

结 语

总之,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真正把信息技术看成与黑板和粉笔一样的教与学的工具,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性,既传递了大容量的教学信息,又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流畅互动,促进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对数学本质的洞察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郭政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04):167.

[2] 唐静文.让多媒体为数学教学插翅添翼[J].小学教学参考,2012,(11):54.

[3] 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形象化圆柱融合
环肋对耐压圆柱壳碰撞响应的影响
圆柱的体积计算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学诗2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