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仲永梅
语用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近些年来,各个小学的语用教学应运而生,但纵观多个小学教学现状,仍然存在较多需改善的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方法过于单 一、教学过于形式化等。对此,教师应当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创新教学形式。所谓语用教学,就是指给学生创建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对其中的话语进行揣摩、感悟、分析、探讨、运用,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和以往学过的知识,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具体语境中说话,以此提升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来说,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课堂学习目标,它是贯穿学生课堂学习的灵魂所在,只有在学习前制定了清晰适用的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途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言语交际能力。倘若从一开始教师给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就有问题,不能依照特定的教学规律进行,甚至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那么之后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将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说是徒劳的。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建立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好对应的层面呢?首先,从策略上来看,在制定课程目标的时候不能贪多求全,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最好能够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逐渐感受阅读学习的乐趣,找到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其次,从具体操作上来看,很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存在“假大空”的现象,目标设得过高过远,学生目不可及,根本达不到教师预期的要求。在设置时应当更加“接地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前应当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解析课程大纲,明确教学具体要求和教学重心所在,吃透课本,参详教材,发现阅读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教学价值。比如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而言,其行文个性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教师只有对各种文体个性都了解得十分透彻,才能让其在教学价值的把握上更加精准。另外,还需考虑到阅读材料的文本特色。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同一文体的文章,它们所表现出的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不同风格的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结合文本特色创新,不然就会导致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语用能力和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创设好正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后,就应当给学生设置课程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而在语用背景下的任务驱动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用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分析、总结,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制定的课堂活动中。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划分成若干个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即为完成一次任务,以此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悟能力和语言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的创建中应当注意要有一定的深度和价值,并且要提出一个能够牵引全文发展线索的主问题,让学生在对主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其他问题的答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类问题才能够使学生花费时间探索,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真正掌握作者写作的方法、规律和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在充分考虑学情的情况下,提炼出更加有价值和牵引力的问题,让学生对此进行有效探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深刻注意到这一问题,对问题和任务的设置应当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给学生提出一些最为基本的问题,提高课堂互动的学习氛围,接着再以主观性的问题介入,推动学生语言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
在学生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应当及时做出教学评价,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启发学生心志,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以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语用背景下的课堂评价是建立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基础上的,其主要是经过表达意图到语言构思,再到语言表达的过程,这一过程就好比郑板桥在画竹时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创作经历。因而,教师在做出评价的时候不仅仅要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层面,更应当重视语用的储备、表达和立意等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导航,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并对文章内容能够保持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促使阅读教学有效进行。
总而言之,在语用背景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创新教学方法,保证阅读教育能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口味,找到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所在,同时要找准阅读教学中语用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言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