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张文艳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的古诗文,如唐诗、宋词等,还可以与融入广为流传的古代蒙学读本,能够使情感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国学经典多是历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古人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展现人类生活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人性、内涵、心灵和品德等多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正确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不仅能丰富人的情趣,还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性的境界,很好地培养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人文素养。
古人在国学经典作品中倡导的思想都是积极正面的,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将深刻的人生哲理用浅显故事教导后人,其中涵盖的诚信、孝道、仁爱等内容正是现阶段的小学生所缺乏的优秀品质,国学经典的普及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学习中塑造出高尚的品德。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好诗词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无论是李白的《静夜思》、汉乐府的《长歌行》、屈原的《离骚》,还是文天祥的《正气歌》,无不透露出我国古代文人一直所传承下来的一种思想和精神——拼搏、努力、忠君、爱国、爰家,而这些正是现代所缺少的正能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诗词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诗词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向古代文人所学习,学习他们的忠贞,学习他们的礼义,学习他们的情怀,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国学经典的魅力。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教师讲述这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查阅一些有关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故事,使其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写诗的背景,这样学生就能够被杜甫当时的高兴心情及爱国情怀所深深感动,不但学习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也能够自发主动地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多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在国学经典的渗透教育中,读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汉字本身除了具备形体美外,还具有音韵之美,这就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口、眼、耳并用,既要欣赏它的结构,又要品味它的音韵,进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训练,老师应该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选择符合小学生能力范畴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并坚持鼓励性、差异性、模糊性以及自主性等原则:第一,鼓励性。在小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经典,尽量以鼓励为主,甚至可以不批评只鼓励,以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第二,差异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记忆能力等都存在一定差异,而随着教学的深入,这种差异会逐渐加大,以《三字经》为例,有些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可以将其背诵通畅,但是还有些学生连熟读都难以做到。所以,老师不能过分强求学生去记忆国学经典,如果背诵难度较大,则可以改为熟读,而如果熟读都很困难,则可以变为跟读,只要学生参与其中,就能从中获益,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诵读经典的乐趣;第三,模糊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不用过多要求学生去理解国学经典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含义,只要保证学生能做到熟读成诵就可以了;第四,自主性。目前,仍有一部分人对于国学经典诵读存在误解,认为必须要对经典中的字字句句都能做到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熟练转换,才是国学经典诵读的目的,这种想法是极其狭隘的。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老师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仅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补充内容,如果过分细致地解析文章,不仅会失去诵读国学经典的乐趣,同时还可能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所以,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经典名著的诵读,由学生自己选择篇目,以培养他们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刚刚开发对世界的探索能力,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喜欢枯燥的事物,所以要想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就不要仅仅拘泥于用文字的形式向小学生们传递知识,可以借助音乐形式来传递这些国学经典,可以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或者给学生们听一些经典的音乐,这样比文字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老师还可以用美术的形式让小学生们学习国学经典,可以给小学生们看一些图画和美术作品,还可以让小学生们自己画画,画出他们眼中的国学经典,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世界,从而给予适当的正确的指导。以音乐和美术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授国学经典,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一样的形式能将这些知识更好地存在于学生的记忆里。所以,用文字以外的东西来进行国学经典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国学经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需要我们来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从小学开始接触文学经典,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好处,能为他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所以,国学经典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