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 袁瑛瑛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作品形象、意蕴等,都值得学生去品味欣赏。根据选文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复述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语言积累方式,也是提升思想文化修养的有效方式。
《现代汉语词典》中“复述”有两个解释,一为“把自己或别人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二为“语文教学练习之一,让学生把读物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既不是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
复述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它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复述中心不明确,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这样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堂负担,另一方面平均分配力量也会冲淡主题,效果不但不好,反而不符合精讲多练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文体特点不突出,千篇一律。在备课过程中,有的老师不根据文章内容与文体特点确定相应的复述形式,而经常使用固定的一种或几种,让学生失去了说话的兴趣。
复述练习不充分,急于求成,浅尝辄止。有的教师要让学生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那是不切实际也是不合理的做法。还有的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考虑,或是在临下课才让学生复述,这些都是不理想的教授方法。
倾听者缺少耐心,心不在焉。复述过程中,学生难免不出毛病,教师有时会不耐烦,中途打断,甚至加以指责。这样做势必会打消学生说话的念头,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复述后缺少小结,草率了事。如果复述训练后没有组织学生评论,没有在强调的地方再做补充,没有在需要纠正的地方再做训练,肯定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中明确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第二学段中也有明确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中这样表述:“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由此可见,新课改呼唤着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重新认识复述这一要求,并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那究竟如何来落实呢?
简单复述是较为简单的一种复述形式,要求学生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教学中,低年级的小朋友往往用背诵来代替复述,你叫他复述时,他会一点条理都没有,想到什么说什么,甚至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认真落实复述的要求。从简单的一句话到一段话再到一个故事,不管是识字课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以引导复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模仿能力,在大胆模仿中操练,在反复操练中习得,最后达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以《一个降落伞包》为例,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所要表现的是周恩来同志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然后,给课文划分段落,编写段意,以便理清课文思路。最后还要抓住每段的要点及细节。例如,第二段有三个要点:飞机飞得又平又稳;飞机遇险,情况危急;机长命令大家准备跳伞。这样,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就更生动细致了。
相对前两种复述的形式,要求比较高的是创造性复述。它要在详细复述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故事内容,发展故事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我们通常会想到这样的方法:
(1)变化体裁,换个角度,尝试创新型复述。尤其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教学袁枚的《所见》一诗,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那么,我们引导学生复述时,可以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从林荫道上的景色,到小牧童的样子以及他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等几个方面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性的复述。
(2)调整结构,重新组合,学会变序型复述。这种复述是指改变课文原来的叙述顺序,调整为其他叙述顺序。如把顺序改为倒叙、插叙,总分改为分总或总分总等。例如《钱学森》一文采用的是倒叙写法,复述课文时,我们则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复述,变倒叙为顺叙,即先复述钱学森的求学经历,再复述他决定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回国时受到的阻挠,最后简要复述他回国后取得的伟大成就。
(3)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引导表演型复述。如教学《谁的本领大》一文后,我们可以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当导演,自己当演员。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配上合适的头饰,然后进行登台表演。这样的复述既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参与过程,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4)捕捉空白,充分想象,打造创造型复述。例如课文《普罗米修斯》的第一自然段“那时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中,省略号的内容就是一个切入点,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省略号自由想象“没有火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困苦?”从而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这样的复述不仅丰富了原文的内容,还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
当然,要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复述训练,我们还应做到因“材”施教,正确把握文本的特点,立足学生,选择合适的复述方法。儿童的复述能力,在儿童语言发展乃至整体发展上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对复述要求重新思考,重视小学生的复述能力的培养,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使我们的孩子形成开朗、爱交际、活泼的性格,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