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丽
汉字是我国灿烂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一个个汉字,就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如何引导幼儿在接触祖国语言文字伊始,便能产生热爱之情,体会快乐之趣,成为了我们幼儿教师的神圣使命。
儿歌浅显易懂,充满童趣,生动形象,琅琅上口,尤为儿童所喜爱。因此,要教儿童识字应先教他们熟诵数首儿歌,在训练其口头语言的前导下,激发其识字兴趣。于是,我们每周有计划、有目的地将2-3首精选或编写的儿歌或古诗教给孩子们。如:“年呀么年纪小,走路走不好,跌倒了不要哭,爬起来慢慢跑。”在读唱中教他们要坚强。“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以此类儿歌教孩子们观察动物、爱护动物。每天教读儿歌,既可训练口语,逐步增强其语言感受能力,又可积累语言,为识字解字奠定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汉字是有声语言,人对汉字的解读与把握需要四个方面的支持,即:声音、图像、言语和符号。只有将这四者紧密地融为一体时,才能真正认识汉字。因此,在幼儿识字的过程中,我们要创设一定的环境条件,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入手,把他们经过认识的客观事物的名称、图像、语义及其指称它的文字符号相互对应起来,以此激发其识字欲望,培养其浓厚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顺利开展识字教学的基本手段。例如:把全班每个幼儿的名字作成卡片贴在椅子上,每天让他们找出贴有自己名字的椅子去坐,这样他们就会熟认自己的名字,进而会写自己的名字。
我国著名汉字研究专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理事长井深大认为:“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这是因为汉字源于象形性和会意性,诸如:“趣”字,便会使人产生边“走”边“取”动动手而有所收获的联想。“看”字,则具有“手”搭于眼边而“目”视的意趣。汉字中有很多具有形象性,如:“山、石、田、火”等,幼儿在看见字形时便很容易与自然实物联系起来,便于识记。因为幼儿思维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行进的,并由此逐渐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他们通过所读对字形多次感知,语音与字形一一对应,才能牢固地印在记忆中,当提出单个字词进行再认时,就初步形成了概念。多次反复感知之后,幼儿将字转化成自己脑海中的形象。如老师出示字卡“飞”,他们的脑海中自然会有小鸟飞动的形象,让他们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时,自然会在不经意间学会此字并理解其意义。有些字,我们还可以抓住字形特点,编成歌谣,让孩子们在熟读中学会认知。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开展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感情,学习识字,应是我们着力研究的课题。因此,在教学中,把课堂活动设计作为备课的主要内容,精心构思预设,力求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生成。
1.在游戏活动中识字。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要创设适宜儿童识字的游戏环节,使之成为儿童每月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将设计好的字卡:鸟-小,火-车,日-十,月-月等,分组发给孩子们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他们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互动起来,既学到了字词知识,又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2.在讲故事中识字。孩子们爱听故事,教学中就把讲故事作为另一主要教学环节,将故事名称、人物姓名及主要情节等制成字卡,边讲故事边出示字卡与图片,使他们对字形及情节有所印象,故事结束后,指名就字卡与相应的图片复述故事,指读字音,其后将字卡与图片贴于活动区,让他们自由地认读学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从“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识字环境,使之常处于汉字的环境之中,自然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得到教益。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精心布置教室,定期更换内容,优化识字环境,拓宽识字空间。通过动植物图片、人物活动图片、识字卡片、字谜卡片等,引导孩子们与特定环境互动,从中了解事物的诸多属性,激发其学习创造的欲望,为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