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晶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国家一直非常重视的。17岁之前正是人类生命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懂得所学知识的运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博物馆是国家历史的记录、先人们思想情愫的留存,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精神营养同时还具备休闲娱乐功能,因此博物馆教育也被称为“仅次于学校的第二课堂”,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学习创造的能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未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使命,未成年人教育也需要走进博物馆这个“第二课堂”。
对未成年人开展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是在博物馆藏品研究、资源整合、活动对象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未成年人年龄阶段的特点专门设置符合他们兴趣点的方式开展活动。
纵观我国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模式主要有:博物馆课堂——以课堂的形式展示藏品或者传统工艺等等;节日主题活动——根据我国传统节日特点举办的主题特色活动;临时展览——除了在本馆举办的临时展览以外,还有以流动的形式开展的活动,将展览带进社区、学校等地。还有运用本馆特色设计的主题活动,就桂海碑林博物馆“爸妈带我看碑林”亲子互动拓碑体验活动为例:根据桂林石刻当中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制作成40*40厘米的石板,让小朋友们和家长们共同完成石刻拓片。通过学习和亲手制作拓片的过程,充分了解了“桂林摩崖石刻传拓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成年人教育中,互动的方式更能让孩子们感兴趣,从而寓教于乐。
活动主题应当围绕未成年人的兴趣点来设计,同时结合馆藏文物的元素、研究成果、观众的需求等方面,综合考量活动的可行性。在整个策划过程中大概经过以下步骤:
1.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活泼、好动、好奇是他们的天性,作为他们的父母也非常愿意孩子去参加有知识性、有趣味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未成年人选择参加互动教育互动,通常是在学习之余为了消遣、娱乐为目的,这也成为手中主要的需求心理。未成年人通过参与活动,缓解压力放松精神并陶冶情操打发休闲时光。受众在校园课堂学习外为了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增广见闻的同时满足好奇心理,从而选择参加互动之中。然而,还有部分受众鉴于自身强烈的参与心理,受众不仅通过参与互动教育活动获取满足,并且强烈要求直接加入活动中成为互动直接参与人,发挥自身作用。受众参与活动时,如愿以偿处于中心地位,满足自身的强烈的参与心理。
2.进行教育需求调查。博物馆观众调查成为了解观众与自身的主要途径之一,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机构,诸多活动均与观众有着紧密关系,教育活动同样如此。博物馆可以于中小学校园、博物馆展厅内、教育活动现场以及市区活动中心等面向未成年人等群体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未成年人等群体对活动开展次的建议,对活动方式发放的意见想法,以及活动场地与相关用具的建议等。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方案调整,开展具有特色创新的互动教育活动,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能够深刻感受到深厚的文物内涵与历史。
3.构建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教学情境。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人员在进行物理环境对教学的作用时得知,若为教学目标与活动构建事宜的学习情境,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能够打造相应的独立空间,构建探索区域或体验空间。比如位于西安市的半坡博物馆开设的“史前工场”与位于广州市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设的“南越王国”以及位于福建博物院开设的“社教中心”等。这些活动场景均配有未成年人专用设施,并用形象的图案与色彩进行装饰,采用动漫元素与多媒体技术拉近与未成年人的距离,为其打开博物馆的大门。
4.活动配套教学用品的开发。博物馆教材通常所指在了解并掌握各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学习心理的前提下进行编写的简单易懂、图文并茂有利于未成年人直观了解展览与文物以及活动的有关教材教育等。教具主要指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手工材料包。博物馆可以根据各个年龄段未成年人所学教材与课本知识内容,将博物馆所珍藏的文物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编制配套的课本读物,结合未成年人年龄段与语言特点编辑出版展览解读、文物知识交接等免费册子免费配送给参与互动教育活动的未成年人与群体,让更多的未成年人熟悉了解博物馆,熟悉文物,感受博物馆独具特色的魅力。此外,社教人员可以参考互动教育活动主题与相关历史与文物知识内容,编写趣味学习单,在活动前分别发给未成年人进行阅读,并作为活动的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