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服务平台支撑下的资源建设与应用

2018-11-28 13:57阳泉市教育局
山西电教 2018年3期
关键词: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阳泉市教育局

一、背景与概述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针对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核心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能够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从2013年以来,阳泉市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013年4月10日,中央电教馆《关于印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确定我市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首批试点单位。结合我市建设阳泉教育云的实际情况,我市将部分学校设立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校,将部分学校设立为《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校,分片分步骤的对两个平台进行规模化的应用。以此加快阳泉教育云平台应用步伐,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的效率与效益,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

借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和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地区的东风,我市启动了以阳泉市教育云计算中心建设工程为龙头的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顺利完成阳泉市教育城域网和网络中心扩容升级工程,建成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本地平台与国家、省平台的规模化应用相结合,发挥各平台的优势,推进平台应用。依托国家、省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教学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引领,建设和汇聚本地特色资源,探索和尝试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阳泉市确定的总体思路是:硬件、资源、服务由政府集中统一规划建设,建设水准适度超前,供全市学校、师生、社会免费使用,既节约成本,又保证了服务质量和建设水准。

阳泉市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考虑当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分级授权机制,形成市、县、校三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班级、小组、个人三级网络学习空间,个人、学校、县(区)、市级四级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库,以及一个信息化教学辅助应用系统,简称为“3341 平台”。主要优势和解决的问题有:

1.共建、共管、共创、共享免费优质资源

遵循“统一认证,全网通行”的共建共享原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全部免费提供师生使用。这样就克服了教学资源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自主学习资源零散独立不成系统的弊端。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目的“教学资源集”,包括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资源、高中校本选修课课程资源、拓展学习课程资源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过去教材就是学生的整个世界,现在整个世界都是学生的教材”,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疆域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学习的形式与时空得到极大的拓展

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拓宽了师生的交流时空,为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教育教学新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网络课程”包含微课、课前预习指导、在线练习评测、巩固提高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点自主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渠道极大增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有效补充和延展。教师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有的放矢,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信息传递,更多承载了知识内化和迁移创造的任务,成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解决疑难的场所,“变教为学、以学定教”的现代课堂结构将逐步形成,教师也将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最终构建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生态。

3.平台移动客户端(APP)应用随时随地支持在线学习

我市移动端客户端(APP)包括移动学习系统、移动阅读系统、移动圈子系统。基本实现了“桌面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一体化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记录、教学统计、教学评价”等功能。拿起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实现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答疑等功能。“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逐步成为现实。

4.教育大数据分析与运用提供了充足支撑

通过班级、小组、个人空间,既可以及时分享学习成果,也能记录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和学生的成长足迹,为师生的生涯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平台强大的各项数据统计功能,既能同步了解学习状况,又能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随着平台应用的深度广度持续增加,积累更多统计数据,使阳泉教育逐渐迈进大数据时代。

5.促进了城乡教育精准帮扶和均衡发展

通过优质公共资源和精选本地课程资源的城乡全覆盖,使无论身处城市、乡镇,还是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够同时在平台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最大限度地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通过远程视频互动同步教学系统,可以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与城市的学生一同上课、一同学习,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帮扶更加精准,确保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

三、成果主要内容和效果

全市409所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全部接入了教育城域网专网,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率达到100%(其中94%的中小学校实现了100M 以上光纤宽带接入),全市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率达到98%。全市所有学校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教师注册率达到100%,中小学学生注册率21%。同时,在《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的教师、学生用户数达11.9 万人,教师注册率达到94.8%,中小学学生注册率70.1%,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后,我们首先建立了30 个市级试点单位,设立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混合式教学试点、高中校本选修课试点、教师网络互动教研试点等6 个试点项目。涌现出阳泉市矿区教育局、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阳泉一中、阳泉四中、阳泉十二中、阳泉十五中等应用典型,逐步形成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应用成果。

1.创新教学模式

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以“混合式教学”为研究方向,利用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班级门户网站、小组学习空间和教师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利用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经过二次加工,开发了大量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在线课程,初步形成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生态。全校教师人人建课、边建边用,已完成了涵盖六个年级九个学科的网络课程187 节,微视频162 个,突破了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更好地提供了适应学生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促进了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平定西郊小学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将课堂上的教学环节放到学习空间上,重难点通过微视频进行重点讲解,方便学生随时多次观看,学生可以学前看,学中看,学后还能再学再看,为师生在课堂上更高效地学习提供支撑。真正将课改理念“先学再教、以学定教”落到实处,而且还拓展为“巩固拓展,多元评价”。通过网络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教师能直观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学生的各项数据是一直动态发展的,学生通过网络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发展数据,还可以看到其他同伴的数据,从而促使班级学生共同提高。

阳泉十五中积极开展基于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双课堂”教学创新实验活动,研究实践“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为每个学生和教师配备平板电脑,教室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经过半年多的尝试,初步探索形成了“三段四步五五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师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师生互动的时间与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2.丰富校本选修课

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涵盖国学、文化、艺术、科学、生活等方面的40 余门名师选修课程。阳泉一中、阳泉十一中和阳泉十五中在高一年级中积极开展“校本选修课”试点。2016年1月,三所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参加网络“校本选修课”活动,报名学生共有3651名,学生通过看视频、做作业、交流讨论等环节进行学习。截至2016年4月,有1045名学生获得学分和证书。网络校本选修课更加注重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特点和个性发展,课程深入浅出,契合中学生认知水平,既提升了个人素养,又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同时,有效的解决了学校选修课资源问题、师资问题、场地问题、在线学习问题、教学管理问题。为在全市高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校本选修课”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和经验。

3.构建本地资源

《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遵循统一认证,全网通行,共建共享原则,为广大教师开发个性化原创课程资源,提供了优越的后台支撑。为推动本地特色资源的建设,组织了“网络课程大赛”,旨在开发各学校的特色校本资源和教师个性化原创资源。广大教师在线制作、上传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目的的网络课程,并在教育教学中逐步开展应用,创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加大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力度,构建了我市本地特色教育资源。优质资源不仅用于教师本班级教育教学,而且突破班级、学校、县区限制,为全市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资源,鼓励教师进行在线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和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点的学习,获取知识的渠道极大增加,课内学习的方式也得到有效补充和延展。到目前为止通过各试点学校的自主开发和组织相关的课程征集活动,“平台”上共有网络课程七千多套,其中精品市级学科课程108 套,选修课程14套,本地名师课程25 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现代教育教学新模式初见成效。

4.推动网络教研

为推动教研平台的广泛应用,市电教馆和教研室联合推动“网络教研平台”的应用。确定郊区进修学校牵头进行教研平台应用普及工作,依托《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国培计划”送培下乡,开展本地和跨地区协作的教研活动。通过对“教研平台”的深入应用,教师们利用平台提供的相关功能,开展本地常规教研活动,组织不同区域教师开展协作教研活动,帮助提高教研效率和效果,实现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5.丰富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

《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教育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支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以习题训练和学习报告相结合的巩固提升方式。同时支持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交流和展示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方式。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和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点的学习,获取知识的渠道极大增加,课内学习的方式也得到有效补充和延展。教师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有的放矢,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信息传递,更多承载了知识内化和迁移创造的任务,成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解决疑难的场所。由此,落后的教学方式将逐渐被瓦解,“变教为学、以学定教”的现代课堂结构将逐步形成,教师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最终构建出新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生态。

四、成果主要特色和创新

1.本地资源建设

到目前为止,个别试点学校已形成了校本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资源、拓展学习课程资源。如:矿区小南坑小学“混合式教学”,阳泉十五中的“双课堂”教学,都是基于学校教师制作的大量本地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重难点微课、课程讲义、阅读文献、参考资料、课后在线练习、作业等,以及师生的互动答疑、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更好地提供了适应学生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促进了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通过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逐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覆盖中小学、职业学校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既可以满足课堂教学使用、又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课程资源”,从而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化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2.平台辐射范围广

目前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已在全市全面推广,学校和教师利用“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跨学校、跨区域的教育教学,试点学校针对翻转课堂、网络学习空间、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不同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探索形成一批成熟的、可推广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通过阳泉市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把区域性的教育云平台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为全市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标准统一、高速高效、安全可靠、有效实用的数字化服务系统。

3.创新平台应用机制

健全“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基础教育部门主抓,教研部门主推,电教部门提供技术服务,校长和教师具体实施的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工作的“一把手”责任制和“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健全“多方参与”的运维机制,积极探索实践“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购买服务”的举措,真正实现“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相提供、学校自主购买”的运维机制。

五、效果与反思

我市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数字化网络体系,全面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和我市平台海量的教学资源,开发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在线课程,部分学校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生态,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市的教育信息化也是在摸索中前行,通过反思不足和缺点,确定了以后努力发展的方向:

1.持续优化资源和平台建设,构建智慧教育支撑服务体系

在阳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阳泉本地系统课程自主学习园地。深化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数字资源建设,探索推进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和优质资源的数字化。

2.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提升应用效益与水平

我们将加强专家调研指导和跨区、跨校协同,形成新一批区域、学校应用典型,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区域和学校提供参考样板。同时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资源应用的规模化、常态化和深度化,提升应用效益和水平。

3.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个性化学习

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数据动态采集、实时分析和学习诊断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精准化,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4.加强机制创新,构建教育资源服务生态体系

打造教育资源开放平台,改革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激发创新活力,探索和建立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登记和学分互认机制,逐步建立课程证书、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等衔接互通的制度,为构建完整的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和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有效载体。

猜你喜欢
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阳泉市重点工程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阳泉市召开全市文艺工作座谈会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