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 卢文青
“人类从未有过这样一个时期,技术发明如此之多,出现的速度频率如此之快,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如此之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把准教育未来发展的脉搏。什么技术会真正影响教育?新技术会带来哪些新的学习方式?人工智能来了,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技术时代,这是一个特别需要校长、教师具有战略眼光的时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一个中心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两个基本点: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四个重构,(1)重构教学模式,实现规模教育上的个性化培养,把信息技术作为解决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2)重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突破常规手段不好解决的公平、均衡、全纳等问题;(3)重构教育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4)重构教学治理模式,应用大数据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智能化的服务,让教育治理和决策水平更加科学、有效。
任何一种绕开课堂,绕开学校这个教育主渠道的教育信息化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信息技术与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种补充,它有能力走进课堂,变革课堂,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将会把“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真正变为现实。在自己的平台上,自己的空间里,学习者是中心,学习者掌握着自己的学习。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明显感到,自主学习资源不足成为了孩子们深度学习的瓶颈;同时随着1(自主)+1(展示)课堂效果的不断显现,我们在进一步的思考,我们的课堂还能从哪些方面突破,来实现更优化、更高效?课堂中、课堂外,我们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随着早晚自主课最初有老师在课堂陪着学生到无师自主课的推进,如何了解到自主课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与成果呢?
我和我的团队在不断学习与研讨中相信,信息技术的融合一定会帮组我们再一次突破瓶颈,成为我们探索路径中另一个“革命性”的拐点!2013到2015 三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深度开发与“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各环节深度融合的学习平台,全校全部年级实现“人人通”,实现了学习从传统的纸、笔平面走向信息化立体信息互动平台。
自主课上,通过“资源库”、“电子学案”、学案链接“二维码”,支撑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丰富和拓展学生获取有效学习资源,同时提供基于学生实际的“精准化微课”提升自主课的学习效率。
自主课后,教师以“快题端”实现对学情的精准化分析。每一个学习小组将经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互动卡的形式通过“在线答疑”向教师推送反馈。除互动卡外,每个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个性化的问题,诊断的精确化为课堂的高效展示奠基了基础。
在展示课上,师生平板和教室一体机同屏,学生的课堂展示变得更加提纲挈领、生动形象,或展示典型例题,或展示重难点题的不同看法,或展示解法多样化。尤其是地理中的天体运动、理科实验和数学中的图像运动变化轨迹等等,让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既为学生的个性化展示提供了空间,又扩充了课堂容量。
教师利用在线题库丰富的资源组卷,完成知识点的精准练习,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会得到对每一次测试的个性化数据分析以及班级总体的数据分析报告,进而实现对学情的数字化评价。此外平板电脑的“小组建设端”功能实现着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
除了课内的学习,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更加呈现个性化、个别化的特点, 基于问题、基于学生的差异化理解水平,依托信息技术,我们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了节假日,实现了师生互动的无界交流和针对性学习指导,尽可能实现着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无时空、零距离互动。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学校在课堂教学和社团课中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创客类STEM+的教育课程,以项目为基础和基于问题解决式学习,把教学作为探究和解释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获得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课堂体验。以解决问题为方向,以做事情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在实践着自己学科理论的同时,也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目前学校开设了3Done三维设计、APP inventor 手机APP 开发、arduino机器人编程、Scratch 游戏编程、小飞手无人机等课程,并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都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学生登陆个人账号随时随地学习。
从师生的实践探索中,尖草坪一中正在通过“六化推进、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技术对孩子们学习的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加优化,更具实效,全过程、个性化、即时学习分析成为了现实。
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开放,进一步改变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深层次的转变着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成为共同成长的“自我成长者”。
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让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突破时空界限,走向无时空限制、零距离的互动,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是学生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它的精神气质将融于他们的心智。我们相信,“互联网+”下的课堂及校园“善治”必将从根本上调整课堂秩序、教学方式、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还教师教的自由、学生学的自由和师生的精神自由,彻底实现课堂华丽的转身和师生的生命成长。
1+1 问题解决做事情式学习,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目前已形成尖草坪一中显著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水平随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2014年9月,尖草坪一中作为山西省高中新课程实践基地校,与山西省教科院共同申报的“问题导学新课堂”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2017年9月,教育部科技司、中央电教馆为尖草坪一中挂牌“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
2017年12月,学校“技术再造学习——信息技术与1+1 问题解决塔式课堂的深度融合”获山西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夯实每个学生做人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学习力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管理者,尤其校长为学生搭建怎样的平台、创设什么样机制是考量我们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标杆。方向对了,行动和努力才有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