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焦雪菁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录播教室的搭建也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录播教室是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微课程资源建设、形成丰富的校本优质资源、“翻转课堂”等教学活动在环境方面的有力支撑。基于录播教室的异地同步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1.实现区域内同步课堂,转变教学方式
在“班班通”设备的基础上,大部分学校已经实现了利用录播教室授课,并实时直播给所需班级和教师,一位教师可以做到异地多班同时授课,减轻了教师授课负担,增加了研究课堂授课艺术的时间。目前有许多学校利用录播教室开展校内教研、校际研讨、课堂教学专递等活动,一些网络条件较好的地区利用录播教室在一个区域内开展公开教学,实现了区域内师生异地同听一堂课、同评一堂课。比如,开展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践,充分利用录播教室,将主校与下属学校联通,一校带多校,开展示范教学和常规教研活动。对于薄弱学科,如音乐、美术等,两个校区同上一节课,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开展区域内网络教研,转变教研方式
利用录播教室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增加了课堂观察的诊断功能,包括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这一功能为教学教研中的“磨课”分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工具。
在传统教学教研中,授课教师难以及时了解课堂的细节,尤其是不足之处。录播系统的使用,方便授课教师在课后随时通过录播平台观看课堂的录像资料,掌握课程设计的优劣,发现整个课堂的细节。例如,教师本人上课的教态、语调、语速的快慢,课件的冗余以及学生的回答等。在小组教研时,通过观看课堂实录,在学科资料展示、教学前后交流讨论、教学设计反馈、学生形成性评价等方面,不停地进行反馈、思考、讨论、修改,有效地开展反思性教研活动。
以往学校的教研活动大部分局限于校内,常态化的针对具体课堂案例的研讨活动很难在区域内开展。通过录播教室,整个区域内教师或学生可同听一堂课,并随时发表评论或意见,采取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分片分组教研等形式,实现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数字录播系统在“备”“教”“研”“评”“磨”等方面展现无限的魅力,为信息化时代的教研活动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
3.实施互动式点播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录播教室有两个最基的本功能,一是录制,二是播放。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了全自动录播,可以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一键操作完成视频的录制,并通过网络进行视频直播和点播,与相关学校课堂教学对接,实现交互式教学,方便提问解答。
课程结束后,系统自动将录像保存下来,做成视频课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有选择性地点播网络课程,实现自主学习。随时随地点播观看方便了教师备课、教学、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研讨。此外,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在课下与教师进行网上交流,拓展了课堂教学的领域,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关系。这种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变革,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教师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广泛思考与变革,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4.一键式录制,促进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
学校和教师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录播教室的自动录制功能,操作方便简单,实现了教师的一键式操作,不仅能轻松的录制课堂教学视频,还能将所录制的视频自动导入视频资源库。此外,手动导播录制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录制、导入、生成自动化处理,方便了授课教师操作。
录播系统实现了各种校本课程、精品课、优质课的全程录制,留下了高质量的视频和课件资料,同时还存有大量专家和教师交流评价的网络资源,如一些学校的“名师讲堂”和“精品课例”,充分发挥了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为建立全方面的教学资源库奠定了基础。学校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库,面向全体教师提供录播及培训,实现校际之间的远程教学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注意到,录播教室为微课的录制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大部分通过优课点播板块进行晒课和共享的课程资源都是利用录播系统录制的。国家、省市、学校各级开展的竞赛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市录播教室的建设。
1.在走访调研的学校中,大部分学校都建有录播教室,但是录播教室的功能与性能标准相差很大,资金投入从一个几万元到一个几十万元不 等;在录播教室建设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有 的有观课室,有的没有观课室;部分录播教室的 观课窗口开设得过高,不适合同步观课、磨课。
2.各地录播教室的数量已基本满足学校日常 录课需求,但功能未能全部发挥,存在重录轻播等问题,录制的课程没有筛选整理,虽然形成一 定的校本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校内、区 域内的有效资源汇聚与共享。
3.录播教室使用尚停留在初级阶段,受经费 短缺、带宽限制等问题影响,利用录播教室构建 同步异地课堂,实现在线网络教研等功能未能大 范围开展,应用仅限于录制优质课、精品课,距离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还有很大差距。
1.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录播教室建设和使用指导意见,解决各市在录播教室建设过程中无标可依,少据可循的问题,规范教育信息化建设。
2.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格局。在教育投入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服务、设施设备运维保障。
3.完善激励机制。出台相应政策将教师共享资源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将教师共享资源与教师绩效工资、评优考核、晋升职务职称进行挂钩,激发教师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建设资源共享的激励制度。
录播教室需要在课堂教学应用中不断探索和拓展,发挥其功能优势和潜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