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江苏南通 226333)
考古资料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当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价值,能够顺应课程改革,拓展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眼界。不仅如此,在高考命题考查当中,考古资料内容占有极大比重,这些都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加强考古资料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接触丰富多样的考古资料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资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内涵把握。本文将重点就如何将考古资料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探讨。
考古资料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信息,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载体,将其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以下几项作用。第一,有助于拓展教学资源。将考古资料引入历史课堂有助于打破历史教材长期与实践脱离的局面,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行,让学生可以通过考古资料学习获取大量的历史学习资源,拓展历史教学内容,也让整个历史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满足高中生历史学习需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体系。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历史在培育学生人文素质,丰富学生历史文化底蕴方面意义重大,将考古资料应用到历史教学当中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养成搜集与提炼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将考古资料化为己用。第三,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精神,同时还能够不断渗透文物保护意识,可以让学生主动投入文物保护的行动当中,让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财产得以保存。
考古资料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将考古资料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已经成了广大师生的共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探索兴趣,同时也能够极大程度地拓展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1]。实地参观的方法更具有吸引力,能够保障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缩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接触历史,感受历史的变迁。从实地参观考察的地点选择方面上看,应尽可能选择离学校较近的文物馆或博物馆,既有利于历史教学,又可以为学生展示大量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和感知历史。例如,在教学《发达的古代农业》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历史博物馆,让学生直观欣赏古代农业的工具,欣赏记录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些书画作品,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参观和接触过程当中近距离感受古代发达的农业,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故事教学法不管是在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当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浓烈,非常青睐于运用讲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2]。在故事教育模式推动之下的历史课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保持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历史学习当中,让高中历史教学事半功倍。为了更好地将考古资料和历史教学融为一体,发挥考古资料的突出作用,教师可以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考古资料所承载的历史以及考古文物背后的故事告知学生,或者让学生自行探索,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历史学习和讨论活动,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让历史课堂更加活跃积极。例如,在教学《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为了有效拓展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于其他相关历史信息的需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选取商、周时期极具代表性的青铜器,如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司母戊鼎等,对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向全班展示小组探究成果。在这种独立自主的历史学习活动当中,学生挖掘和获取了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信息,既能够让他们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也能够让高中生的历史自学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锻炼,最终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焕发生机。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之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想要获取丰富的考古资料已经不再是难题,尤其是在有了网络资源之后,更让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够尽知天下事,获取大量和教学要求相关的历史教学资源和历史材料。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有效追赶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最新的信息,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层次思考。将考古资料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已不再局限于从教材或者是其他的考古书籍当中获取丰富的考古资料,而是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补充丰富的考古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考古资料可以采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让考古资料的呈现更加生动直观,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特别是网络平台上有大量与考古相关的视频与纪录片。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教师就可以从网络平台上收集大量的纪录片、考古图片资料等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那段百家争鸣的历史,了解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受到推崇的重要原因。教师在展示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进行语言的点拨与启发,可以在学生观看资料前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与思考,使得学生的历史思维更加严谨。
要想在历史课堂当中更加简便和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和补充考古资料,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学生呈现考古资料实物,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看到,还可以亲手触摸、感受到历史,让学生不再觉得这些考古资料过于遥远,也会让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很多的考古实物资料比较容易收集,如古钱币、生活器皿等。对于一些收集难度大的实物资料,可以寻找仿制品用于课堂教学,而在具体的展示环节,教师可以边讲述,边为学生展示,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历史,产生探索欲望。学生在对实物资料的观察中常常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而这些疑问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文物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讨论以及全班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解答,让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主体作用都得到发挥。例如,在教学《古代的艺术》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编钟模型、笙箫、竹笛等极具古典特色的乐器,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古代艺术魅力,对课程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也让这些考古资料发挥出更大的应用价值。
考古资料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具有直观性与时代性的特征,更是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将考古资料作为高中历史教学辅助手段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师生的肯定与赞同,也给学生的历史学习拓展了空间。高中历史教师要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特征,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利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渗透考古资料,助力学生消化、理解历史知识,更新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历史学习当中的诸多难题,获得历史素质发展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