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娟
(广东省珠海市第九中学,广东珠海 519000)
藏书票是中学美术学习的内容之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藏书票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认识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和认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中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开发,促进学生审美、创造等能力的有效发展和提高[1]。
藏书票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也是能够供大家欣赏的袖珍艺术品,它是专门为藏书而设计,帮助藏书者标明藏书归属的标识,也是一种供藏书者使用的微型版画作品。藏书票既然是版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因而在其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必然具有版画的制作特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具体的美术学习实践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版画制作知识和能力,加之版画艺术的制作相对比较简便,材料的获取相对容易,其中融入了绘画、手工、印刷等多种技术,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既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又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有效发挥创造性想象力。学生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动手实践、思想的交流、合作实践,能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在趣味性的制作实践中,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认真做事、努力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等[2]。
手绘藏书票是指在具体的制作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生活充满审美艺术的观察和发现的实践。学生在生活资源的引导和启发下,形成了对美的表达诉求,在小小的创作纸上根据版面的大小、形状来形象地、生动地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版画形象,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对美好的情形和现象的表现力,在创造性地发现和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美的事物的强烈表现力,进而将之有效地表现在自己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去。
藏书票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可以是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发现,也可以是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开展手绘藏书票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认真地投入对生活、对学习的认真观察和仔细发现的过程中去;必须将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等有效地融入自身的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去;在对生活和学习现象的创造性理解和认识体验的过程中,必须将艺术性的认识融入学习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去。在有效地调动自身的感知力和思维力的基础上,形成对美的有效表达和理解体验。学生在手绘藏书票的实践中,根据藏书票的功能和作用展开藏书票的制作实践过程。在创造性地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通过对人物、景色、事物等生动形象的刻画,对色彩的有效搭配和布局,形成对美的强烈的表现力,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领悟美、感受美、表现美、展示美的能力。
木刻藏书票是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围绕着书的内容来进行构思立意创作。在构思立意的过程中,根据藏书人的思想、性格、情感、修养、兴趣、爱好等,形成对艺术创作的独特理解和认识体验。在制作藏书票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和体验是提高学生对文化认识的有效途径。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藏书票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也发挥着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
在起稿过程中,首先要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的图案画成简要的线条或者黑白稿,接下来再用墨将自己的主题涂黑。在版面上直接用铅笔转画画稿,或者画到复写纸上直接复制到版上。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印刷出的画面和版面的方向是相反的。在拓印出版画的基础上再开展具体的刀刻制作过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将全部精力投入刻画的实践中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制作的失误,因此,木刻藏书票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其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学生在刻画的过程中,逐步将藏书票的雏形刻画出来,将其轮廓勾勒出来,将其状貌展示出来;在具体的交流实践中,对木刻藏书票有了具体的认识和体验。因而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能够形成对藏书票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其创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新型胶版进行藏书票制作,有效地提高了版画制作过程中描摹绘画勾勒的清晰度,学生在进行制作时会更加方便,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版画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制作的效率,提高学生制作的成功率,促使学生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对版画制作和设计进行大胆尝试和开拓创新。运用新型胶版进行藏书票创作适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因而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和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进行藏书票的设计和创作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计算机制作实践中,学生只需将自己的构图通过简单的工具进行操作,就能够将自己的制作对象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动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3]。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藏书票的制作实践,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对美的感受、表现和欣赏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作效果,促使学生在认识实践和学习体验的过程中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