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江苏省泰兴中学,江苏泰兴 225400)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该理论的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的根本内容是描述了人类对于自我意识在认知、调节上的一种功能,认知过程是这个活动的对象[1]。所以说它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可以说是反思。其一,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本身,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其二,元认知也是一个认识的动态过程,即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所在,在认知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
在进行地理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本堂课所涉及的学过的概念进行复习。对这些旧概念进行回忆的同时进行再认识,反思该概念是通过什么方式、怎么总结出来的。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再认识,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概念的得出方法、理论的推演方式和过程。而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技巧,就可以温故而知新,进而会非常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理论知识。
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先对初中所学习的地球与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学生说出经纬线的概念、特点,经度与纬度的变化特点,地理坐标的确定等知识。接下来在学习地球运动的方向、速度及周期、地理意义等知识时,学生进入的速度就会快很多。
1.导入,启发反思
在讲解正式内容之前,我们可以先对所要讲解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导入教学。导入教学就是要启发学生进行反思,就目前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和理论对所要学习的新理论进行评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评价、分析新理论和新概念,并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不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对错评价,任由他们发挥。但我们要让他们记住自己对新知识的预判和观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备在教师真正讲解之后进行前后对比、反思、总结,进而提升自己的课前预习反思新知识的能力。
2.活动,体验反思
在教授学生真正的新知识时,我们也要注重元认知的实践,也就是不要忘了让学生进行反思方式的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意识到本堂课所学知识的要义。让学生始终带着思考,带着反思进行实践,反思自己对之前的旧知识的认识,反思学习新知识、认识新知识之前对新知识的整体感觉,仔细思考前后的认识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这种不同,产生这种不同认识的根源。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认识,让他们互相比较,互相了解对方的认识发展过程并做出评价。在这种纵向和横向交织的对比评价总结过程中,学生会受益匪浅,他们会发展出更深层次、更高视角的内化的认识水平和元认知能力。
3.小结,巩固反思
在一节课的知识教学完成后,我们不要忘了让学生进行再反思,这样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的认识和更高层次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尽量用多种角度多种思维再分析、再学习本堂课内容。让学生用类似科学家的精神去钻研、去领悟新知识。
在所有教学完成之后,我们还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进而巩固提高。课后反思的方式就是实践,最好的实践办法就是做习题。让学生在习题中感悟新知识的精髓;在习题的变化中反思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只有将习题做对了,做通了,才是真真正正地掌握了新知识。
地理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由此可见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地理学科既有常规的需要所谓的死记硬背的概念性内容,又有需要深入理解的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科研性内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既能够带领学生记得住,还能够让学生理解透。而元认知的教学过程很好地契合了这个教学要求。
下面就地理学科中的《世界气候类型》这节课的教学来说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及其如何与反思教学进行结合。
首先在正式进入新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就世界气候类型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理解,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的中国的气候类型进行复习和再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热带季风气候。让学生主动分析回顾我国的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由此推及开来,让学生看着世界地图,分析推测世界范围内还可能有哪些气候类型,哪些地区有着与我国相对应的不同气候类型。并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推测和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通过这种提问式的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的世界气候类型的兴趣。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向学生介绍世界范围内除了中国的几种气候类型外,还有热带雨林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利用元认知理论向学生介绍这些气候类型的内在特点以及成因。就地中海气候类型进行举例说明,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而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移向低纬,降水丰富,气候温和湿润。经过如此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就可以真正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内涵以及区别,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
最后,完成以上新知识内容的教学以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可以逆向引领学生思考,先说出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让学生说出此地是哪种气候类型。这样通过正反两个方向的思考,就可以让学生更立体、更直观、更全面地真正掌握知识点并能学会利用。
要想提高反思教学能力,就要在反思上下功夫。教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也是需要从认识到再认识的过程。在教师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如何让学生做到课前、课中、课后反思,还要注意让学生总结反思的过程以及方式方法,进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抓住元认知的规律,能够更快地学习掌握新知识。而我们教师则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实时状态,不断与学生深入沟通。本着总结学生的初步总结的思想,集教育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经验于一身,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总结,从中剖析出教师自己的高屋建瓴的元认知和反思教学能力。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的实践依然有很多可以摸索的路径。高中地理教师须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来寻求这一理论和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调控等能力的基础上放大这一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效能。教师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汲取以往的成功做法并规避不恰当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