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香
(江苏省高邮市城北中学,江苏高邮 2256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却是部分中学生通过看影视作品代替名著;部分学生在作业完成之余玩手机、打游戏或看一些碎片化新闻;还有学生忙于数理化练习,即使阅读课外书籍,也仅限于看故事情节[1]。
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阅读现状,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七年级新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不太容易接受。在这一阶段内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尤为重要。
笔者在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设置有“美文欣赏”环节,或让学生朗诵看过的经典美文,或向学生推荐看到的好文章。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班级文化布置上,笔者注意营造阅读气氛,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专门开辟“读书天地”专栏,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班上还设有图书角、书柜等。
教师自己也应带头阅读,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让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然后适时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名作家的作品、值得一读的报刊和当下时文。同时告诉学生,课外读物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建议学生把名著作为主要阅读篇目。
每周阅读课,笔者都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可以看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课外书,或从班上图书角、校图书馆借来的书,也可以同学间相互借阅。这样让学生沉浸其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笔者利用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希望家长有时间能和孩子一起读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假期中,特别是寒暑假,是阅读的大好时机,教师每天布置的阅读内容,家长应做好督促,将学生的阅读落到实处,而且让阅读充实孩子每天的生活,让阅读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初中生有较强的好胜心,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所以笔者经常组织各类活动,为学生搭建读书成果展示的平台,如“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体会交流”“好书推荐”“读书笔记展示”,这些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培养学生能力于一体,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这些活动应定期开展,切不可为形式而形式,因为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坚持。
阅读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阅读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平时博览群书,写起文章来却是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的整合,需要将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的名言警句、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经典诗词等都可以摘抄下来。另外,也可以摘抄成品文,如美文、中考满分作文、班级内的优秀作文等。当然并不是为摘抄而摘抄,摘抄的东西要进行有选择的背诵。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中学阶段正是记忆的最佳时期,通过长时间积累,学生脑海中储存了丰富的词汇和思想,下笔自然会言之有物、有话可写。
在阅读中获取写作信息,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将读与写更好地结合起来。
1.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形式多样、篇幅较长,如《西游记》《创业史》《长征》等作品,可让学生分几个部分进行记录,也可让学生写内容梗概;学生每读完一部小说或一篇好的文章,应鼓励他们写读后感,没有长短内容限制,关键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可以对书中人物作评价,比较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异同;也可以就书中经典情节作批注、写书评等。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语文之道重在“积”和“用”。当写文章感到言不达意时,就可将积累的素材为自己所用,辅以自己的构思布局,加之以血肉,一篇精美的文章也许就会脱颖而出。
选取名家、名篇、名段进行仿写也是学以致用的方式之一。名家、名篇、名段往往给人印象极深,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往往较弱,笔者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的结构框架方法与技巧,然后让学生模仿其作文方式加以练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以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全文,学生也可学着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来写身边最熟悉的人物。教师应经常组织类似的练笔活动,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有的学生头脑中有写作材料,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好的写作方法就会进行模仿。比如,《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对烈日之烈和暴雨之暴的描写很精彩。借助作者描写天气炎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可以模仿描写天气的寒冷;借助作者写暴雨之暴抓住景物特征多层次描写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模仿写雨后天晴的画面。读冯骥才的《快手刘》,快手刘年轻时的精湛技艺,作者通过连串的动作描写来呈现,我们也可以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达身边民间艺人技艺的娴熟。
3.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通过想象可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既可拓展思路、推动构思,又可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比如,学习《窗》之后,笔者为学生留下习作任务:当不靠近窗口的病人发现眼前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时,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请展开想象,续写不少于500字的情节。又如,一首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典范,我们可以调动感官,体验诗中的情感,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感想拓展成300~500字左右的文字。
有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情境之中,假如你是主人公,情节又会怎样发展呢?发挥想象,写成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名著中的人物走出来,进行时空穿越。祥子、孙悟空、鲁智深等人物如果生活在当代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兴趣盎然,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得妙趣横生。
当然想象也是有原则的,切不可让人摸不着头脑,匪夷所思。想象需要以现实为基础,然后进行合理大胆的虚构。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我们应该从文学宝库中撷取最美的精神食粮去滋养青少年,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努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