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数学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并经过数学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题也是提升对学生收集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解答应用题进一步牢固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可以更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讲解例题。例题多选取课本案例,讲解例题的目的是为接下来的教学进行预热;知识讲解。这一阶段主要对应用题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进行概括,使学生了解主要的几种解题方式;学生练习。在我国,学生训练这一部分通常是采取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计算;教师检查。在大量练习之后,由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
其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题海战术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但同时会使学生对应用题产生反感,继而影响对数学整个学科的学习。
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题型以单纯的数量关系分析为主、解答过程固化形式化。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和技巧,但是会导致学生对实际问题理解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产生不利影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一)改良审题习惯 解答数学应用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审题。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养成要从课堂应用题练习开始,在初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思维,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课本和练习题,为适应小学生的理解力而衍生出多种应用类型,比如图文式、表格式等,文字式应用题题目蕴含的信息量通常比较大且表达巧妙,因此要解决应用题首先要解决题目。
在指导学生审题技巧时,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读题。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影响,因此要格外鼓励学生一定要仔细认真读题;二是理解题意。读题之后要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以及应用题的问题,掌握关键信息是审题的主要目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在解答时学生通常会因为审题能力不足而导致失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的建议是重复多次读题。举一道小学数学应用题题目:小红家养猪场有20只花猪,黑猪比花猪多300只,黑猪多少只?学生在审题时看到“多300只”时,会理所当然的应用加法计算,这会与计算黑猪比花猪多多少的问题产生混淆。因此要指导学生在审题时要明确已知条件和应用问题,在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解答过程中,更要认真对待百分数和分数问题,多1/4千克和多1/4以及甲方数量的30%和乙方是甲方的30%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两个计算方向,审题发生误差整个解题都会偏离既定轨道,得出错误计算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明确题目要求,对文字理解的误差会改变整个题目的数量关系,读懂题意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的解题步骤,是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师要从低年级的教学中就开始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应用题审题要做到不增减字,审题中同时思考理解题目和问题要求,掌握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对整个题目有一个大体了解。
(二)借助数学模型 适当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题,增强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小学阶段的应用题解答主要借助以下几种数学模型:
1.线段图解
线段图解可以将抽象的应用题题目进行最直观的展示,简化题意,使学生可以更准确判断。应用题中常出现的行程问题可以通过线段图解的方式解决,举例分数应用题:有两捆绳子,一捆长度为150米,比另一捆要长1/3,那么另一捆绳子多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线段图将题目表述展现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充分了解题目意义,并顺利进行下一步骤的计算。
2.数量关系
典型数量关系在每个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算理,教师在知道学生计算应用题时要使学生事先充分记忆理解典型数量关系,从基础提高学生解题速度,提升解题能力。
3.数形结合
模型的合理使用对应用题结构的分析和数量关系的掌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和图形结合的模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目数量管理。典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鸡兔同笼”,数形结合原则的具体应用是通过图像代表鸡和兔子的数量,可以用圆形代表,圆圈下画上脚,鸡和兔子用脚的数量区分,这样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数量关系,又可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学有用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将生活经验带入数学教学,使学习过程更加生活化和生动化能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题型,优化应用题解题策略是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