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方言族”壮大现象刍议

2018-11-28 08:30詹佳丽
文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交流

詹佳丽 钱 华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普通话的推广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普通话的强势冲击下,方言正在边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无方言一族。

一.“无方言族”壮大的原因

1.“无方言族”的概念

关于“无方言族”,有专家认为指的是“从小就学说普通话,母语是共同语而不是方言,长大之后也不会说一种地道的方言的人”[2]。同时还将“会讲方言,但因为集中在无方言族区而逐渐只会说普通话的孩子”也称为“无方言族”[3]。因此,如果给“无方言族”下一个粗略的定义,其内涵是不会说方言而只会说普通话的一类人。

2.“无方言族”壮大的原因

就现阶段我国的语言生活状况而言,笔者认为集中于无方言的环境是“无方言族”壮大的主要原因。最初的无方言一族产生于推广普通话之后。一方面,作为系统语言学习场所的学校规定在校期间使用普通话,导致学生只在校外接触方言环境。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担心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负迁移影响,支持孩子说普通话,因而减少学生使用方言的机会。在二者的作用下,新生一代的方言使用频率大幅降低,日常交流以普通话为主。

普通话的普及使得“无方言族”群体进一步壮大。无方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只能听懂或使用一些简单的方言,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自然而然地使用普通话,导致下一代的母语仍旧是普通话,日常交流以普通话为主,不会说或者仅仅能听懂方言。

从整体的大环境来看,城镇化加快,背井离乡的人增多,方言缺少接受学习和使用者。如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以普通话为主要的交流方式,缺少使用方言的场合和必要,对方言相对生疏。加之不会说方言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无方言族”逐渐壮大。随着代代传递,普通话将成为沟通的主要途径。

二.地域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所谓的“无方言”,其实是在地域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的环境下产生的一个相对概念。因此对“无方言族”壮大现象的分析,主要是探究地域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的关系。

1.地域方言

方言,指地方语言。汉语的任何一种方言都拥有自己的语音、词汇、语法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因此可以独立运用。方言是相对于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而言的,以普通话为通用语言,则普通话以外的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称为地方语言。

在交通闭塞、缺少交流的年代,方言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本地的“通用语言”。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解释语言的含义:“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本身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4]这就是说,语言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其意义是人为附加的,读音、字形也都是“人”为。“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5]

2.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指的是民族内部用来交流的语言,本文中即指普通话。民族共同语的出现,加强了人民的交流和沟通。即使是当今我们认为比较易懂的北方方言,其语音系统也各有不同、无法统一,更何况我国余下的六大方言区了。七大方言区的人民要交流沟通,如果没有一种共同语言,最终只能各说各的话(方言),而通用语(普通话)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僵局。

3.地域方言与民族共同语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可以创建一个语言系统,创造相关的语音语义等,但这种系统因为没有广泛的受众,其结果只能是寿终就寝。因此不妨给语言加一个定语,成为“人群的语言”。中国社会曾是乡土性社会,人们世代生活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交往可能会打破一个地区世代遗留下来的规矩,在那样以祖宗为上的社会中,规矩是不能被打破的,因此“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成了老子心中的理想生活。生活的半径是日常熟悉的人群,使用的语言只要满足本地区的交流即可。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中,现在所认为的方言,正是当时当地的通用语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不再拥有绝对地位,必须为能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普通话让路,因此退居二线,成为“方言”。

普通话的出现,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古代也曾推行过官话,但影响终究没有现今的推普成效大,最根本的原因是时代背景已经发生改变。历史证明固步自封、闭关锁国是必然要失败的,欲望又指使着人类开拓疆土。站在这个过程的背面看,可以理解老子“老死不相往来”的深意。普通话规范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人民所使用的通用语言,使得南北东西的人们可以沟通交流,能够表达思想、碰撞火花。加之与世界的交流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不仅我国需要大力推行普通话来满足全社会建设的需要,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积极学习汉语,以实现与中国的全方位交流合作。

普通话满足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期望,因此日益强大,而方言由此式微,“无方言族”正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产物。

三.对“无方言族”壮大现象的看法

笔者认为,“无方言族”壮大的现象无须担心,语言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方言是相对的概念

从地球村的角度来看,普通话本身就是一种方言,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方言”。现在所说的“无方言族”,是站在与普通话相对的、因为普通话的推广而造成部分人不会说地方语言角度上下的定义。按照方言是“地方语言”的定义,在对外交往中,两个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都在说着自己民族的“方言”。

2.方言自身承载的价值

方言与一个地区的文化、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记录着,它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地区文化历史的传承。正如L·R·帕默尔所言:“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不仅是思想和感情的反映,它实在还对思想的感情产生种种影响。”[6]方言自身承载的价值强调了方言的重要性,意味着其不可丢失,但在“无方言族”壮大的浪潮中,其地位与作用应得到重视。

3.方言学习需要环境

A.家长转变认识

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在孩子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上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应认识到方言的使用与共同语的学习并没有冲突。普通话不是“阳春白雪”,方言也不是“下里巴人”,两者都是用来交流的语言工具。家长重视方言教育,在学校环境以外,用方言与孩子进行交流,不仅能使方言在潜移默化中被教学,还能把方言文化传承给孩子,使孩子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与家乡。

B.学校提供支持

学校在方言教育中应该提供支持。一种语言能否传承,最看重的是年轻一代的作用,但现行的学校教育对方言文化的忽视,导致方言的大范围失语。

学校可将方言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社团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既学习方言,又对方言文化有一定了解。在遵守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做到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共存。

C.传播媒介提供帮助

传播媒介能营造更大范围的方言语境。比如四川方言加普通话,已经演绎出一种“川普”的形式,这是在方言向普通话规范的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以方言独特的语音语调与普通话结合,既能强调方言突出的特色,还能扩大接收对象范围。诸如此类的中介语,通过传播媒介被更多地域的人知道,成为人们逗趣、放松的重要形式,拥有十分广泛的受众。

传播媒介将原本只局限于某一地区的语言产物扩大到全国范围,为传承方言文化贡献着独特且不可或缺的力量。

4.语言学习的发展趋势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未来社会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技术爆炸到人们已经可以互相听懂对方的语言而人类并不需要学习。三体星人的学习方式能轻轻松松掌握每一种语言。一种方式是人们仍然说自己的语言,但是能够通过技术翻译出其它语言。第二种是由于学习能力强,因此对所有语言一视同仁,即可以顺畅掌握各种语言。[7]此外,笔者预测将来的语言可能会发展成为类似当前的英语一般,有不同地区的口音,但语音系统的基础是一致的,所有人都能理解并领会。等人类社会的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语言学习也许只是安装一行代码的事情,各种语言会变得都不重要或是都很重要。每个人都是“无方言族”,又是“多方言族”。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方言交流
方严的方言
如此交流,太暖!
方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