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应用研究
——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

2018-11-28 06:39庄静文
名师在线 2018年35期
关键词:学情精准目标

庄静文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福建厦门 361004)

引 言

精准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减负增效的应然诉求,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效能,而且能够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环境,全面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成就感。大数据为扩展精准教学效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助于使精准教学从主观时代步入以数据为支撑的客观时代。

一、精准解读教材,让教材的教育载体效应更高效

教材是实施课程教学的载体,是引导学生学科素质发展的有效抓手。传统教材解读主要以教师参考用书为主,再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因此,教材解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与狭隘性,也导致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全、不透。

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提供的丰富资源,对教材解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结合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1]。笔者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对《鸦片战争》一课的网络资源进行收集、分析与整合,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基于中国近代史现状而确定的,中国开始从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国家逐步沦丧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虎门销烟与《南京条约》的签订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集中在一个“沦”字与双半社会形态的理解,抓住一个“沦”字,透视时代背景,掌握“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促进学生系统思维的形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含义是一个理解的难点,它不是片面的,涉及经济、政治、军事、贸易与文化等各个领域。

大数据的运用让教材载体效应更加高效,也有效提高了教师对教材进行全面解读的能力与对重点、难点的把握。

二、精准确立目标,让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更适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起点,直接关系到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具有模糊性,不能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的支持将模糊进行具体化的阐述,利用数据进行有效的分解,并实现量化,使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学生能力培养点等得到有效的落实,让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更加适切[2]。

《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通过数据分析与整合,能力目标设定为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鸦片战争发动的导火线与根本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等;能力目标设定为通过剖析鸦片战争发动的史实,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提高学生历史辩证主义思辨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从林则徐的身上感受爱国情怀、社会担当,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等,同时有机渗透三观教育与引导。

大数据的应用让教学目标更精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根据教学目标的导引,设计出适切教学目标、适切学情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方式等。

三、精准解读学情,让课堂程序与学生习得更吻合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最终要回归到学生这一主体,只有适切学生学情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流程设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主要依据课堂观察与学生练习、作业。基于课堂观察与作业得出的学情显然是粗线条的,而且表现出很大的主观色彩,教师的视角与学生学情实际存在很大的差距[3]。

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对学情的解读将改变这种狭隘性与主观性。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参与课堂问答、课堂发问的次数以及课堂练习达成情况等数据进行整合,以便精准地了解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情况,包括学生对哪一类知识比较感兴趣,哪些问题的回答人数较少等,从而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以及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优化历史课程教学的程序,使教学流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并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等,让历史教学更加精准化。

四、采取精准引导,让“落点”与“胶着点”更有效

初中生受认识水平、知识积淀与学习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遭遇挫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预设,从而明确课堂教学的“落点”,使落点精准定位在学生素质发展点上[4]。此外,教师要根据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进行分析,从而让课堂教学的“落点”定位与“胶着点”的困境突围得以有效实现。

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电子学习单、微课等,引导学生围绕电子学习单与微课开展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调研,尤其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找出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盲区以及思维存在的局限性。

在分析“鸦片战争发动原因”时,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缺乏系统历史思维,大多数学生将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简单地定位在英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上,对近代中国的国情、资本主义大环境、经济危机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因此,笔者采取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如何系统地评价一个历史事件。

五、实施精准评价,让个性化辅导与多样需求更科学

评价效能是多元的,不仅能够检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能够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作业与考试成绩等,这种评价不仅缺乏精准性,而且时效性较差。大数据能够对学生的课堂知识点掌握与技能发展情况等做出客观评价,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与共性问题,从而采取个性化辅导,并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评价中,笔者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对学生练习进行数据分析与归类,并将数据反馈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自主评价,同时有机融合了互评、师评,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数据信息,包括课堂回答的次数、准确率、错误率以及自己出现的错误在班级中所占的权重,从而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提供有力支持。

评价的结果不仅作用于学生,还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比如,教师根据数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化错误采取个别辅导,对于学生存在的知识盲区与薄弱点,提出弥补的建议,包括建议学生选学哪一类的微课课程等。大数据让辅导更个性化,让学生多样化需求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从而实现对学生精准评价,发挥评价导学、促学效应。

结 语

总之,大数据将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引领教学从直觉、感性时代向理性、客观时代转变,用数据说话,精准解读教材,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准把握学情,精准实施教学引导与干预,精准实施评价,从而引发了教师教学思维的变革,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让学科教学凭借大数据资源之力、技术之力,努力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新型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学情精准目标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