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伟霞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教育改革是一个缓慢的机制化的过程,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发展道路上的很多问题。为此,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颁发的很多政策也有了重心的转移,逐渐的从关注量到关注质。课程教学改革是这一进程的突破口。新生研讨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被大家所重视,并进入大学研究者的视野。
新生研讨课作为一种特殊且有效的大学教育实践项目,有效的体现了其在高等教育方向较强的理论价值,同时也贯穿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创新与自由相辅助的研究思路,具体表现了“产、学、研综合协调”、“独创精神与自由延展相统一”的大学教育理念。同时,我们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国情、社会发展等因素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教育范式,借鉴新型教育模式,寻求新理论、新思路的突破。
在我国,清华大学首开先河,引入并创建了新生研讨课,在清华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也为一年级新生开设了研讨课。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率先在本科生教学中引入新生研讨课,这样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新例。原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采取新生研讨课,这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才决定的,希望清华大学在这样的模式下,能够以优质的生源优势,接入新的教学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融入到教学研究氛围中,使大学生能够真正走进研究之门、大学之门。清华大学积极起草和制定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并推动各院系落实相关政策,积极融入名家名师课堂。校长顾秉林院士亲自挂帅,学校的院士和教授们以及很多知名的学者纷纷支持开展这门课程并投身其中。现在,清华大学开设的新生研讨课高达450门次,近7000名大一新生参与其中,除了学校提倡的教授和学生之间交流、小组讨论、口头及写作训练方式之外,开课教授还可以安排实验、参观、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的新生研讨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2006年开始,上海交大每个学期都会开设一些研讨性质的课程,让学生注重他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拓宽学生在不同学术领域的视野,课程对象不限定选课学生的院系和专业,为保证小组的讨论过程,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限定在8~30人。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共开设了“政府治理转型与公民社会成长”、“元素揭秘”、“人造器官与再生医学”等22门新生研讨课课程,开设新生研讨课是建立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对教学和学习方法进行变革的一个标志。
2004年,南京大学在总结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几年的试点教学的经验,南京大学重新梳理教学资源之后,开始了一场名为“三三制”的本科教学改革,“三三制”的第一个“三”指的是“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三个本科教育的培养阶段;第二个“三”则指的是“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多元发展路径。旨在通过课程改革,培育个性化人才。新生研讨课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来改善课程结构,为课程改革助力。2009年,南京大学开设了70门新生研讨课,基本范式分为四种: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和跨学科式。
新生研讨课要有正确的课程定位,它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不管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师资源配置上,都应该为其调配应有的资源。在课程设置上,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内容与新生教育有效衔接;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新生研讨课的老师应该是不与班主任、辅导员相冲突,新生研讨课的老师可以同时担任新生的导师等。
(1)授课地点。研讨课特色重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在课堂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以问题为主,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地点,比如研讨室、学生讨论沙龙,也可以选择到教室外的的地方。
(2)教学引导。在新生还不太适应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对大学和专业还没有完全适应的前提下,教师要对教学要有效地加以引导,要打破同学们不敢问,不会问的状态。
(1)师资遴选。新生研讨课的主讲教师应该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应具有政治立场坚定、有高尚的师德、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且善于和学生群体进行沟通等特点。
(2)教师培训。如何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将新生研讨课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对执教的教师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教师激励。新生研讨课在学校每学期连续开课,都要邀请优秀教师,学校应该给予这些教师一定的鼓励和激励。
要建立指导性的教学大纲,使新生研讨课不管是在教学规范上还是教学大纲上都能够合理规范的存在,在学校教学大纲里要有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并定期的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从而使这类课程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大学除了在新生研讨课上花功夫之外,其他的课程设置上也要多一点研讨的方式,这样让同学们在上每门课的时候都能养成带着问题听课,培养学生批判性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所有的大学课程应该彼此呼应,形成体系,不断彼此巩固,扩大影响。
大一新生入学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人生的重要转折,同学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经历一个重大的转变。新生研讨课让学生在第一年的时间里,在名师的带领下,学会研究,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查阅资料,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逐步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对于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