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屹岩
(辽东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3)
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学科的学生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来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专业理论素养、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等。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时,不仅要注重理论课程的安排,更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园林专业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园林设计课程则是其专业的核心课程。园林设计课程包含了园林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因素,包括:现代园林构成要素、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手段、园林景观搭配、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现代化广场的规划与设计、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与设计等等。这也能体现出园林设计课程的性质在于学生可以通过对各类相关专业的学习与研究,能够独立的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为我国园林相关工作培养人才。
园林规划与设计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诸多自然因素;同时也包括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人文因素。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先修课程,同时还要对园林设计涉及到的测量、制图技能有所掌握。这也就能体现出园林设计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园林设计课程时,需要通过大量经典案例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践课程对相关理论知识加以强化,进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好的掌握园林设计的相关技能。
1.加强师生课堂互动。针对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将教学重点向实践方面转移,转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加强课堂的互动性。这种互动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三个方面分析。
(1)理论与实践互动。园林设计的理论部分主要体现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的艺术设计原理等方面,单纯地对其进行讲授,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通过案例教学引出相关的艺术设计手段则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1]。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一些代表性较大的案例进行课上展示,同时穿插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大课堂信息量,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了解这些知识。
(2)师生互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师生间进行有序的互动,安排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作业进行自评与点评。在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分组,对相关园林设计作业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设计,同时可以模拟投标,对本组设计进行阐述与讲解,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2.进行多学科穿插互补式教学
园林设计涉及到多种学科内容,包括地质、水源、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学科,以及测量、制图、园林艺术设计、园林景致搭配等学科,还要涉及到建筑、文学的方面,这一系列的学科在园林设计中都有一定的穿插联系。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学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这也表现出园林设计专业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园林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合理安排学习重点,树立正确地学习观念,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园林工程等课程的穿插式教学,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2]。同时,各门相关课程也应互相补充,让整个培养方案的体系完整并避免内容的重复。
3.激励法教学
(1)课堂教学激励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园林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很好的思维值得深思与借鉴,教师需要对这种思维加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的进步也要及时的去表扬,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
(2)成果展示激励法。成果展示是指将学生优秀作品在班级内部或者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包括:将上一届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从而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将本班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课堂案例进行讲解;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优秀作品展。同时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园林设计竞赛,通过设立竞赛奖项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这对于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园林设计课程考核应该从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全方位入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进行课程考核时要注重其从学期初期到学期结束时课堂内外的表现进行全面评定;与此同时,在考核时既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考核内容时,应当将各方面的的考核标准纳入其中,将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系统评判,将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以此来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