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双语自主学习模式初探

2018-11-28 06:59段风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母语双语学习者

段风丽

(汉江师范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关于双语启蒙、多语启蒙近年来成为很多中国家庭和培训学校趋之若鹜的方向,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中国双语教育的现状提出质疑,本文从澄清对双语教育的误解入手,进而探讨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可行性及双语学习的原则和策略。

一、双语教育的误区之澄清及我国基础教育双语教学的原则

有不少学者认为儿童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来主导他们的思维,往往会丢失深度思考和表达的能力,阻碍其母语文化的发展和认同感。笔者认为中国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双语学习时,如果能重视母语文化的教育,就完全有能力同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脑神经生理学家潘菲儿德认为“母语习得在4岁早期完成。模仿能力最活跃的4~8岁是开始习得外语的最适期;在儿童期,习得了某种外语的儿童,更容易习得其它外语;在儿童期习得外语之后,即使有几年的空白,一旦接触,外语能力容易恢复。兰伯特教授在长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后得出结论:双语儿童有利于习得其它外语(尤其是语音语调);双语儿童的母语能力也强;双语儿童对于其他民族和文化容易宽容,拥有开放心理。”[1]

Cummins认为双语现象可分为附加性双语现象(additive bilingualism)和消减性双语现象。附加性双语即当语言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达到熟练程度后又添加了第二语言的学习;消减性双语现象(subtractive bilingualism)则是学习者先前获得的第一语言完全被第二语言所替换。“当主流语言习得与母语文化认同的减缓或逆转相联系时,就表现出消减性双语现象。相反,如果个体没有因第二语言技能提升而消减其母语熟练程度和丢掉母语文化认同,就是真正的双语,即附加性双语现象”[2]我国的英汉双语教育可定义为附加性双语教育。英语作为一种教学语言只是添加性的,并不用来取代母语或第一语言。因此英语的习得并不会缩减汉语的熟练程度和汉语文化认同。

二、“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的中国儿童双语自主学习模式

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发布的2017年度《地平线报告》通过来自五大洲22个国家的78位不同角色的专家调查了对教育,学习和创造性信息查询潜在影响或用途的新兴技术,认为未来五年可能对全球多个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有:(1)自适应学习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能利用数据来掌握教与学的内容及进程,随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并进行学习内容的调整。它能精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根据学习者的个体的差异调整学习课程与内容,因而能支持个性化的学习。(2)移动学习。“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3]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6.20亿,占比提升至90.1%。”[4]手机已经超越PC,成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移动终端将会成为最为高效的教学信息化工具,成为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利器。语言习得在经历了当代语言学发展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阶段后,如今已走到了大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土著民”的在校学生们,学校对于手机和移动技术如果能过善加利用,整合移动学习与课程教学,就可以极大地拓展教学空间,进行跨越时空的学习,创建全新的课堂模式,实现充分的师生互动,有效打通课内课外,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未来时代的知识将不是由教师灌输性地施与学生,而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学能力去展开探究式的学习。移动学习环境随时随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得指导提供方便。“未来的学校或许不再有那么一道固定的‘围墙’,教与学不再是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场所,移动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可随身携带的知识宝库和指导教师,虽然目前还未得到普及和应用,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一切终将实现。”[5](3)物联网。物联网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技术。它借助嵌入式传感器和网络传输处理器,将学校内外大量设备无缝连接,从而实现状态监视和远程管理的功能。(4)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下一代的学习管理系统能够更高效深入地管理学与教的整个过程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在形成性评测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它能够支持个性化和智慧化学习,提高教育信息的传播效果和效率。学习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随时随地获取教学信息,联系同学和教师,还可以在线提交课程作业,在线考试;教师也能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5)人工智能。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深入理解学习者的特征和思维模式,提升在线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性能。(6)自然用户界面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

网络课程建设与学习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6]新一代网络教学采取辅助教学,闯关模式网络教学,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跨时间,跨地域的互动交流平台。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还能无缝对接海量在线资源,实现名师课程在线直播和文献资料等的调用,为教与学随时随地提供资源支持。师生可以在线互动,通过音视频,文字等实现远程授课和辅导。

George Siemens指出,“互联网时代的自主性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链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这个连接过程会发生知识的联通,重组和再造。这就是互联网时代衍生出来的最新语言习得前沿理论——联通主义。联通主义强调知识的连接性,流动性,情境性。”[7]互联网的出现将改变现存社会教育信息和资源严重失衡的局面, 让语言习得者之间,以及习得者与网络授课教师之间的联通性跳出了传统的学习者人际圈,打破了传统的学习壁垒,改变了中国社会区域性差异,优秀教育资源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的局面,使三四线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获得优质英语教育资源。双语教育师资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最终得以突破。层出不穷的各类英语学习软件APP,微信公众号,慕课,网络在线课堂等解决了传统英语课堂课时和空间有限的问题,其开放式的信息资源和交互性的学习过程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语言自主学习阵地。在这个语言自主学习阵地,学习者能直接参与在线外教直播课程,和第二语言国家的优秀外教及同学及交流对话,例如现在很多中国家庭都在使用的VIPKID,51TALK等外教在线直播课程平台。很多智能化的英语学习软件APP如英语流利说,英语趣配音等将尖端技术巧妙嵌入,采取先进的语言识别和测评系统,能自动并且即时地对学习者的发音和流利度进行评测和反馈。还有一些智能化的融游戏与英语学习为一体的APP,如RUNFOX,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系统,能在最合适的时间告知学习者所需复习的单词和句子,其智能化的APP能根据不同孩子的学习进程和语言掌握情况随时调整学习内容。这些英语学习APP和网络在线课程平台的涌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习者对地面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依赖性降低,使语言由以传统的教与学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与教,使学习语言转变为习得语言。

三、结语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翼课网平台英语学科首席专家刘兆义在2016年12月的“首届中学英语创新课例观摩培训会暨第四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提到新常态下的英语学与教,“常态,就表示你每天保持着一种习惯,一种行为……新常态是指在互联网的前提下,为过去的教学加入一些新的成分。这个成分就是我们国家的‘十三五’国策:‘互联网+’战略。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就是‘英语学与教+互联网’。”[8]英语学科是信息时代最受益的学科。随着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常态化,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长期存在的瓶颈已得到突破。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为双语学习儿童创建了一个自主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它侧重于语言的“习得”,使语言学习不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也使孩子掌握了双语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和家长只需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为其提供资源、塑造环境、积极引导便可以使双语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母语双语学习者
母语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母语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