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思源实验学校 程忠明 王彦强
左权思源实验学校创建于2017年9月,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援建,县委县政府投资近亿元新建的一所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现代化新型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占地73 余亩,建筑面积28636 平米。现有35 个教学班,在校生1659 人,教职工166 人。其中国家德育模范教师1 人,省教学能手1 人,市模范教师8 人,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10 人。
学校结合思源教育“教育、移民、扶贫”的办学思想,旨在办成一所服务边远地区、生态移民农村孩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的“优质贫民学校”。因此,上级部门投资百万余元建成了校园信息化系统。办学一年多来,我校紧紧围绕“信息融合、引领创新”的现代教育信息化理念,积极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现代教育信息化为学校的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思源实验学校所有班级安装了触摸电脑电视一体机,实现了讲课和录课两种功能,并有教师移动授课终端,装有微课软件、录播软件、书写软件、移动互动系统,智慧互动课堂控制软件。这些教学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现有初中部和小学部两个学生机房,机房计算机数量达到50 台,满足最大班容量学生的使用。学生机房全部装有云终端和虚拟存储软件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教师机达到1:1,全部实现教师计算机办公一体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客兴趣,学校装有创客空间教室,配有25 台计算机,25 套简易机器人制作套装和创意四轴飞行器,还有4 台3D 打印机。
除此之外,楼道配有6 台阅读机,在阅览室配有35 台平板阅读机,学校实现了开放电子阅读。
思源实验学校,从教室到机房,从楼道到阅览室,从办公区到社团活动点,每到一处都弥漫着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气息,每走一步都彰显着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教学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1、健全领导组织机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主任、电教主任任副组长,制定计划、制度、方案,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使现代信息化装备管出档次、用出水平推出成效。
2、信息化教育要求技能型教师,所以学校秉承“先培训,后使用”的原则,针对硬件的操作和软件的使用,先后组织省级培训20 人次,市级培训45 人次,县级培训57 人次,校级培训达到230 余人次。外出培训教师积极二级传授,演示操作。除此之外,学校强化以课带训,组织教师过关课,专门针对信息化应用予以评价、考核。一年多来,教师理念新了,操作熟练了,课堂充满激情,学生实现自主。
3、课堂上,实现信息化教学全覆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低段的识字教学在信息化手段下,利用“动漫加儿歌”和“创设情境”的形式,拓宽识字环境,使课堂教学无限延伸,在数学的几何图形教学中,对于正方体认识的教学,利用“三维立体动画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让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灵动。不同学科使用不同的教学软件,交互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师生互动。畅言软件的使用,实现了书本内容即点即读、重点内容聚焦讲解,课堂人机对话互动教学、资源到课到书智能搜索、教学课件共享等功能,教师爱不释手,学生津津乐道,简化教师伏案备课,腾出更多时间让教师徜徉于信息化的研究、利用和修改。书法系统的使用,音乐、美术教学仪的使用等,让课堂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激情,学生实现自我,教师绽放异彩。信息化作为教学的支撑和手段。课堂上,教师能够合理整合,灵活运用。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深度融合、科学融合。
4、信息化改变了课堂,也改变了学校的教研,从“围坐一张桌”到“共用一台机”。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了教师不用面对面搞教研。“专家讲座”、“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评课议课”、“教学沙龙”等,思维点亮,智慧碰撞。从班级圈到协作组,从工作室到资源共享,从在线训练到课题研究。教师在成长,学生在提升。在教研活动方面,学校非常重视网络教研,制定方案、出台制度、评价考核。实施以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提高,他们更能驾驭教材、驾驭课堂。
5、活动中,深化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三评、四研、七课”教学管理中,教育信息化贯穿始终。每学年定期组织开展“微课、优课”评比,“自制课件”评比、“网络在线课堂直播”竞赛、“学生电脑作品”展评、“学生在线朗读”评比等。一台计算机或是一部手机,一个系统软件或是一个APP。从无到有,从优到精,信息化支撑着教师的情怀,引领着学生的创新。
6、在打造“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的热潮中,学校充分利用电子阅读,实现了“百人同阅一章节,千人共读一本书”。每生一个阅读账号,学校定期更改书目和下发阅读任务,制定时间表,每周一次读书指导课,每月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每期一次校级读书成果展。让学生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
7、在打造学校“幸福社团”活动中,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合唱社团中实现了五线谱电教板的数字化,教学互动的可视化,创客社团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三维模型设计模块、创意3D 打印模块。开展分享、体验、展示、竞赛等创客活动,营造校园创客文化氛围……。
教育资源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在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资源凸显出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1、学校积极引进国家教育资源。教师可以登录平台晒优课、查资料、看教研,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国家教育云的建设可以让教师布置“电子作业”、“网络备课”、“同步课堂”、“在线答疑”、“名师导学”、“名师课堂”等。在国家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学校高度重视同步课堂和名师课堂。经常组织教师与名师开展“同题异构”,在与名师的交流和对话中,寻差距,找不足,提升自我。
2、共享腾讯智慧教育资源,就是要结合内外部优质资源,为学校各方主体提供各场景中的应用功能。最终实现学校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学校的独立个体连接成智慧的网络。学校利用信息类功能服务于教师考勤、请假审批、消息通知等,家长可以在班级圈收发学生作业,为学校、师生、家长等各方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通过智慧教育平台互动分享文档、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学习。
3、建立校本资源。在遵循“幸福教育”原则上,体现教育公平,构筑了开放、灵活、优质、丰富的校本教学资源。结合学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根据年级、学段的结构特征,收集、整理、上传。现建有“教学设计资源库”,“教学课件资源库”,“教学反思资源库”,“学生习题资源库”等,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方便了教师教学,彰显教育的信息化。
总之,思源实验学校将在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下,以现代化的办学理念,筑牢全新的现代教育模式。凝心聚力把学校打造成山里娃享受城市教育的“幸福基地”,清漳河畔智慧教育的“示范基地”,拉动大县城发展战略的“公益基地”和全市一流、引领全省的现代化教育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