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江苏海安 226600)
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别于教师预设的想法时,教者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我们对这些课堂生成置之不理,那么课堂仍旧在教者的掌控之下,当然付出的代价是抓不住有可能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我们注重这些生成,课堂的节奏和环节也许会出现大的变化,而结果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在教学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如果新出现的问题或者发现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是希望及时听到教者的意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及时审视课堂生成的价值,做出适切的处理。
课堂生成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虽然出乎教者的意料,但是不少生成蕴含着教学价值。在遭遇课堂生成的时候,教师应该有基本的态度,要重视生成而不是漠视,要处理生成而不是搁置[1]。当我们能够抓住生成,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入时,生成性资源激发出的能量很可能会超越预设。
在《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中,在练习巩固环节我向学生出示了教材中的“练一练”。面对六块饼干的图示,很多学生最先想到的分数就是六分之一。在追问学生“能不能表示出其他的分数”时,学生找到了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还有六分之二、六分之三等分数。在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之后,班上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有了新想法:“我能用这些饼干表示出十二分之一。”听了他的回答,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答案,于是让学生详细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表示“可以将每块饼干平均分成两半作为一份,这样一共将这些饼干平均分成十二份”。此后我组织了其他学生交流,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他们对这个分数表示赞同。这个环节是我课前没有预想到的,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生成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其实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时候,不少学生还是跳不出“个数”的束缚,他们对分数的理解更多的是依赖“套路”。在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彰显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的深入。因为在这个分数的背后,每一份饼干不是一个或者几个,而是半个,凸显了学生对于分数实质的高度把握,所以引导学生沿着这样的答案探索下去有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他们数学知识体系的拓展。
在课堂上出现超出教师预设的想法时,我们首先应该审视这样的生成是不是有教学的价值,是不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然后再决定怎样来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处理生成就有一定的技巧性,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囫囵吞枣,当教师艺术地处理生成时,课堂将更加灵动。
在《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通过几个例题,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的问题,他们能够将未知数设为X,然后将题目中出现的数量对应起来,从而列出相应的比例,并通过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在组织学生回顾反思列比例解决问题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以前我们学过的黄豆榨油的问题应该可以用比例来解决。这一想法点醒了很多学生,因为在之前学习分数实际问题时,很多学生总是搞不清楚应该将哪个量当成被除数,哪个量当成除数。因为受到了学生的关注,而且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价值,所以我随即现编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在大部分学生顺利解决问题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模型建立更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对解比例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解决问题上,而且透过问题想到了之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问题纳入到现在的模型中,这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层次。在处理这个课堂生成时,我不是一带而过,而是抓住了生成的价值,和学生一起投入到研究和实践中,让学生运用新方法解决了老问题,这样灵动地处理彰显了生成的价值,成功地拓宽了问题模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生成建立在学生真实想法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生成可能只是一个雏形,还不十分完备,所以在面对课堂生成时,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帮助学生理顺思路,让他们有接下去探究的基础,这样才能激活生成性资源[2]。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用数对来确定平面上的具体位置之后,我引导学生探索这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学生的思路立即被打开了,有的说在贴地面砖或者墙砖的时候可以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有的指出在玩游戏的时候见过这样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还有的说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这个例子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因为根据学生的经验,到图书馆借书先要确定书架号,然后要确定书在第几层,再按顺序找到书在第几本,所以无法用数对来确定书的位置。在否定了之前的想法后,我发觉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于是用简笔画模拟了一个图书馆借书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来确定书的位置。经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生找到了不同的办法,有的在数对之前加上字母表示书架的编号,然后用数对表示第几层第几本;有的在括号里放三个数,第一个表示第几排,第二个表示第几层,第三个表示第几本。经历了这样的探索和比较,学生对用数对来表示平面中的位置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立体空间中确定位置的方法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在学生引发出问题之后,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这样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课堂生成,提升了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由这个案例可见,教师处理课堂生成要果断,要把握时机,彻底激发生成性资源的价值。
教师利用生成性资源应当是审慎的,要注重在合适的时机展示这些不同的想法,这样可以在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让生成性资源锦上添花[3]。
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创设的是一个寻宝情境,提示语是“宝物离你5米处”。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在纸上标注宝物可能的位置时,一个学生举手示意。于是我走过去与他交流,学生的疑问是“宝物可能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吗”?对于这个想法,我给予了肯定,表扬了该生,并与他商量请他保留这个想法,在别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后我会择机让他说自己的思考,学生表示同意。于是课堂按照预设的流程进行,学生逐步构建出圆的概念,并探索了圆的特征。在小结的时候,我按照事先的约定请这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将大家的思考带到了空间上。我想在这个生成性资源的处理上,这样的方式是合适的,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捕捉课堂生成的意识,要能抓住生成的教育价值,结合自己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深入,并因此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朱建华.生成性教学的案例分析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冯莉.小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3]唐青才.生成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