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云
摘 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缓解当前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各个领域所需要的技术人员,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目标。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重。适度的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常用教学方法进行初探和分析。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合作式教学
职业技术学校简称“职校”,是中等专业学校的一个分支,指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为主的学校,是中国特色模式办学的产物。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方针具有针对性。培养社会上稀缺的技术人才,缓解就业压力,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目标。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具有可实施性。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当前经济发展趋势、技术工作人员分布不均匀或技术人员缺失的基础之上的。体育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体育教学的目标应围绕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进行。
一、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1.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应对社会的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与普通高中不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中等技术劳动者,也就是所谓的“蓝领”。学生在培训结束之后不久将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从学校的一名学生到社会的一名工作者,身份的转变将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同一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从学校步入社会的不适应以及焦虑、工作压力等。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使学生即使在高压状态下,身体和头脑仍然会高速运转。倘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将无法适应社会的竞争和就业压力,导致身心俱疲。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将本校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相结合,确定适合本校学生训练的体育课程,并不断进行督促练习,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2.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意识,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程度,是素质教育成功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在学校里,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督促,通过进行相关体育活动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当学生步入社会之后,难道也需要依靠其他人的督促来完成体育锻炼吗?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学校期间,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倡导者,而不是权威的命令者。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教师应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二、合作交流法在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积极作用
1. 合作交流法的定义。合作交流法,即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组讨论或交流的方法。利用合作交流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此外,在不断的讨论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问题本身的认识,对于问题的思考会变得更加全面。利用讨论形式,将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当今时代,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被宠爱被呵护。因此,在和同辈相处时,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弊端就会显露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引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自由沟通与讨论,不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使学生了解到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并且熟记于心,在不断的讨论交流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3.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引进合作交流法,将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小组讨论与分工时,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会接触到其他人表达的不同观点。在不断的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学生能接受更多对待事物的不同认识,并将自己的观点不断与之融合。在观点不断碰撞的过程中,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看待事物的眼光变得长远,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4.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如今,无论是在社会或学校,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在体育教学中,引进合作交流法,将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课堂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利用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彼此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或遇见难以攻克的难点,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团队协作或分工,所有难题将迎刃而解。学生在不断的磨合和讨论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5. 合作交流法的分组依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作交流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员的如何分组将是合作交流法成败的关键。那么,合作交流法的分组依据就是保持平衡。在进行分组时,应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考察。将每组的组员情况分得大致相同,有在某一方面是强项的学生,也有在另一方面不擅长的学生。在分组讨论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整个组的学生的学习起到带动作用,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事件本身的认识。在学生的讨论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在一旁进行观察,等学生交流完毕后,再将错误一一指出。这样将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根据学生特性,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领域提倡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更应该如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特性,再根据学生的特性,制订不同的培育方案。因材施教,可以将学生的内在潜能不断地开发出来,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上走弯路。例如,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有的学生集中于力量训练,有的学生集中于长跑训练,有的学生集中于跳远训练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改善各自的身体状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将会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自信心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开心健康的环境下学习,促进自我的发展。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新的岗位以及就业机会纷纷涌现,给了当代青少年无数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学习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课程。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应围绕这一实际展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落到实处,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伍华北,刘宏元.合作式教学方法在职业技術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4):185.
[2]梁阮心.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常用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资讯,2017,15(15):164-166.
[3]周双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职业需求的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实验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