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兴趣教好古诗文

2018-11-27 22:46林化梅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文兴趣多媒体

林化梅

【摘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古诗文数量较以往明显增多,高达132篇。数量之多,对教师要求也就更高了,语文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载着兴趣学好古诗文。

【关键词】兴趣;古诗文;多媒体;适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文数量增加,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多阅读,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良苦用心在于要让学生多读古诗文,而学生却在古诗文学习中捉襟见肘,更是学后忘前,索然无趣。要让学生真正热爱阅读古诗文,大量阅读古诗文,海量阅读古诗文,需从古诗文阅读门径出发,变无趣为有趣,“牵住牛鼻子”教好古诗文。

一、借他山之石,供学生视听觉享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借用他力来帮助自己。移植到古诗文教学中,就是借助媒介激励学习,帮助学习,改正不足。笔者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做到“少、精、实”。“少”就是要压缩课件的数量,过多使用课件,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乱象,适得其反,喧宾夺主。“精”就是要做到精当精准,选好课件,以一当十,简约恰当。“实”就是要讲究实用性,投石激浪,事半功倍。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中,笔者设计了6张课件,其中3张是链接,链接了重庆电视台专题片《品读》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三段视频。一段是朗读视频,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古诗文的语言之美、音律之美、词义之美;一段是介绍好友陈同亮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词的背景,了解辛弃疾在什么情况下给好友寄壮词的,表达了什么情感;最后一段是介绍作者辛弃疾的视频,让学生在品读析读中,走进作者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链接播放三段视频,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直接介绍作者及背景的呆板模式,给初一学生以视听觉享受,为课堂教学渲染了氛围,为学生深入解读古诗文提供了依据。恰当借助多媒体教学,既激发了初一新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将引领学生迈向文本解读。

一花一世界,一句诗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要带领学生读懂这“一花一世界”,要真正读懂这些诗句,还需要依据作者的其他诗句读出作者一生追求,或者通过名家点评诗句了解作者内心。要做到这些,毫无疑问,还要借助多媒体,点播相关内容。这种古诗文阅读教学,将学生从一篇引向了一类,从“1”引向了“1+X”。《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所作,词中所描绘的战场景象,是梦中之景,是想象之景。如何将学生拉到现实中来?如何解读词尾的“可怜白发生”?如何真正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世界?需要教师恰当引导和有技巧呈现辛弃疾的相关诗句。在比较阅读中,将学生拉回现实生活中,笔者借机投放了辛弃疾另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三句话“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学生分析诗句的内容,比较写作先后,将学生带入了辛弃疾一生一世的报国世界。

片段回顾:

师:如何理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生:有谁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师:说得很好。这里运用了典故,有没有知道这个历史典故的?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师: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生:表明辛弃疾虽然年老,仍然有廉颇那样报国的想法和战场杀敌的愿望。师:我查了一下资料,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辛弃疾66岁;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辛弃疾49岁。可以想象,49岁的辛弃疾有着怎样的报国之心?生:辛弃疾一生报国杀敌、忠贞不渝,正值壮年时期,却被革职闲居上饶,眼看白发增生,自然会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与感慨了!

二、適好雨时节,让学生当春乃发生

“好雨适时节,当春乃发生”,移植到古诗文教学上,就是说古诗文要来得巧,讲得好。在学生想要之时讲,在学生想诵之时讲。新教材有意错开了以往现代文、古诗文单独成单元的做法,做到每一单元都是先现代文,后古诗文。让学生学习现代文倦怠之时,立即来一两篇古诗文,先吊一吊胃口,再马上给予饱餐一顿。具体到每一篇古诗文教学时,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课堂上,笔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为了营造积极踊跃的学习氛围,从近期比较火的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导入,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线索抢答诗人名字引进文本,让学生背诵、默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抢答中引入古诗文教学。

师:同学们,最近有一档很火的电视节目,它叫作《中国诗词大会》,看过吗?生(齐声):看过。师:喜欢看吗?生(齐声):喜欢。师:诗词大会有一种形式是根据提供的线索抢答诗人名字,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节目好不好?生(齐声):好!师:请看屏幕,随时可以抢答。师:(1)他是四川人;(2)他生活在北宋,开创了豪放词派;(3)他有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苏轼。师:(1)他一生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2)他曾以“塞上长城”自许;(3)他有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生:陆游。师:(1)他21岁时聚集了2000人,参加起义军;(2)他曾率50骑兵,袭击5万人的敌营,活捉叛徒;(3)他和苏轼并称“苏辛”。生:辛弃疾。师:辛弃疾是苏轼之后豪放派又一代表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板书)

当春乃发生,要在学生渴求时提出疑问或问题。如,学生慷慨激昂地读完本首词后,教师接着问:“同学们读得很好,很有激情,那么这首词到底应该用怎样的调子来读?从哪儿能看出来?”学生立即将目光集中到“壮”字上来,教师因势利导,提出“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的观点,从标题入手,从注释入手。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古诗文兴趣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