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天性的诠释

2018-11-26 10:52邹笑
文教资料 2018年21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

邹笑

摘 要: 林格伦所创作的《长袜子皮皮》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自由、快乐又无拘无束的儿童世界。该作品以游戏精神为主要的儿童艺术审美方式,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重要的美学特征与审美准则。本文通过这部作品从快乐原则、自主原则和补偿原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阐释游戏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 儿童的天性 《长袜子皮皮》 游戏精神

林格伦笔下的童话《长袜子皮皮》虽然最初以口头讲述方式形成,主人公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这个看似古怪又冗长的姓名是由她生病的女儿取的,但是自1945年《长袜子皮皮》出版就广受儿童喜爱。分析其原因,这并非偶然。从儿童本位的审美方式出发,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为一种快乐、自主、充满幻想的游戏精神,儿童能够从该作品中在精神上得到现实受局限的补偿与满足。

一、快乐原则

游戏来源于生活,并超越现实,它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游戏本身是一种快乐的行为,毋庸置言具有愉悦性与娱乐性。它是个体自发自主的认知与玩乐活动,伴有开心的情绪体验,同时是具备一定规则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一部具有强烈游戏性的儿童文学作品是由快乐原则贯穿其中的,所以越是让儿童感到快乐的作品,儿童越愿意投入其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

(一)维拉·维洛古拉——快乐的儿童乐园

作品中的场景设置对整部作品的构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位淘气勇敢、力大无穷、爱吹牛又喜欢恶作剧的小主人公——皮皮之所以能够受到无数小读者的欢迎,首先是因为林格伦为小读者绘制了一幅无忧无虑的儿童乐园的布景。

林格伦在作品的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介绍了维拉·维洛古拉的模样:小镇的郊外,院子东倒西歪及房子破旧,这样一个场景在童话开始就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魔力,都预示了这座房子的主人是与众不同的。皮皮就是这座房子的主人,从她九岁的时候就一个人住进了维拉·维洛古拉。维拉·维洛古拉的设置为整个皮皮的故事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皮皮在这座房子里烙烙饼、向高空抛鸡蛋、烤椒盐饼干,邀请邻居杜米和阿尼卡兄妹上家里做客,可以在屋顶上和警察玩拍人游戏,在院子里爬树、喂马、发现树洞后,她可以把两支大刷子绑在自己的脚上,像溜冰一样刷地板,还可以在维拉·维洛古拉面对小偷的到来并与小偷共舞,又和邻居小伙伴去储藏室招鬼等。这一个个令孩子们欢欣雀跃的场面都在维拉·维洛古拉及这座小屋的附近一次次上演。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如皮皮那样随心所欲地把愉悦的情绪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在维拉·维洛古拉中儿童却完全可以展开大胆的想象寻找属于自己的愉悦天空,这使得他们的游戏天性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皮皮和邻居小伙伴一起度过了难忘的生日,宽敞的厨房为他们提供了宴会之后得以玩一种叫作“不能沾地板”的游戏机会,原本只是厨具的洗碗池、壁炉、木柴箱和原本只算是家具的桌椅和帽架都转变成了可以供孩子们玩乐的大型玩具。维拉·维洛古拉其实就是儿童解放天性的快乐源泉,如同英国作家杰·姆·巴里创作的《彼得·潘》中的永无岛一样,这座歪歪扭扭的房子象征着无忧无虑的儿童乐园。

(二)皮皮的人物形象——儿童的快乐符号

《长袜子皮皮》中皮皮的愉快形象、夸张的语言表达和游戏性的行为符合幼儿审美心理的需求。皮皮的外表首先就让读者忍俊不禁,胡萝卜颜色的头发,硬邦邦的两条小辫子竖得直直的。她的小鼻子像一个小土豆,并且鼻子上布满了雀斑。不光如此,皮皮的连衣裙是自己缝制的,因为蓝色的布不够,只好继续缝红布。她穿的袜子一只棕色一只黑色,脚上的皮鞋比她的脚大一倍。在语言上,林格伦保持了儿童说话的童真与趣味性。皮皮爱吹牛爱幻想,说话常常天马行空,“我一直听说,蛋黄对保养头发特别好。你们会看到头发马上会‘嘎巴嘎巴地长起来”。诙谐幽默的话语为儿童提供了轻松的氛圍和快意。在游戏化的行为上,皮皮更是不受任何拘束,展开丰富的想象,总是能提出与其他孩子与众不同的想法。她会邀请杜米和阿妮卡一同去郊外捡破烂,并且拾到任何东西都认为是一样令人喜欢的宝贝。某一天她的脑袋里忽然蹦出一个叫作“斯彭克”的词,于是她四处寻找,想要知道这个词到底指的是什么。她问过蛋糕店、铁路站、杂货店、药店的主人,却都没有找到答案。最后她在回家路上看到一只甲虫,毫不犹豫地认定这就是“斯彭克”。皮皮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被看作一个小游戏,不仅是皮皮、杜米或阿妮卡,更多的小读者们在这些动人的描绘的游戏中也获得了快乐。尽管皮皮的行为使小镇上的大人们觉得十分怪异,但我们可以从杜米、阿妮卡这些温顺乖巧孩子身上看到他们对皮皮的崇拜。

二、自主原则

在成人世界里,儿童通常是被支配的群体,亦没有太多话语权与自主权。尽管儿童不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需要依赖成人,但是他们的内心依然渴望独立自主,同时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自主的游戏能够暂时把儿童从现实中脱离出来,以此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自由与创造是儿童文学游戏精神的灵魂,林格伦在《长袜子皮皮》中将自由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一)霍屯督岛——儿童的自由国度

如果说维拉·维洛古拉是儿童愉悦的源泉的标志的话,那么霍屯督岛就是儿童自由国度的象征。皮皮住在维拉·维洛古拉的时候带着杜米和阿妮卡去小镇附近的小岛上玩“海上遇险”的游戏。皮皮关于海上遇险的游戏经验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来自她的航海生活及在霍屯督岛居住的经历积累所得。有了跟船长爸爸在霍屯督岛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经历,皮皮为这次小岛的遇险游戏做了充足的准备,一艘船、一顶帐篷和一个大口袋,大口袋里装了食物、武器、毯子等用品,使得她在海上遇险的游戏中再次重温了在霍屯督岛上的快乐和逍遥,并且使她的小伙伴们第一次体会到离开父母以后的自由,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同时为他们后来航海去真正的霍屯督岛上做了良好的铺垫。当皮皮收到黑人国王的来信邀请她去霍屯督岛上住一段时间的时候,皮皮说:“再到海上去一段时间,一定很开心,在海上多好啊,自由自在的!”她可以在“蹦蹦跳跳”号的绳索上爬上爬下,在海上看日出和夕阳,有许多水手叔叔教各种航海的本领,这不仅是空间的自由,更是时空以外心灵的自由。因此,当皮皮再次回到海上生活时,她感受到的是来自心底的自由释放。

(二)成为游戏的主人——自主制定游戏规则

游戏是一种自主自愿的行为,也是人类实现自由主体的最佳方式。皮皮不论吃饭、说话、睡觉,都在自由地游戏。每一个游戏规则都是由皮皮自己思考,并制定完成的,当然她也拥有随时改变游戏规则的自主权。煎鸡蛋的时候可以把鸡蛋当球抛,捡到破烂时可以随便想出这个破烂的用途,在桌上做饼干厌烦了可以转移到地上继续做,在屋子里玩累了可以马上跑去一个小岛上玩海上遇险的游戏……这些游戏都在林格伦笔下自由地展开。每个人心中都有渴望自由的意识存在,儿童最希望的就是可以少一些大人的约束,自发地、自由地游戏,林格伦正是为儿童提供了这样一个令他们得以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的舞台。

《长袜子皮皮》游戏性的自主原则,使儿童从成人的约束和现实生活的限制中逃离出来,他们凭借游戏者的身份成了游戏王国中的主宰者。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愿的表达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王国,游戏连接了内在主观世界和外在客观世界,有了这样一座桥梁,儿童的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儿童重新融入所盼望的游戏性的环境中,情绪得以宣泄和释放,一切内在心理和外部现实的冲突暂时得以和解,快乐和自由之感油然而生。

三、补偿原则

刘绪源认为偏重于“心灵的补偿”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心灵的补偿是从文学作品中吸取自身缺失又一直渴望得到或满足的东西,使内心趋近于平衡的状态。儿童的内心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较大的满足,却能从文学作品中寻找补偿需求所获得的慰藉。《长袜子皮皮》正是借助了幻想的翅膀弥补了儿童心理需求在现实中形成的漏洞。

皮皮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她的鼻子上长满了雀斑,但是她一点都不难过,反而很高兴;上街的时候她看到药店门口一则“你还在为雀斑烦恼吗”的广告,就兴高采烈地走进药店告诉老板“没有”,还希望配一些能使雀斑长得更多的药。皮皮的自信乐观自然能感染许多小读者,原来一个人的不完美是可以被接纳的,应该欣然地接受自己身体的胖瘦高矮或容貌。而皮皮看似怪异的打扮是儿童心目中所信奉的时尚装束:皮皮喜欢穿很大的鞋子,随意地对自己加以装饰并且认为自己很美。其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不少孩子也会有类似皮皮的行为:他们偷偷穿戴大人的帽子,脚上拖着大人的鞋子,或是做出某些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成人化的举动,这并非是无缘无故的偶发现象,这背后正是由于他们的内心渴望长大,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大人的管教彰显个性导致的。尽管他们会竭力模仿,但事与愿违,这样的模仿在成人眼中不过只是调皮捣蛋,是不被允许的,甚至会遭到更严厉的管教和约束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儿童在阅读中看到皮皮可以随意地打扮自己时,内心获得了快速成长实现自由的自我满足。

游戏精神的补偿原则还体现在作品情节的游戏化处理上。游戏是皮皮的生活核心,每一个围绕皮皮展开的情景都充满了强烈的游戏色彩。小偷闯入皮皮家中,皮皮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和他们一起跳舞,并成为游戏的伙伴。这让原本看似危险紧张的情节经过游戏式的转换后显得有趣却不荒诞,这正迎合了儿童的审美意愿。此外,作品还凸显了父亲这一形象,通过从皮皮的爸爸失踪到之后的神秘归来的情节转变,使得作品更富有游戏特质。杜米和阿妮卡曾经为皮皮是个孤儿而产生怜悯,“她身边没有一个人,也没人给她盖好被子”。儿童在读到这里的时候自然会产生悲怜的情绪,不过好在皮皮的父亲终于回来了,不仅如此,他还从原来的漂泊水手变成了力大无比、开朗幽默的黑人国王。当皮皮看到黑人国王的回归时兴奋和幸福感溢于言表,而这快乐的情绪也能感染到阅读中的儿童,使他们对皮皮的一丝同情转化成喜悦和祝福。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重要的美学特征与审美准则,快乐原则、自由原则及补偿原则是游戏精神的基本特征。林格伦通过作品生动刻画出梳着硬邦邦辫子、穿着各种颜色袜子、积极乐观又古灵精怪的皮皮;也很好地诠释了游戏精神是以快乐原则为前提,以自由原则为核心,以补偿原则为目的的,从而构建了一个令人心神向往的儿童世界。可以说,游戏精神对于《长袜子皮皮》这部作品的形成有着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柳德米拉·勃拉乌苔.反顾你的童年时代——林格伦访问感得录[J].浙江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103-107.

[2]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竺洪波.智慧的觉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张瑷.林格伦儿童文学的经典性与现代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4(2):92-96.

[5]王姍.《长袜子皮皮》中的另类儿童形象分析[J].长城,2011(8).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
刍议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
让“游戏精神”为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