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宁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硬化性的心脏疾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与多发性病症。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发病概率与死亡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冠心病疾病早期明确诊断,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8.5±2.8)岁。观察组中男性27 例,女性23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8.7±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即患者在入院之后实施两次以上静息心电图检测。让患者在静息的状态下平卧,使用心电图仪器实施检测,并且对T波异常的情况进行记录。Q波的幅度与时间、最宽、最深导联,ST段下降与抬高的幅度等均需要进行记录。观察组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 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器,让患者24 h戴在身上,进行24 h连续监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回放,并实施信息处理与人工矫正。
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标准:心电图导联CT段呈现下斜型或者水平型压低大于0.05 mV,T波地平或者导致,小于R/10。两次以上不同时间的精细心电图显示ST-T段压低程度与导联基本相似。
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标准:ST段显示水平型或者下斜型下移的距离大于0.1 mV。持续下移的时间大于1 min。两次心肌缺血发作的时间间隔在1 min以上。按照发作持续的时间、节律与心率与心电图检查结合,对心律失常的类型进行明确诊断[2]。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92.00 %(46/50),对照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74.00 %(3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 < 0.05)。
观察组患者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房性期前收缩检查心律失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情况比较[例(%)]
老年冠心病疾病诊断的标准主要是依靠冠状动脉造影或者冠脉血管造影的检查,但是冠状动脉造影存在一定的创伤性,许多老年患者很难承受[3]。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均具备无创伤性、操作相对简便且费用较低优势,有助于临床对冠心病疾病心肌缺血诊断。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病症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出现的时候,心电图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相应的导联会有损伤型ST段变化或者实施缺血型的T波变化,还会有病理性Q波出现[4]。动态心电图检查具备自动、多画面检测功能,能够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当中对ST段移位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检测老年冠心病疾病组,对患者日常生活当中心肌缺血有无与病变程度能够进行明确监测,有助于提高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出概率。
谭仕芸[5]等的研究显示,选取的80例冠心病患者,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结果显示,80例冠心病疾病患者当中,动态心电图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心律失常检出概率明显要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患者有92.00%,对照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患者有7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 <0.05)。在心律失常检出方面,观察组患者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房性期前收缩检查心律失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检出概率相对较高,并且能够对隐匿性、心绞痛型与心率失常型冠心病疾病实施诊断,有助于冠心病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对于动态心电图检查也存在缺陷,致使导联过少,某些部位心肌缺血不能够进行检测,需要集合常规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才能够达到较为准确的临床诊断效果[6-7]。特别是针对无临床症状的冠心病疾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并且能够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判断,有助于冠心病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促进患者的后期恢复[8]。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检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现象,且能够对隐匿型、心绞痛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症状实施诊断,可以早期诊断治疗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