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先天性巨结肠又可以称作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针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术后从解剖重建到患儿最后功能恢复还会面临诸多问题,因为治疗时间漫长、并发症多,相应的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院内,还包含院外护理工作[1]。尽管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针对患儿家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指导,然而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指导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重视,导致患儿出院后预后不够理想。针对上述情况,我院从2016年开始将延续护理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护理工作中,效果较为理想。
选择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1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选择同期收治的41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2~7岁,中位年龄(4.2±1.3)岁。对照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1~7岁,中位年龄(4.1±1.5)岁。
针对对照组患儿,在出院后仅指导家属定期入院复检,同时进行健康宣教、疾病注意事项讲解;针对观察组患儿,则基于实际情况给予延续护理。
1.2.1 延续护理方法
在患儿出院的时候主动向家属解释院外药物、饮食以及运动等相关的内容,指导家属每间隔2周进行门诊随访,掌握患儿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同时建立延续护理小组,安排专科医师、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共同针对患儿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延续护理计划。延续护理小组每周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儿的情况,并给予对应的指导;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针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于患儿执行良好的行为给予鼓励,落实不足的地方则需要共同分析原因。
1.2.2 延续护理内容
①肛门排便指导。术后10d开展肛门排便指导,包括缩肛、提肛方面的练习,每日3次,每次坚持10~30个动作,教授家长相应的方法,定期让接便器发出声响,以此来刺激患儿进行排便。②扩肛方法指导。术后2周左右开展扩肛指导,在小指套上润滑套,插入肛门3~4cm位置,向背侧位置进行按压,然后更换无名指实施相同的扩肛练习,每日进行2次扩肛练习,指导家属坚持3~6个月。③饮食指导。针对患儿的饮食应当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饮食主要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禁忌生冷、油腻以及不易消化的饮食。④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患儿大便、体温状况,倘若出现异常状况必须要及时通知医师。⑤行为控制。指导家属针对患儿各种行为进行控制,同时密切关注患儿日常生活状态,引导患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统计并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选择SF-36量表,主要包括一般情感指数、情感得分、健康指数以及生活满意度评价,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联系。
对照组发生3例便秘、5例吻合口出血、3例感染以及4例小肠结肠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9.53%(15/41);观察组发生2例便秘、1例吻合口出血、1例感染以及1例小肠结肠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5/4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²=6.613,P<0.05)。
通过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1)。(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n) 一般情感指数 情感得分 健康指数 生活满意度对照组(41) 5.3±1.4 36.2±5.1 8.4±1.5 5.6±1.3观察组(41) 8.7±1.3 51.5±7.2 13.3±1.2 9.6±1.4 t 11.395 11.103 16.333 13.406 P P<0.01 P<0.01 P<0.01 P<0.01
针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来说,当前的手术方案已经较为成熟,然而因为出院后家属对疾病相关内容不够了解,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院内,还应当向院外进行延伸。
延续护理正是根据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出院之后的护理方式,其能够使得双方之间保持长时间的联系,通过建立专家小组,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综合利用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方式,以便于给予患儿更为系统、细致的护理干预。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提示将延续护理应用于先天性结肠根治术患儿,能够全面改善患儿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