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兰
(厦门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福建 厦门 361000)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为一种常见外科手术,涉及到普外科、整形外科等内容。因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特殊性,术后患者经常出现吞咽障碍,重者合并交流不畅以及面部形态改变等,此时很多患者会产生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术后恢复效果[1]。我院在口腔颌面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相对满意,现做出如下汇报:
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9~61(47.2±6.1)。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0~60(46.8±5.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1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各类仪器准备与术区备皮,围手术期监测患者血压、体温、心率等各项指标,术后健康宣教并对患者饮食进行适当指导。
1.2.2 观察组:推行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模式:①术前护理:首先,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派遣专职人员协助患者了解诊疗环境,尽量减轻其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其次,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结合患者学历水平解答其提出的相关问题,同时揣测患者心理动态,对有焦虑、紧张等情绪的患者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采用本病症治疗成功的案例,协助患者树立征服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最后,确保术前准备工作的全面性。护理人员也要认真清点术中所需的材料与器械。将手术相关事宜、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提前告知患者,使其具有一定心理准备。②术中护理: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协助主治医生完成各项操作,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规程,密切监测患者主要生命体征,确保异常现象发现与处理的及时性。③术后护理:对于采用全麻术后没有苏醒者,需帮助患者处于正确体位,通常是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以防误吸现象。待麻醉苏醒6h后方可进食,起初给予糖水,若无呛咽、咳嗽症状,可适当给予流质食物。及时清除口腔、鼻腔中分泌物。若患者术后急切想知道手术结果,护理人员应事前做好预防性心理护理,以免患者由于一时容颜改变等无法接受现实而引发负面情绪。
1.3.1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3.2 焦虑自评量表(SAS):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表示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两组SAS与SDS评分与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
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的上部,也是消化道的入口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作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患者面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甚至对其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以语言功能障碍或颜面部形态改变为主,此时多数患者产生焦躁、易怒等负面心理情绪,干扰临床治疗有序性。故此,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是极为必要的,在减轻患者疼痛感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减轻或消除患者负面情绪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2]。
“社会-心理-生理”现代医学模式指出,临床护理重视的不仅仅是对疾病康复的护理,更要给予患者心理精神健康护理一定重视,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获得全面性、高效性、精细性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是近几年中临床护理学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兴护理模式,融合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熟练护理、全面健康教育以及针对性心理护理,及时有效处理患者生理疾病问题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维持其心理健康水平,助力于疾病康复进程[3]。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将优质护理推行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