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欣
(梧州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提出健康促进学校的概念,在促进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学生行为结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形势严峻,都给中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中学生不良心态呈上升趋势,比如对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对教育内容的反感,对教育形式的厌烦等,所以学校卫生继续以常规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在,笔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探讨在中学生常见病的自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现总结道如下。
选择2017年3月至12月我校卫生室接到的150例已经得到正规医疗机构确诊疾病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18例,女57例;年龄12~17岁;观察组男21例,女54例;年龄12~16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把营养性贫血、流行感冒、沙眼、营养不良、牙病一共五个常见病作为护理的疾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定期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每个月追踪学生的疾病情况,记录在学生情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通过使用护理措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称为护理干预。根据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如下干预措施:(1)制订学生情况登记表:内容包括学生一般资料,现有的疾病症状,学生对该疾病的主观体验等,笔者按照护理程序,对以上疾病做出主要护理诊断,评估分析学生自理不足的相关原因。要求学生把情况登记表带回给家长,并详细交代学生家长需阅读的内容,家长签名。(2)根据评估分析结果,制作营养性贫血、流行感冒、沙眼、营养不良、牙病的自我护理方法制作成电子版的形式,内容要通俗易懂,配合图文视频的解说,避免枯燥的长篇大论的宣教方式。(3)将观察组的成员纳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发送电子版的自我护理方法。在群里回答学生相关的自我护理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4)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自己所患疾病的基本表现、预防方法、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5)每个月追踪学生的疾病情况,记录在学生情况登记表上。
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进行检查相关知识的掌握;记录对比疾病的转归及耗时。
所有资料均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对常见疾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n(%)]
干预后观察组加重例数明显减少(n=14,18.67%),对照组为(n=31,41.33%)(P<0.05)。
在校医工作职责中,要求对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矫治;定期举办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对师生进行卫生常识教育;检查各班学生做眼睛保健操的质量;做好女生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做好班级卫生员的培训。但是,中学生已经进入到青春期,他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对于父母教师强加给他的意愿,就开始出现了逆反心理。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上开始变化,身体趋于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落后,遇到疾病,一部分学生心慌甚至恐惧,另一部分学生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想获得这方面知识,但限于环境的局限性,找不到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正当途径。应用护理干预,利用学生喜欢玩手机的心理,通过微信直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随时答疑解惑。另外,中学生已将自己视为成年,有关自身的事情希望能够参与,所以,护理干预重在指导学生对自身常见病的护理方法,从疾病的表现出发,分析评估学生的疾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尤其是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效果更加明显。微信沟通交流,既可以保护谈话的隐秘性,又可以掌握学生的真实感受,利于疾病恢复。
综上,护理干预在提高中学生常见病自我护理能力上,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疾病的认识,降低了病情加重的几率;同时提升学生自我护理的参与度,达到良好的自我护理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