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芳
(涟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淮安 223400)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病情变化快,死亡率较高。在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帮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预后[1]。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脑出血患者为例,探讨脑出血患者中优质护理的作用,报道如下:
随机筛选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5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7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61.47±13.28)岁;干预组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60.78±12.94)岁。纳入标准:(1)符合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指南[2]提出的诊断标准;(2)自愿参与本组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沟通障碍者;(2)治疗结束前死亡患者;(3)未签署同意书者。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指导、用药指导、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处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根据医院安排和医护人员配备情况,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承担领导小组和分配护理工作的任务。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脑出血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共同商讨制定适合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推行原则,分层级落实护理措施,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并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3]。
(2)实施优质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焦虑、担忧和抑郁情绪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做好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脑出血的认识,消除不良情绪,树立信心。②环境护理。入院当天,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保持病区的干净卫生,根据天气情况和患者的体温调节病房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患者的舒适感。③生活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背景、病情、个性特点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病房内常用物品摆放在患者能够触及的地方,设备和仪器放置在患者不能触及的地方;指导患者注意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戒烟戒酒,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护理[4]。④早期康复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早期康复治疗、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肢体锻炼,做好心理康复和健康指导。一切康复计划均遵从有小到大、由多到少的原则。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由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改善,干预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变化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59%(25/27)、81.48%(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93,p<0.05)。
脑出血的病情危急,变化快,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脑出血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患者承受着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因此积极的心理疏导和舒适、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保证患者住院期间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保证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5]。
优质护理是我院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的一种全新护理模式,遵循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提升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改善,干预组患者评分(82.45±4.14)显著优于对照组(70.4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另外,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59%、8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我们,患者更接受优质护理措施,更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操作,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