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理论研究

2018-11-26 12:45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师范体育教师质量

崔 莹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为实现国家昌盛、民族复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中小学教师基本是由高校师范专业培养。这些职前教师的教育质量,将影响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与方向。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培养我国高素质教师队伍,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教育事业要求,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于2017年10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1]。《办法》全方位的规定了我国高校教师培养的各项标准,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具体、有效、可行的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严格的条件和依据。本文主要通过研读《办法》传达的精神和教育教学各项标准等教育文件,以专业认证、师范认证、专业建设、体育教育为关键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走访调查了30名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并利用参加2018年在威海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的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业内人士深度交流。收集信息、梳理思路,力求在资料详实、文献丰富的基础上,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剖析教育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对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进行理论研究。

1 师范专业认证的源起

专业认证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最早出现在美国,其作用主要是:1)可接受的最低标准对专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使公众、学校、学生的利益得到基本保障;2)通过制定评价教学效果的准则,通过持续的自评、专家评审、咨询和服务等,以鼓励和促进相关专业改进工作,提高质量[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的不断推进,教育质量问题就成为一个迎面而来的话题。如何在保证受教育者学习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受教育的人数,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教育界关心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专业认证”在我国教育领域应运而生,为“精英”教育成功转型“大众”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师范专业相关认证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制定了《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标准、条件、申请认定程序、考试、法律责任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0年,教育部在试点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11年教育部研制颁布了有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国家标准[3]。自2004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了“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从而对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评估均属于一种以学校为对象的综合性评估[4]。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要求和标准随即出现,不断更新和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培养教师教育的质量,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办法》。它是对高校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化水平、高素质、高质量教师的一种监督、认可、保障机制,旨在造就适合社会高速发展,引领社会进步,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有理想信念、良好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办法》具有坚定的指导思想、先进的认证理念、科学的认证原则、完备的认证体系、严格的认证标准、明确的认证对象和条件、高规格的认证组织实施、透明的认证程序、规范的认证结果使用等,为我国高校培养师范生成为合格教师,乃至卓越教师提供坚实的保障。

2 师范专业认证的价值

2.1 严格把控高校师范专业的资格 我国高校的师范专业培养主要涉及到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几个类别。不同的培养类别对高校的教育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校能够培养的类别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师范专业认证对有资格开展师范专业的学校,及学校能够达到培养标准规格给出了明确、具体的三级监测认证。它们层层递进,级级升高,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出我国师范专业认证的资格和应然状态下高校培养出的教师需要达到的水平。师范专业认证通过各种细致严格的标准,有效把控我国高校开展师范专业的条件和已经建立了师范专业的高校必须要达到的学生培养标准,从根源上保证了我国高校师范专业培养的职前教师的教育质量。

2.2 指明合格教师培养路径 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以及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具有本校办学的特有风格。如果没有统一的底线标准,高校培养出的教师水平将会千差万别、参差不齐,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未来的教育质量更是难以把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高校的师范生培养做出了明确指示,包括学校培养要达到的目标、全方位的毕业要求、合理的课程与教学配置、优化的合作与实践、高配的师资队伍、坚实的支持条件、健全的保障体系以及密切关注学生由入校、在校、出校的发展过程。依据这些严格的、全面的培养标准,高校培养出来的教师素质必定是有质量保障,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

2.3 确立合格教师培养标准 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教育经历,使得每一个人对世界、人生、价值有不同的看法与追求。在当今这个文明、民主、多元化的社会中,在不违反道德与法律的前提下,我们倡导人性自由、个性发展。但是作为人民教师,在具备合格公民各方面品格特征的同时,也要兼备教师职业专属的各种基本规范。教师所拥有的德行、知识,不仅仅是自己的财富,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示标。某种程度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千千万万学子的一生。所以,师范专业认证对高校培养师范生应具备的教育理念、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师德、专业能力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严格的标准。高校师范专业培养过程严格遵循这些具体、特殊、合理的教师专业标准,才能够产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教师。

2.4 为培养合格师提供有力保障 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发展不总是按着人们既定好的路线航行,或是偏离,或是停滞,亦或是背道而驰。那么怎样能让计划好的事情,按部就班地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完善的保障体系是关键。师范专业认证旨在通过缜密的保障体系、多角度的内外监控、公开的外部评价以及持续的改进措施,来保障整个认证体系和谐、有效、可持续地运作,进而使得各高校师范专业切实可行地培养出合格的教师。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的教书育人不仅限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是为祖国的昌盛,民族的复兴培养栋梁之才。总而言之,师范专业认证是为保障高校培养合格教师队伍,提供了科学标准与有力保障。

3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理论分析

专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等[5]。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类型及其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实际,突出加强专业课程设置和体系、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社会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基地、基础设施等建设[6]。本文从师范专业认证的视角出发,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师资队伍以及专业建设的支持条件和实施过程的保障体系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培养目标指导,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开拓教学联系社会的实践培养内容,这些方面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而所有环节,只有通过各种规章加以保障、监督、反馈与调整,才能够稳步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3.1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使体育教育专业定位更加精准 在教育领域,培养目标是实施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具有指向性、评价性和聚合性。它能够指引事物的发展方向,同时又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过程、结果进行客观评述以及教育的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聚焦点都能达成预期目标。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贯彻国家核心价值观,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实施教师教育各种政策的高度。具备明确、有效、可行,突出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达到满足现阶段学生、社会、学校发展需求的效果,并对本专业的未来发展有预测和推动作用。就当前学校发展而言,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定位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所以,培养合格、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是大学教育阶段的核心目标。以此为基点,来制定学生各方面能力需达到的具体目标,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保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标准的要求。

当然,培养目标本身也需要受到社会环境、相关人员、实践成效和时间等多方面的监督与审视,必要时进行修订,以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3.2 合理配置课程与教学,科学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针对性发展 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师范类专业,课程与教学安排一定要满足能够形成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课程设置决定着培养对象的知识、智能结构和整体素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7]。课程设置要符合中、小学教师体育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地选择课程门类,合理地安排各门课程的学时比例。《办法》强调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课程要不低于10%,体育专业课程不低于50%。在课程内容上,要选取基础性、经典性、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价值的知识、成果、优秀案例等。教授过程要依据目标、内容、学生情况进行有效地组织,恰当地开展,并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检验,客观评价,准确采取行动,保证学生能够达到既定目标。

3.3 加强合作与实践,拉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未来职业的距离 一个高素质专业体育教师的诞生,不仅需要经过系统的科学知识熏陶,也需必要的社会实践。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来源。为能够让学生直接吸收未来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能力,以及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高校必须要与相关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基地和实习指导。教学基地质量要好,数量上要满足学生实习课时量的要求;实习内容涉及贯通体验师德、实践教学、管理班级、科研教育等问题;学生实习过程要有高校导师和实习学校负责教师共同进行专门指导,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实习结果要得到全面的评价,涉及的人员有高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教师、专家评委、同校实习同学、实习生自己和实习生所教授班级的学生,涵盖的内容包括实习的教学文件、教授学生的学习效果、实习生课上的教学表现等。高校通过与中小学合作,让师范生亲身体验、直接面对未来职业,亦教亦学,亦学亦教,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了解教师职业,做好迎接教师职业的准备。

3.4 确保高质、多量的师资队伍,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有雄厚的人才支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增,为保持或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与之匹配。师范专业的教师应该在数量与质量上达到特有的规定。《办法》指出,数量上应该满足不高于18:1的生师比,同时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60%。质量上应具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较强的教学能力、较高的科研能力、不断突破自我的学习能力、高超的技能、规范的言行等素质,同时还要对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中、小学体育教师有所接触,能够熟知当前体育教师的发展动态,准确预测未来体育教师的能力需求,进而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

此外,高校教师要与中、小学教师保持联系与沟通,采用“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途径,促进高校、中、小学教师共同发展,提高师范生教育的质量。

3.5 贯彻落实支持条件,确保体育教育专业在既定的轨道运行 体育教育专业具有其特异性,除了需要专业教师指导之外,也需要场地、器材、教学仪器设备、实验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支持。师范认证标准规定,教学的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拨款和学费总和之比不低于13%。这就规定了师范专业教育教学各项活动的开展,是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的。高校对这些经费具有自主支配的权力。那么该如何安排这些经费,如何让这些经费有效的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与教学中?所有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经费使用应该秉承着专款专用、回归学生的观点,贯彻落实到方方面面,旨在满足培养师范生的各种发展需要,并尽可能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充裕的场地器材、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对参加技能比赛要大力支持,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所需资源,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3.6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使得体育教育专业稳步、有序地朝着目标前进 守住最低标准,争取更高要求。师范专业认证,作为培养合格教师的底线,各高校的培养成果只能不低于标准。如何满足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如何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如何使得体育教育专业良性发展?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保障体系要全面、具体、有效、可行,应该包括:教学要求要全面、具体、可执行;教学职责要明确、赏罚分明;教师、学生要清楚毕业要求、清晰教、学任务;教学质量评估常态化,严格定期进行监控与评价;评估结果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持续更新教学评价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推动学生教育质量的前进。

4 结 论

师范专业认证作为评价我国高校培养的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和提高高校培养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师范专业资格、合格教师培养路径、合格教师培养标准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构成之一,在进行专业建设时要做到,培养目标明确具体,突出专业特点;师资队伍高质、多量,满足学生课程需求;课程与教学设置科学合理,利于学生定向发展;加强合作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贯彻落实支持条件,确保各环节稳定运行;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改进,科学发展。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贯彻落实每条标准,持续改进保障体系,才能够为我国培养出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求,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教师。

猜你喜欢
师范体育教师质量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睡个好觉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