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家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含及对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影响*

2018-11-26 12:01曹晓明程卫波于洪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儒家孔子人文

曹晓明,程卫波,于洪涛,王 成

( 1.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龙口 265706;2.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人类在进行自己的各种活动时,总能赋予这种活动以形而上的深刻内涵与精神价值,体育活动也是如此。尽管体育活动的起因可能是出于狩猎的需要、战争的需要或者劳动的需要,但人类的体育行为在今天看来却再也不仅仅限于这些必然的需要,它的健身作用、娱乐情趣、生命意义亦或精神价值应该更为突出,体育思想中的“生物体育观”之所以必然让位于“人文体育观”,原因就在于此。体育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从具体需要的现实活动上升为文化思想和精神价值,然后再以这些文化思想和精神价值去指导人的现实生活,从而完成了它的凤凰涅槃式的升华过程。这充分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体育的发展历史是悠久的;第二,体育的思想内涵是深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谈论体育时,不能仅仅将之理解为一种身体活动,而应理解为一种具有精神价值的人类活动,即站在人文体育观的高度去俯瞰发生在人们身体上的这一现象。

但是,现代化的人文体育观并非是当今时代横空出世的产物,古老的奥林匹克文化已经影响了人类世界几千年。而在更远、更加古老的东方,体育思想也同样在孕育发展之中,而且更为厚重与深刻。以孔子儒家流派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仅是先秦文化发展的顶峰,也是体育思想形成的里程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一种哲学的文化,也是一种教育的文化,历来被封建统治阶级奉为圭臬,汉代以后的儒学思想及礼教德治精神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也影响至深,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1]在孔子儒家学派中,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活动与行为都被纳入到儒家思想的总向思维并被赋予更高的意义,体育活动同样被上升为一种思想,也就非常自然。体育在儒家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孔子虽为一介文人,但他从未忽视过对于身体与体育方面的教育,一直主张文武并举与身心兼重。[2]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体育观在其经典著作中均有非常多的阐释,如《孔子》、《孟子》等,都十分注重将身体、体育与道德礼仪联系在一起。[3]这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体育思想及文化精髓极为有益,对现代人文体育观形成将起到很大的促进、发展与完善作用。

1 孔子儒家体育思想的形成

1.1 时代需要

体育的思想来自于体育的存在,体育的存在则源自于体育的现实需要。毫无疑问,体育的产生是出于人类的各种实际需要而演变、延续至今。体育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体育思想的形成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人类的体育活动正因为各种需要的演变和延续,而逐渐形成为深刻厚重的体育思想。体育活动所产生的效应首先体现为人类身体素质的强健,以及某项技能的突出与提高,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人类,那么劳动技能的形成就是一种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除此以外,人类社会的发展还会导致战争以及对神灵、祖先的祈祷与寄托,那么战争、宗教以及由宗教衍生而来的竞技、仪式及艺术等,也会对人的身心提高提出技能方面的要求,从而促进人们对身心技能的练习。因此有人认为,古代奥运会的产生就是古希腊人用体育竞赛代替战争的结果。[4]

无独有偶,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体育文化也与战争、礼仪等有关。在孔子生活的东周春秋时代,名义上天下共主的周朝王室已经日渐式微,早已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的指挥与控制能力,以致天下礼崩乐坏。[5]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需用军事实力说话的时代,混乱的表现就在于权势利益之争所导致的社会秩序及礼教德治的极大破坏。要恢复礼教德治,就必须首先恢复社会秩序,恢复天下共主的集权体制及统一控制力,而控制力是需要战争实力的,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6]看来只有通过祭祀神灵、祖先,运用战争征伐的手段,才能割据一方,统领天下,才是国家大事。因此,对于各自怀有野心的诸侯国来说,以频繁的战争来争取权势、赢得利益并统一天下,将是唯一的选择。正如古希腊城邦国对士兵的军事体育训练,春秋时代的诸侯列国也需要这样的训练,“六艺”中的“射”和“御”就是军事作战中的重要技能。“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骑马驾车,这在那个较为落后的冷兵器时代,杀伤力是非同一般的。孔子作为那个时代的儒学代表,及思想家和教育家与一身,西周传统六艺是他的必修课程——至少在思想认识上要达到一定水平,儒家体育思想的形成也就有了时代需要的根源。

1.2 文化孕育

孔子儒家体育思想是其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体育思想的形成自然离不开整个文化思想体系的建立过程与结构过程。如上所述,东周时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诸侯争霸、动荡不安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秩序的混乱不仅表现为权势利益的争夺及其军事争战,还表现为孔子意欲维持与恢复的“周礼”的惨遭破坏。[7]孔子作为身受“周礼”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教育的传统文人,自然不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无所作为。在各家学派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也在为国家治理及社会秩序的稳定而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而为秦汉以后的国家治理及社会管理奠定思想基础。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在继承和创新的模式下形成的,既吸收了夏、商、周的“六德”、“六行”和“六艺”,又将这些前朝留下的文化遗产从“学在官府”普及到民间,以“有教无类”的平民化、生活化、无差别教育方式使之推广,不仅使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更加系统与完整,同时也使他的儒家思想理论得以在全社会流传,以致流芳百世。

孔子的儒家思想不仅完成了对于人性道德的抽象、概括与上升,也完成了这一理论观点的现实实践过程。所以,孔子儒家文化中的体育思想并非孔子的体育实践内容,而是人性道德的构成;但它确实又指导了社会体育活动的精神方向。在孔子看来,体育是体育,又不是体育,体育活动的过程只是一种表象,礼教德治才是它的最高境界,才是统摄体育活动的思想灵魂;只有在力“礼”与“德”的牵引下,体育活动才能体现出更多、更深的道德价值,才能彰显人际关系即社会关系中的“仁”、 “义”、“和”、“信”之美。由此看来,孔子为了恢复周礼,势必要将各个方面都统摄到“周礼”的思想空间之中,这就使得体育这一看似浅表化的身体运动一跃而上升为文化思想,并在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中发展、成长。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孔子体育思想的形成就像其它思想内容的形成一样自然而然;体育思想说到底只不过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结构点而已。尽管如此,它还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2 孔子儒家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含与精神价值

2.1 孔子儒家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含

孔子儒家文化中的体育思想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个是重视对体育思想的凝练与升华,即将体育与礼教德治结合起来;另一个是重视将体育思想及其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即将体育与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孔子儒家有关体育的观点就远远超越了体育活动本身,而具备了境界极高的教化作用。这一教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阐释了体育活动和道德的关系。六艺中的“射”、“御”均属于那个时代的体育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礼”不仅是六艺之一,而且被排在了“射”、“御”之前,这就将体育活动和礼教德治联系了起来,使体育具有了人文精神。孔子在观看乡射礼时说道:“射之以礼乐也,何以射,何以听。修身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8]可见,体育活动与人的道德修养也是分不开的。孔子既然将道德修养融入体育运动之中,那么体育运动就必然具有体育运动的道德内涵,体育比赛也必然要有体育比赛的道德规则。他认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9]在这里,孔子既肯定了体育比赛中的“争”,也要求了体育比赛中的“礼”,也就是说,体育比赛应是“君子之争”,这就赋予了体育比赛过程以更高境界的道德内涵。第二,阐释了体育活动和精神的关系。文武兼备是孔子儒家体育思想中对“成人”教育的较高要求,当然也是完整要求。这里所谓的“成人”就是儒家体育思想中所要求的尚礼有德、大智大勇、精通六艺的人,即各方面均得到发展的完美的人。[10]孔子指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可见,儒家注重文修,但同样重视武备,虽一介文人,但也要具有尚勇精神,才能养成顽强的精神意志和健全的人格品质。第三,阐释了体育活动和身体的关系。孔子的气力到底有多大我们无法亲见,但从孔子周游列国的事迹也足以证明其身体素质的强健了。第四,阐释了体育活动和生活的关系。孔子儒家的体育思想之所以能够影响至今,回归于现实、践行于生活应是其生命之源。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显然是一种劳逸结合的、非常科学的生活方式,充分说明体育不仅是军事技能、劳动技能和比赛技能,也不仅是礼教德治,还有调节生活和娱乐生活的功能,并通过娱乐过程而达到陶冶性情、教化人心的目的。

2.2 孔子儒家体育思想的精神价值

孔子儒家体育思想源自儒家思想体系,其体育思想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就不再是单纯的体育价值。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所从事的一切体育活动中,不是以体育本身狭隘的价值去影响人们其它的社会活动,而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综合价值观熏染了体育行为,并通过对体育活动的思想引导而体现其精神价值,达到体育活动的最高境界,实现体育活动的完整意义。自然,体育活动在彰显儒家文化思想和精神价值的同时,也再次丰富了这一切,并以体育特有的形式而使这些内容更为鲜活与不同。因此,当我们探索、了解、认识并汲取孔子儒家体育思想中的精神价值时,决不能将体育孤立于他们的思想体系之外,甚至不能把体育活动完全当做体育活动,而应作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内心的交流、互动、融合与省悟过程,作为一种道德彰显、人性净化与境界升华的过程。总体来看,孔子儒家体育思想所彰显的精神价值将重点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体育重在修心。身体肢体的运动只是体育活动的表象,而身动的内在因素却是心动,至少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谓“身心合一”就是这个道理。孔子之所以认为贤者边听边射仍然能够准确无误,就在与其心性的贤良。实际上,如果没有身心的统一,心有杂念、心乱如麻,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相分离,是做不到“发而不失正鹄”的。可见,将体育从外在浅表深入内在心性,正是儒家体育思想的一种境界,如此,体育活动就必然要讲究气、志、心、性,以达内功之至及其心灵的升华。第二,体育重在修德。儒家文化崇尚道德观念,重视伦理规范,强调“克己复礼”等,对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平和社会气氛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德既然是孔子儒家文化的精神价值内容,那么它在体育活动中的存在同样不可或缺。体育虽在六艺之中,但“礼”却处六艺之首,足见“礼”在古代体育活动中的基础作用。但“礼”的内在基础还是德,体育活动只有以德调和、以德融通,才会具有体育之外更为高尚的意义。体育活动的竞争性本身很容易引起对手彼此间的矛盾与冲突,如果任其产生矛盾、发生冲突,就已经失去了体育本身的精神价值。因此在儒家体育思想那里,体育竞赛要有争夺,但更要有规则、有风度、有德守,胜不骄,败亦荣,才是体育应有的、达到了“君子之争”的一种理想境界。可见,儒家体育思想的精神价值还在于其思维空间的广大与宽阔,回旋余地非常大,所谓成败仅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构成点,已经被完全融化在更加丰富与深厚的内涵思想之中了,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活动的目的。第三,体育重在修“理”。体育运动是身体四肢的活动过程,也是修心与修德的过程,但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必然会体现在身体四肢活动的机理要求上,并以正确的心理状态与道德规范去组织、去结构外在动作。但是,这只是体育运动的“小理”,在此基础上,还应修炼体育运动的“大理”,这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之理。儒家体育思想的天人合一不仅是体育运动时的一种状态,也是体育运动时应追求的一种境界,中国民间武林高手常常修炼于溪水之旁、幽谷之中,汲取日月精华、吸纳天地灵气,以达修炼成仙、修成正果,似是迷信,实则为修炼之理,尽管那只是一种玄幻般的境界,但却是儒家体育思想真实追求的一种大道,是至高至上的体育精神价值。

3 孔子儒家体育思想对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影响

3.1 现代人文体育观的理解

人文,通常被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易˙贲》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人文是和天文相对应的,是区别于自然现象及科学规律的人间世事、习俗、礼仪、教化等。西方对人文的理解和中国古代有所相似,但人道、人性的含义似乎更多。如果西方人将人文更多关注于人类自身,中国古代的人文内涵则丰富得多,可以理解为是包含社会世俗、生活文化、道德修养、精神价值等等在内的思想和意义。人文体育观显然是将体育活动深深地融入到了社会与生活之中,并被赋予了体育内外更多的道德内涵、文化意蕴及精神价值追求。体育运动的自然属性当然是作为生物体的人的肢体活动过程,但它首先是人的活动,而不是动物的本能动作。狮子追逐猎物时的奔跑是有实际意义的,但那也只是出于本能——即肉体生理需要的一种躯体动作;而人类作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艺术体,他的每一次奔跑和跳跃都包含了某种思想的冲动和精神的渴求,正如那些晨跑的锻炼者并不是为了一块面包去奔波,但其跑动的意义却仍然蕴含在人类社会生活最普通的细节里。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大众性活动,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也在于它的人文内涵的丰富与深厚。人们正是在这一活动中认识到了运动对于生命、对于思想、对于精神的意义。体育之所以能够成为很多人不惧艰险、不断挑战、从不屈服的生活内容,就在于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这部分人的生命历练与精神提炼项目。也许人类无论怎样奔跑都无法超越某一速度,但没有关系;人类无论怎样攀登都不能徒步登天,但这也无妨,人类的快乐在于不断追求并挑战,人类的胜利在于从不放弃并进步。因此,当人们完成某项或某个体育活动之时,他其实已收获了更多与体育相关、但又在体育之外、之上的内容与成果。现代奥与会弘扬“和平、有谊、进步”,鼓励“更快、更高、更强”,其人文思想早已将体育比赛本身融化在了这一人文化的精神价值中去了——这就是人文体育观。需要指出的是,人文体育观并非是对生物体育观的排斥,其实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融合统一关系,只有将生物体育观融入人文体育观才能完整形成并真正实现人类体育运动的全部精神价值。

3.2 孔子儒家体育思想对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影响

体育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体育自然属性的彰显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同时也使得体育的人文价值意义更为丰富与深刻。不能够忘记的是,体育的自然属性与人文价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当体育从战场、竞技场、劳动场合、祭祀仪式等走向现实普通生活,走向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人,体育的现实意义也就更为具体和完整,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体育自然属性的弱化,恰恰相反,是体育自然属性的张扬。人们借用体育运动来维护人的尊严与社会和谐,并促进人类身体与精神的共同发展。但是,随着经济与科技水平的提高,体育也可能向着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的目标奔去,而经济与科技的支撑也使得少数人在体育的自然属性上发挥更强、走的更远,以此为他们取得大多数人所不能得到的政治经济地位。其实,当体育偏向少数人、并趋向极端化时,体育也就远离了社会存在的人和人类存在的社会,这正是体育人文精神的迷失。难得的是,我们并不缺少源远流长、丰富深厚的体育思想内涵,在孔子儒家文化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曾经迷失的体育思想及其精神价值可以溯源追本,直至回归到曾经的博大精深。这和孔子儒家体育思想中的体育健身、修心、修德、重礼、尚勇、娱乐、和谐等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体育活动,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古老体育思想精髓了,它们无时无刻不体现在现代人文体育的价值观念之中。首先是体育对生活的回归。体育回归生活就是回归大众,形成普及化的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如健身操、健身舞、老年迪斯科、太极拳等。伴随体育回归于生活和大众的,是体育竞技性和竞争性的淡化,而在降低体育特殊技能要求的同时,却又使更多人掌握了体育健身的科学方法。这是体育的进步,也是对儒家修德、重礼、和谐等体育思想的回归,大众通过体育运动而实现了社会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礼节、道德等。其次是体育对个性的回归。现代体育项目非常多元,选择空间也很大,这为体育爱好者的个性化选择提供了可能。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的选择并非出于谋生的需要,而是个性化的体现与喜好;很多人通过一定练习不仅掌握了相当技能,意志品质也得到了良好发展,实是对儒家“尚勇”精神的继承。再次是体育对养生的回归。养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讲,养生不仅是对身体的滋养,也是对心性的培养,实际上所起到的是健身、健脑、健心、健性、建德及陶冶情操的整体综合作用,这和儒家将体育活动融入自然与社会环境,以自然法理和社会准则为依据进行体育活动的观点是一致的。还有,现代生活体育的娱乐化发展也是一大趋势,无论业余性的还是消遣性的或者文娱性的,都以愉悦身心为目的,并通休闲娱乐过程而实现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愿望——这当然也是孔子儒家保健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

4 结语

总之,孔子儒家体育思想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后人对它的理解也必须基于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础与范畴。体育思想包含体育,但不止于体育;儒家体育在儒家思想之中以品德修养、智慧能力、强身健体之序排列,更注重内外修炼与身心统一,相对重智慧、轻竞技,重礼德,轻结果,重欢娱、轻争夺,重境界、轻贪欲,[21]足见体育在其中的礼教德治功能,其人文精神是相当高尚的;从中也不难看出,它对我国现代人文体育观的影响至深。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孔子儒家体育思想的传承也必须采取中庸之道,一方面,这正是儒家思想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适时、适当将世界体育的先进文化融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通过不断地交流、借鉴与融合,使我国人文体育观更具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婌颖.儒学对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传播的影响[OL].http://wenku.baidu.com/view/63a670fec8d376eeaeaa3193.html

[2][5][21]杨慧婷,孙玉琴,王汝尧.孔子体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主要特征研究[J].兰台世界,2015(12):85-88

[3] 刘光宇.先秦儒家体育思想及其传承[J].兰台世界,2015(9):135-136

[4] 占旭刚.古代奥运会的起源:用体育比赛单体战争[OL].http://zhanxugangblog.blog.sohu.com/2007-08-28

[6] 王京龙.从《论语》看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J].体育科学,2012(1):56-58

[7][13][14]王金龙.儒家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体育价值观[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2(8):87—91

[8] 朱杉.礼记训撰:卷四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96.899

[9]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25

[10]张旭.先秦儒家的体育思想对当代体育教育的启示[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92-95

[11]程卫波,张志勇.自我认同与竞技体育解释的范式转换——基于查尔斯·泰勒哲学人类学的考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5):1-7

猜你喜欢
儒家孔子人文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人文社科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