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技生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重庆 408100)
中小学的体育运动课程是学生学习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由于课业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而体育课和或外活动就成为了学生们锻炼的主要的时间。并且通过老师在体育课程中系统的安排和正确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体育中学习到一定的锻炼技巧和训练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体育运动本身就带有极大的风险性,以至于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这不仅给学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还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重视力度,并且及时地做好预防和促进恢复的措施,降低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能够为中小学生的体育提供重要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各项安全制度了解到不恰当运动的有害性,促使学生规范锻炼。同时,学校在安排体育锻炼的时候,需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且依据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合理的安排体育运动内容,并且在中小学生体育课程开展之前,还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加强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体育锻炼。其次,学校还应该组织人员对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场地进行仔细的勘测和检查,针对可能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的物体和障碍物进行清除。最后,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具有专业化水平的体育老师进行监督,落实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配备相应的运动急救箱,针对体育课程中的突发事件,能够及时的处理。学校在做好以上的相关工作内容时,还应该加大对安全制度完善的重视力度,定期对原有的安全制度进行审核和修改,促进体育安全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1]。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上的审核不适合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减少中小学生意外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率。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一方面,完善学生的体育考勤制度,也就是说学生在体育课程上课和下课之前都应该清点人数,针对不适合上体育课的学生进行特殊安排,应该及时了解在体育课上缺席的学生情况,并且主动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确认学生的情况。如果有学生因病请假,就需要该学生拿出相应的凭证,而针对体育课程中因有事需要提前离开的学生,则需要按照正规的请假流程向老师请假。通过这种系统的班级管理方法,老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动态,加大对学生体育课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加大对准备活动的重视力度,通过有效的热身活动,能够让学生的身体慢慢的活跃起来,当接触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时,不至于造成严重的身体不适,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在课程中受伤。但是,体育课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也就是说学生和老师不可能完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例如:学生在各种球类运动中,很可能会因为动作不及规范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关节扭伤和骨折等,而体育老师就需要及时的清除这些有害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2]。
同时,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通过有效的规范能够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因为在实践体育教学课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因运动不规范而导致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所有的运动损伤事故中的比例最高。为此,老师应该在体育课程中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运动状况,针对于运动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及时给与指导和纠正,让学生能及时的掌握规范性的技术要领,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自觉的以更高的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对自身的危害。此外,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老师可以将自身掌握到的自我保护方法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运动损伤是中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也是目前学校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生的运动损伤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的将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恢复工作落到实处。而想要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还需要及时的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进行预防。
2.1.1 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不够
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自身没有及时的领悟动作要领,不能够及时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和纠正,从而导致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因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运动损伤。同时,体育老师在教学期间,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简单的锻炼和运动,而忽视了学生身体技能、专项运动技能、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2.1.2 体育课程的组织不够完善
体育课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比赛活动、教学活动、训练活动等,如果在体育课程开展之前就能够完善相应的医务监督和管理制度、及时的纠正准备活动中不规范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2.1.3 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
学生是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优势。但是,就目前重庆地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学生运动过程中心理状态不好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运动技巧掌握不到位、紧张心理、运动不协调等,这些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程出现意外,从而发生运动损伤的事故。
2.1.4 外界因素的影响
外界因素主要是由于受到天气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下雨天或者潮湿的气候环境下,学生可能会因为视野和地面的因素发生运动损伤,其中韧带拉伤和肌肉损伤较为常见。同时,如果学生的在天气较为炎热的环境下运动,还会增加学生中暑的几率。
2.2.1 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
体育老师只有及时的了解学生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运动技巧的掌握情况,然后在学校体育锻炼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为基础下,才能制定出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计划。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及时发现体育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3]。
2.2.2 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动的激情,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学生出现运动损伤事故。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对组织纪律的重视力度,让学生及时的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运动技巧,从而减少的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老师还应该督促学生端正锻炼的态度,严格遵守学校的运动纪律,并且针对运动中容易受伤的部位采取保护措施。
2.2.3 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检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项目,依据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完善各种体育设施,并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的消除不良因素和危险因素。另外,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制定相应的运动锻炼计划,由于通过运动达到健身、增强体制的效果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运动。
学生在每一次运动锻炼之前都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果在运动之后出现肌肉酸痛,则表示运动过于用力,或者最近缺乏锻炼。而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是学生在运动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正常的运动后反应,但是如果学生在出现剧烈的疼痛,就需要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以免造成学生损伤风险增加。以下就学生在运动中常用到的运动损伤恢复治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现运动损伤时,应及时采取“RICE”自我疗法。也就是说当身体出现疼痛后,应该立即停止该部位的使用,然后休息一天的时间,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对疼痛的部位进行冰敷,以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采用将压迫性的弹性织物裹在伤口处,通过冰敷和压迫这两种方式有效的缓解疼痛。
皮肤擦伤简单的说就是皮肤受到外力的影响,导致皮肤组织出现破损或者出血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较大面积的擦伤在受伤初期就需要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然后通过消毒处理后,再用纱布进行包扎处理。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定期进行抗菌处理和消毒处理。而对于小面积的擦伤,如果擦伤的部位是关节以外的部位,仅需要用消毒药水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然后依据擦伤的面积确定是否需要包扎。[4]但是针对关节部位的擦伤,就需要用对擦伤部位进行消毒,然后再使用消炎软膏防止擦伤部位出现裂痕,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皮肤撕裂伤是由于皮肤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皮肤出现的撕裂和出血的现象,如果皮肤撕裂较轻可以在简单的消毒处理后,用纱布或者创可贴进行覆盖。但是,皮肤撕裂较为严重的时候就需要进行缝合和包扎处理,并且及时的给予破伤风治疗,以免造成破伤风感染。
中小学生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恢复工作是目前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造成损伤,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效率,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学生残疾,给家庭和学校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想要做好中小学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恢复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从根本上降低学生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1]邢宝萍,叶生爱.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53-55.
[2]陶建.高中体育生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J].读与写(上下旬), 2016,13(9).
[3]孙斌.如何预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损伤[J].都市家教月刊,2017(6):72-72.
[4]阮佩燕.中学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J].新课程(中旬), 2016(8):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