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8-11-26 02:33:06蒋宏宇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4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理论课理论

蒋宏宇,李 理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慕 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或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自2011年秋由美国兴起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带着海啸般的浪潮席卷全球。慕课以其课程呈现形式的开放性、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学生参与的自主性、课程内容的独特性等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慕课实现了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其在学习方式上的特点,更适合高等教育知识传承类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体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能否适应慕课教学模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反思。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其作为一种知识传承类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慕课平台来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对于解决其长期以来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或许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1 课时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效果

体育理论课作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然而,从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单独安排理论课管理难度较大和难以与室外活动课协调等种种原因,体育理论课程开课情况并不理想。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时数不足、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学生参与态度消极等问题。解决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所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了当前各高校刻不容缓的教学改革任务。

1.2 大学生体质水平持续下降亟待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是一门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又有一定理论性的综合性学科。体育理论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从我国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体育理论素养水平不高、健身意识和理念缺失,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2010年整体上开始止“跌”回升,然而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下降,一些指标甚至不如中学生,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制约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瓶颈。加强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提高当代大学生体育理论素养,通过体育理论知识学习改变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理念,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必要途径。

1.3 体育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的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一个群体,已完全熟悉和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网络在线学习在课程学习模式上的优越性,使其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体育理论课教学,已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多样化和便捷化的学习方式的需求。体育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课程安排上必然存在活动课与理论课的冲突和矛盾,尽管各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理论课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但当前仍然未能找到既能符合大学生认知学习特点,又能将活动课与理论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良好模式。

2 慕课背景下公共体育理论课的改革契机和方向

2.1 慕课模式能够有效满足公共体育理论课改革需求

由于体育学科存在活动课与理论课共存的特殊性,在当前情况下,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普遍开课时数不足的教学现状来考虑,推广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模式,是能够解决活动课与理论课教学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慕课进行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首先是与体育学科中以活动课程为主体、以理论课程为补充的课程理念相吻合的;其次,借助慕课平台来进行公共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可以很好地解决体育活动课与理论课难以协调的问题;此外,慕课的运作模式、翻转课堂的理念及其资源共享的优势,都可以很好地规避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利益冲突和重重阻力。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大力推广公共体育理论课的慕课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满足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需求。

2.2 慕课理念契合公共体育理论课改革方向

从慕课所秉承的基本理念来看,公共体育理论课采用慕课模式教学,是完全符合当前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的。(1)慕课模式倡导资源共享,能够有效化解当前理论课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一般难以准备一堂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体育理论慕课,通过将全国最好的公共体育理论慕课资源共享,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2)慕课课程内容呈现形式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短课程、碎片化的知识呈现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繁杂,慕课将体育理论知识化整为零,将学习内容分成相对短小的知识点,既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方便课程开发者从体育理论知识库中选择适当的课程资源和内容。(3)慕课有效翻转了体育理论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求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慕课所提供的以解决一个个健身小问题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资源,可以满足学生需求。这种从学生健身知识需求角度出发设计的慕课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体育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3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运作模式

3.1 慕课资源开发与设计

(1)慕课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应依据《纲要》目标遴选课程内容。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开发首先要做到从《纲要》的目标和要求出发,以《纲要》明确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为基点,内容设计应主要涵盖科学健身方法与理论、运动处方设置方法与理论、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运动营养搭配等几个方面。(2)应从学生需求出发开发慕课资源。慕课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的开发过程中,必须从调研学生需求出发,以满足学生现实需求为主要目的来确定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同时公共体育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设计还需要考虑知识点的分割,应根据慕课教学的特点,将知识点进一步细分。(3)慕课开发还应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视频应通过插播问题,或者在学生看完教学视频后,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围绕课程教学设计一些具体问题,置于讨论区以供学生在课后参与师生及学习者之间的讨论。

3.2 慕课模式的运行与调控

(1)应加强制度保障,确立慕课地位。国家层面应当在高校体育工作考核中强调理论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并将各高校理论课开展情况纳入高校体育工作绩效考核中,鼓励部分高校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全国高校资源共享。各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应明确理论课程的地位,在学生体育课程成绩构成中,应加入理论课学习情况的考核。(2)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力,确定开课方式。在当前情况下,鼓励部分高校开发优质慕课课程资源,通过国内慕课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是解决当前公共体育理论慕课课程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已有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开发了公共体育理论慕课课程资源,并向全国高校和社会共享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整合国内优秀师资力量,统筹安排课程开发工作,为全国高校提供更为理想的优质课程资源。普通高校在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是否自主开发慕课资源,自行决定选用何种课程资源。(3)高校应线上线下结合,加强监管调控。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学习过程中,慕课开发高校一般会安排相关教师在线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于部分尚未自主开发课程资源,需借助其他高校优质资源实现在线学习的高校,可以安排部分理论素养较好的教师,通过教师线下辅导的方式,来帮助和监督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3 慕课评价与学分认定

公共体育理论慕课课程评价应当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通高校主要可通过随堂测试、同伴测评、利用大数据挖掘和云端数据处理手段等方法,综合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此外,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教学还可以采用结业考试的方式,通过终结性评价来弥补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的不足,以达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评价。当前国内正式上线的慕课课程,一般都能提供慕课机构颁发的学分认定证明,自主开发课程的高校可选择更多学分认定方式。如当前我国较早开展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的华东师范大学,其学分认证的形式就是多样化的。体育理论课慕课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后,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可以成为国内其他没有自主开发慕课课程高校的合作伙伴,通过慕课平台为这些高校学生提供慕课课程资源支持,并通过数据分析整理,为这些高校直接提供参与课程学生的学习数据。慕课机构提供的学分认定证明(或其他相关证明文件)并不重要,相关高校合作可以直接共享数据。

4 结 语

慕课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全新理念,在当前情况下,结合体育理论课的特点,开展慕课模式的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是既符合当前教育技术发展方向,又契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有效提高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时代选择。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应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生的健身需求出发,以高校自主开发与政府主导相结合,全面推广公共体育理论课慕课模式。体育理论慕课的大力推广,必将能够有效改观当前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育理论素养,极大提升大学生健康体质水平。

[1]张鸷远. “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2014(2).

[2]金成平. 体育慕课现象的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4).

[3]毛晓荣.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5).

[4]张洋, 何玲.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 基于201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 中国青年研究, 2016(6).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理论课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5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6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