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探析

2018-11-26 02:33:06赵路生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赵路生

(湖州市南浔中学,浙江 湖州 313009)

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普通高中一线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在学习与落实体育新课改精神,同时也将所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付诸于教学实践,在探索中不断反思与总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落实体育新课改精神,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改目标,同时也为加快体育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与个人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在现行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思考,以期为当前高中体育课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1 高中体育课程开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专家教师的指点下,设置了访谈纲要与问卷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对本地市的部分普通高中进行了实地走访,对30位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对300名高中生发放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并归纳与分析。

1.1 教学理念停滞不前

素质教育的实施虽然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但“高考改变命运”的口号时常萦绕在高中生的耳边。高中的学习阶段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重压,学习压力大、时间比较张。一方面,很多高中学校领导、班主任为了争取时间提高考试成绩,仅顾眼前短期利益,忽视了体育课程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部分高中生为了实现个人的高考理想,主动将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备战高考上。为此,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理念也因“高考能改变学生命运”而停滞不前,甚至主动为高中生备战高考而让路。

1.2 场地设施难以匹配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纵深推进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大部分普通高中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了升级与改善,如体育场地规划的标准化、体育器材的配备、体育设施的修缮等得到重视。但是,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不足之短板长期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城区地价昂贵,征地为教学服务面临着困难重重;(2)学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新建的楼群打破了原有建筑群的规划与布局,甚至占用了运动场附近的羽毛球场地、排球场地等,挤压了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空间;(3)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放宽,异地学生可以就近入学,导致了生源的富足有余,同时还存在多班级同时上课的局面,上述原因共同造成了运动场地设施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势。

1.3 教学内容传统守旧

教学内容是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托与桥梁。问卷统计发现,大部分体育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多以田径、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与两小球(羽毛球、乒乓球)的传统竞技项目为主,不仅体育舞蹈、花样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不开设,就连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中华武术等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也没能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顾及到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意愿,高中生的学习过程只是被动地参与过程。实践证明,消极的学练既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还会造成高中生所学体育知识与技能面的狭窄,制约了体育项目多样性的开展,也制约了高中生未来在体育新兴项目潜能的开发。

1.4 教学方法程式化

走访发现,部分高中体育教师肩负教学、特长生训练以及带体育高考生等重任,甚至有的还兼职班主任、政教处等工作,重负之下力不从心,容易分神。其次,部分教师为了省事,除了在上公开课与示范课时才选用较为新颖的方法来调动高中生参与的积极性,平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趋向程式化,多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单一方式,讲解、示范后就让学生自由练习,甚至让高中生自由活动至下课,忽略了高中生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走访调查还发现,个别体育教师甚至误解了季浏教授倡导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结果剑走偏锋,只发挥个人的体育专业所长,出现“我擅长什么教什么”的局面。

1.5 教学评价不合理

走访得知,部分体育教师在期末考核时多选用《国家中学生体质监测标准》中的内容,按照上面打分标准对高中生进行体育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有理论来源与依据,但从体育新课改精神的层面来看,考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只重视了高中生体育学练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用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不同基础的高中生,会挫伤部分高中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 对策思考

2.1 革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高中课程标准倡导体育教学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引导高中生系统地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兴趣、情感与价值观,逐步渗透终身体育意识,最终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首先要革新教学理念,打破“教材中心论”的窠臼,重新树立“体育为人的发展而服务”的教学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与个性化发展需求,选择适合高中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依据高中生活泼好动、喜欢张扬个性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选用方面贴近生活实际,积极营造欢悦、民主、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高他们的参与动机。其次,日常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改的指引方向,在提升高中生健康体适能的基础上加强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渗透与引导,培养高中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顽强的意志品质、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与初步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高中3年体育课的系统学练,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做到课内外相结合,自发地积极参与锻炼,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2 完善体育场地与设施

体育场地与设施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运动场地和器材对于开展体育教学来说是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高中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器材充足,活动场地严重缺位,不能满足正常体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因此,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的工程项目,另一方面则需要学校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提高使用效率。(1)教务处要安排好体育课时,尽量错开时间,避免多班同时上体育课的拥挤场面;(2)体育教师要尽量在场地使用方面多动脑筋,充分利用本校现有场地资源,在不影响教学与安全卫生的情况下,在教学楼前后等空地安装活动简易的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地,利用多功能教室上体育舞蹈、中华武术课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场地不足对体育教学带来的影响;(3)体育组应组织体育教师错开教学内容,内容要多样化,如篮球、中长跑、体能训练课要错开时间,使运动场地的使用更加合理;(4)多开展一些占地小、对场地要求不高的体育项目,如韵律操、武术课等。

2.3 甄选与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的有效载体与基石。为加快教学改革的步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1)要甄选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加以改造,使其成为高中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例如,“三大球与两小球”可降低难度与强度,充分挖掘其中的健身价值与运动项目自身所蕴含的快乐元素,并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2)整合部分传统体育项目,让其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与竞争性,贴近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同时提升高中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如将跨栏跑整合成“钻、跳、绕相结合”的短距离障碍跑接力赛;(3)以兴趣为主导,将新兴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增设高中生喜爱的体育舞蹈、花样轮滑等,并成立课余兴趣小组,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发展他们的专项体育特长;(4)为弘扬国粹,将部分易开展的民族优秀体育运动项目引入课堂,如太极剑、少林拳等。总之,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导下,结合地域性原则,做到甄选、整合与引进相结合,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实际,所选用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灵活性与实用性,更要具有时代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2.4 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是教育者为实现既定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措施。为实现体育教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的人文特质,高中体育教师要从丰富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入手,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参与意识,从“身愿心违”的被动参与到主动学练,体验成功所带来的益处,进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例如,高中生不喜欢体能训练课,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让高中生了解运动对健康、对人体生长发育期间的重要作用;高中生不喜欢中长跑课,可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利用高中生不愿本组落后的好胜心理,从而充分挖掘高中生的潜能;在短距离加速跑教学中,3遍之后,部分高中生就开始应付,态度不再认真,为此笔者选用追逐跑、迎面接力跑等趣味性、娱乐性强的教学方法,不仅课堂气氛活跃,高中生的积极主动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成效十分明显;在篮球教学中,因为高中生在中小学期间所接受的篮球教育基础不同,故采用分层教学法,让篮球基础处于不同层次的高中生都体验到个人有明显进步的成功喜悦。

2.5 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不仅是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检验高中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是促进高中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多数体育教师按《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的要求对高中生进行考核,有可取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1)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反馈功能。通过评价要让高中生明白目前自己的健康体适能状况处于什么层次,距离优秀还有多远,并因人而异,指明各自的努力方向与注意事项;(2)在考评打分环节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竞技性,强化健身性与实用性,关注高中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时结合高中生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创新程度等体育人文因素,综合性地对高中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3)体育教学评价既要客观公正,又要发挥出激励功能。通过教学评价,让高中生看到个人的发展与进步,激励高中生再创佳绩,然后因势利导,引导高中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在实践中坚持运动锻炼,养成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1]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0(4) : 76-79.

[2]武秀媛.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 体育世界 : 学术版, 2014(6) : 114-115.

[3]管水法, 夏积仁. 对目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 浙江体育科学, 2001, 23(6) : 32-35.

[4]王珂.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与思考[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 5(33) :113-114.

[5]赵树彬.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3).

猜你喜欢
高中生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师友(2011年1期)2011-03-20 15: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