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林波 卜秀秀
贵州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鲁林波 卜秀秀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舞龙运动文化在贵州省高校开展的意义和价值,以充分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使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促进校园传统体育文化建设,为推动贵州省高校舞龙运动的良性发展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运动
舞龙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具有传承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的意义,是民族文化的高度凝练[1]。在近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在全国实施全民健身的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高校的重视,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具有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引进学校体育课堂,取得了许多有关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贵州省部分高校将舞龙运动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并进行推广与普及,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传统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对传承体育文化的参与以及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贵州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贵州省高校舞龙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舞龙源于远古时代先民的神灵崇拜与图腾文化,向来与求雨祭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龙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舞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项目,延伸到艺术性的表演活动中,最早的出现是见于《山海经·海外西经》和《竹书纪年》的记载。“舞龙”在表达技巧上追求形韵和神韵,强调舞龙的回旋婉转之态,讲究飞腾冲天之象,具有健身娱乐性和审美的特征[2]。舞龙运动发展到当今,形成了种类繁多、各具风格的技法和舞姿。舞龙运动具有传承中国民族文化,振奋国民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价值与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高度凝聚。舞龙运动在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和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应用,对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对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对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及增强学生体质,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舞龙运动在贵州省高校的推广与普及,能有效地促进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有效地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有利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并且对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调查得知,贵州省共有高校57所。根据贵州省学生体育协会统计数据得知,共有12所高校开展了舞龙运动,分别是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遵义医学院、贵阳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学院、兴义师范学院、凯里学院。开展舞龙运动的高校占贵州省高校总数量的21.05%。结果显示,舞龙运动在贵州省高校普及程度较低,开设舞龙运动的12所高校全部为本科院校,大专和高职院校还没有开设舞龙项目。然而舞龙运动未能在贵州省高校中全面开展,究其原因是高校领导和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对舞龙运动缺乏认识,参加竞赛的平台和机会较少,不能很好的为学校挣得荣誉和扩大宣传。
通过对贵州省高校开展舞龙运动的舞龙教师进行访谈,得知12所高校中有三分之二的高校未开设专门的舞龙课程,而这些未专门开设舞龙项目的高校,课堂教学主要是穿插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当中进行,舞龙课程学时数的安排主要根据高校教学大纲而定。调查发现,贵阳学院将舞龙运动设为独立课程,一学期开设了36学时。而比较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舞龙课程设置可知,舞龙运动并非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展进行教学,舞龙的教学主要是穿插在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训练课程设置中,课时数量主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确定,一学期开设16学时,舞龙课程教授的对象集中在体育专业的学生。其他高校基本情况亦是如此。在贵州省12所高校的舞龙教师学历均为硕士,虽然具有较高专业素养,但他们当中大多数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项都不是舞龙,而是民族传统体育学或武术。现阶段舞龙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总体数量尚不能满足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存在着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贵州省开展舞龙运动的12所高校所需的舞龙器材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只能满足舞龙代表队日常训练所需,教学和训练常常因为天气原因而受到很大的限制。开展舞龙运动的高校至今未配备固定而专业的舞龙教材,教学与训练内容主要由教师自己确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舞龙竞赛运动队的竞技水平是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4]。目前贵州省内的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铜仁学院、遵义医学院等12所高校均成立有校舞龙代表队,主要以男队为主,其中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和铜仁学院4所高校也组建有女子舞龙队。尤其是贵阳学院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各组建有3支女子竞技舞龙队伍。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是检验一项体育项目普及程度的有力佐证。例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已举办了首届舞龙大赛,各二级学院组建2支舞龙队伍参赛,组队规模达到36支,参与舞龙比赛的运动员近400人。
由于贵州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时间较晚,推广普及的程度低,学校的群众基础薄弱,导致了贵州省高校之间至今还未举办过省级高校教学竞赛。近年来,贵州省体育局和贵州省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中心连续举办了思南全国舞龙大赛和贵州省舞龙公开赛等赛事,贵州开展舞龙运动的12所高校中有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和铜仁学院等5所高校参与了赛事。同时,以上5所高校代表队都参加过全国高校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为贵州省高校代表队取得了1金5银2铜的好成绩。近几年来,贵州省高校舞龙运动正在迅速蓬勃的开展起来,各高校舞龙队积极参加省级和全国的舞龙赛事,为贵州省高校的舞龙运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舞龙运动在贵州高校的普及与推广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和经费投入不均衡问题,现代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呈现两极化的趋势。目前,贵州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师大多集中在民族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在民族体育方面配备的体育教师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舞龙运动在贵州高校的普及与推广。
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适合公共体育教学的舞龙教材,只有少数几本适合高校舞龙训练和教师的参考用书[5]。调查得知,当前贵州省12所高校的舞龙运动课程都没有订购专业的舞龙教材,舞龙教材的短缺,严重影响了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开展。
龙狮社团、舞龙俱乐部或协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所以应加强对体育俱乐部和社团的管理,充分发挥舞龙俱乐部和协会的积极作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作用,加快推广舞龙运动的普及工作。此外,应加紧完善高校内外舞龙运动竞赛和表演激励机制与相应的动力机制,加强对舞龙运动社团发展的管理,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高校之间和高校内部的教学竞赛活动。
教学竞赛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6]。目前贵州12所高校舞龙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大都只能依托学校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运动会或在其他活动中作为表演项目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高校舞龙运动宣传力度不够,大家对舞龙运动还较为陌生。在贵州举办的四届全国舞龙大赛的成绩来看,贵州省内的舞龙竞技水平与全国舞龙运动的竞技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技术水平和竞赛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加大对舞龙运动文化的宣传,根据学校自身情况,适量地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舞龙专业教师。同时加强对在职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注重加大场地设备投入,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开发与利用舞龙运动文化资源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营造和谐教学环境,才有利于舞龙运动文化在贵州高校的开展。
加强高校舞龙运动教材建设,成立舞龙社团、协会或俱乐部,完善组织管理制度,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开展舞龙运动训练,制定与完善舞龙教学、训练和比赛激励机制。在贵州高校开展舞龙运动,逐步改变人们对舞龙运动的误解,提高人们对舞龙文化的认识,弘扬舞龙运动文化,才能让舞龙在贵州高校中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
贵州省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群众体育赛事,或在省大学生运动会和同级别的赛事中开展舞龙项目,有利于舞龙运动的广泛开展,缩少与全国高水平舞龙队伍之间的差距。同时,在贵州高校中开展舞龙运动可以有效的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改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体育精神,提高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民间传统舞龙在贵州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例如石阡仡佬族的“毛龙”、册亨县的布依草龙、锦屏县隆里乡的“花脸龙”、天柱江东的“板凳龙”、台江县的烧龙、平塘县的“水龙”和德江县的“炸龙”等。经过历代相传,鼎盛而不衰,这与贵州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状况是极不对称的。应对贵州省内优秀的民间传统舞龙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和开发,将他们引进高校,并进行校本化教材处理。
贵州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基础薄弱,对舞龙运动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资金投入少、教材短缺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舞龙运动的价值还没能被广泛认同。同时还存在师资配备不足,在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还相对落后,课余活动管理方面存在形式单一,以及大学生龙狮社团和协会组织缺失的现状。贵州高校开展舞龙运动,能有效地促进贵州全民健身运动事业的发展和丰富在校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能有效地推动贵州高校自觉地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何建东.舞龙舞狮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价值与展望[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35-36.
[3]顾城.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68-70.
[4]陆卫良,张涛.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对策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12):43-44.
[5]张继生.中国龙狮运动的发展现状与战略规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42.
[6]牛丽芬,彭飞.江苏省高校竞技舞龙运动队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12)87-88.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 of Dragon 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LU Linbo , etal.
(Qiannan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Douyun 558000, Guizhou, China)
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ZC120;国家民委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4QNZ006。
鲁林波(1986—),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