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显根
党的十九大在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武平县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于2010年10月起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度;2011年7月启动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3年1月1日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5年2月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制度进行了完善,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县应参加城乡居民社保人数为16.6889万人,已参保19.1009万人,参保率97.01%;续保缴费7.0957万人,续保缴费率57.57%,收取保费994.91万元;待遇领取5.6万人,发放养老金4528.4 万元;中央(含省级)拨入基金6586万元,县级财政拨入基金2000万元,基金累计结余22641.11万元。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武平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服务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和加强。目前,武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系财政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共有编制12个,实有人数11人(其中劳务派遣2人);17个乡镇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共有经办人员33人;219个村(社区)224个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每月给予补助2.44万元;初步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经办服务网络。自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印制发放个人权益对账单、上街宣传、下乡进村入户、电视、短信、举办培训班、互联网站、微信朋友圈、“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党员进社区、创立“武平城乡居民社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各种政策宣传,有力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意识;通过规范和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保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以“钱从银行走,数在网上传,服务不出村”为目标,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不出村”工作,基本实现参保人员不出村即可缴纳保费和领取养老金,群众满意率达到99%。目前,武平县建制村214个,有营业网点建制村19个,设置村级金融服务便民点214个,金融服务“不出村”覆盖率达100%。但因种种原因,武平县经办服务体系及能力薄弱,难以适应以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繁重业务经办任务。
1.经办服务力量不稳定。乡镇(街道)存在业务经办人员不稳定、工作量大、待遇偏低、经费无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乡镇(街道)没有经办窗口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武平县2010年招聘的17人,目前,仅剩6人从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其他人员都因调动、提拔等原因没有从事城乡居民保工作。
2.农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个月要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减退、保费催缴、信息变更以及服务企业招用工、贫困人口就业政策的宣传贯彻等工作,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补贴每个月只有100元,工作面广、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导致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3.经办人员认识不足,宣传工作的深度广度不够。一是部分工作人员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宣传工作,政策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使部分群众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不清楚不了解,从而对参保不积极,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二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续保缴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作成本高效益低,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工作人员一直把“只干不宣”或“多干少宣”看成是一种美德,缺乏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宣传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导致了每年的续保缴费工作进度缓慢。
4.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各类参保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单位经办人员的服务次数也随之急剧增长,为现代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问题。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来解决高负荷比的经办服务运行是解决该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处理社保经办业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2009年开始与“金保工程”并轨后,我国信息化的经办服务发展迅速。虽然在这将近30年的努力和探索中,我国社会保障经办服务的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有很多突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各级各部门之间使用的系统和政策不一,各地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实施。二是现在我国处于高速的政策改革与并轨时期,对经办服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缺乏既精通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又熟悉养老保险政策业务的专业人员,影响信息化手段的推荐。三是信息化硬件设施陈旧,特别是基层的信息化设备陈旧,系统更新慢。四是便民的参保资料查询、缴费和查询、待遇的领取设施建立不够完善,全国联网的社保卡的推进进程慢。
1.加强基层经办服务建设。政策落实关键在基层,因此,必须加强基层经办服务建设。配齐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经办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基层机构经费投入,建议对基本保障经费作制度性安排落实,确保工作正常运行所需;适当提高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业务经办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稳定经办队伍,保证业务有人经办、有钱经办、有条件经办。
2.加强人员配备、优化专业人员队伍。一是合理确定人员编制。随着参保人次的增加,经办服务工作人员的增幅相比严重失调,使得城居保事业的推进十分的被动。应该科学合理地确定社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上一级城居保经办部门要主动关心下级经办服务机构,了解其工作量的变化,主动向上一级管理机构和人事编制部门沟通,及时制定人才需求方案,采取社会招聘、借调等手段增加服务人员数量。在工作量的界定上,统筹地区参保人员数量和日工作人员平均接待人次应作为主要指标,结合各地实际予以贯彻实施,根据地方差异调节编制总额对内设机构职能和管理手段进行提升。二是加强专业化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加强经办人员队伍素质建设是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扁平状、集成式的网络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组织体系中,根据组成部门的不同性质,探索实现人员分类管理,由原来单一公务人员管理的一元结构转向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并存的三元结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需要金融财会、行政管理、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法律等各类人才和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社会保险相关专业高级人才。
3.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全省城乡居民保专家库、智囊团。大力推进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窗口作风建设,健全完善经办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制订县级经办机构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经办标准化工作手册,全面加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突出抓好乡镇(街道)、村(社区)经办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保经办精细化服务水平。在全省城乡居民保系统建立专家库、智囊团,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
4.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居民保”。搭建全国统一的社保管理服务平台,在各种类养老保险之间实现互联,形成全国范围内信息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的异地转移、异地支取、异地认证,方便各级机构和群众查询。
积极探索“互联网+居民保”,上线运行“智慧人社”城乡居民保平台,逐步完善工作动态发布、信息查询、资格认证、缴费等模块内容。依托信息系统和现代网络技术,开发网上自助缴费系统,启动手机APP缴费,完善公共服务网站,建立短信服务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号、咨询服务热线,多渠道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5.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是基础。提高政府补贴及基础养老金标准,是增强城乡居民保的吸引力、破解扩面增速放缓及个人缴费水平偏低的主要途径,建议上级适时统一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政府补贴标准,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待遇水平,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吸引力,提高自觉缴费、多缴费、长缴费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