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出游戏论的几点思考(一)——认识游戏*

2018-11-26 01:33张红兵
体育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劳动体系体育

张红兵



关于提出游戏论的几点思考(一)——认识游戏*

张红兵1,2,3

(1.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167;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3.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4)

游戏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而且在不断的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中,游戏成为一种包含自由、创新、文化属性等多种元素的主体。如何给游戏合理的定位是个比较艰难的研究课题,文章从认识游戏展开思路,提出游戏理论的构建体系、构建原则以及构建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游戏理论;体系构建;构建原则

1 认识游戏

1.1 游戏与文化

胡伊青加在文化视域下对于游戏与文化的阐述“游戏比文化更古老”[1],这个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文化是伴随人类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存在的,是人类在持续的发展中对外在物质世界和自身精神世界的不断作用以及引起的不断变化,所以可以说文化的前提是人类的出现,而人只不过是一种高级动物,那么其他先于人出现的动物所表现出来的游戏现象就超越了文化的产生,这些游戏现象最初是动物本身无意识的游戏行为即本能。

1.2 游戏与劳动

人类游戏活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某些具有劳动、武器功能的工具开始被淘汰之后,逐渐步入人类的闲暇生活之中,石球、陶球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可以推断人类有意识的游戏最初起源是产生于劳动。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生了剩余,人类不需要将所有的时间都付诸于劳动,同时劳动工具也随之改进,一部分原来的劳动工具逐渐淡出劳动所需,只保留在闲暇时间的生活之中,并且演变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供游戏的工具,而这些比较原始的劳动形式则逐渐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并且得到发挥、发展[2]。正是在这种早期人类社会不断创造的历史中,物质资料的的生产劳动的发展,劳动的本质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形式,所以劳动仍然处于一种单一的走向,在劳动的异化下,游戏才与劳动相分离。

1.3 游戏与美

游戏在劳动中逐渐分离出来,并且随着历史的变迁,游戏的形式不断完善和丰富,所以当康德和席勒在美学视野中探索西方游戏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康德把人规定为“自由活动的存在”,提出了“模糊表象”和“艺术游戏”两个概念,以及后来,席勒继承了康德的游戏学说,更为广泛和深人地论述了游戏、游戏冲动、游戏与审美、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最后得出游戏不是强迫,而是自由活动,在游戏里,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恢复了自由等定论,可以说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文化上升到一定层次之后出现了“游戏与美”的关系[3]。 因此,游戏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而且在不断的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中,游戏成为一种包含自由、创新、文化属性等多种元素的主体。

1.4 游戏主体与游戏精神

伽达默尔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关于游戏的精神实质,在《真理与方法》中有充分的体现:凡是在主体性的自为存在没有限制主体视域的地方,凡是在不存在任何进行游戏行为的主体的地方,就存在游戏,而且存在真正的游戏(Spiel ist such don, ja eigentlich dort, wo kein Fürsichsein der Subjektivität den thematischen Horizont begrenzt and wo es keine Subjekte gibt, die sick spielend verhalten);游戏的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游戏只是通过游戏者才得以表现(Das Subjekt des Spieles Bind nicht die Spieler, sondern das Spiel kommt durch die Spielenden lediglich zur Darstellung);游戏相对于游戏者之意识的优先性基本上得到了承认,游戏显然表现了一种秩序(Ordnung),正是在这种秩序里,游戏活动的往返重复像出自自身一样展现出来;即游戏具有一种自身特有的精神,可是这并不是指从事游戏的人的心境或精神状况,也就是说游戏所隶属的活动秩序,具有一种游戏者所选择的规定性[4]。

如果说胡伊青加对游戏的考察给了我们一把钥匙,使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游戏的本来面目,那么伽达默尔可以说是当我们拿着钥匙打开“游戏之园”时收获的一张路线图——游戏者按照“本园”特有的精神从事“游览”秩序。

2 游戏论的体系构建

体育运动的细化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加之商业化的迅速发展不再仅仅是“GAME”,且已经与“olympic games”渐行渐远,现逐渐弱化为简单的“体育游戏”;教育游戏也在潜移默化的浮出水面,成为近年来教育者研究和关注的创新点,越来越多的教育游戏不断进入教育的课堂、方法、过程等;电子游戏从无到有,并且逐渐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游戏的迅速扩张,将电子游戏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新阶段;但是我国现代游戏的研究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只能靠借助国外的游戏学说来抽取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所以游戏论的建构提上日程,亟待突破,引领诸如体育游戏、电子游戏、教育游戏等的发展,结合游戏论的建立,游戏论的框架构建必须是在服务于劳动生活、融合到教育之中、应用到社会实践。

2.1 游戏论的体系构建原则

(1)基本特性符合原则,游戏论的产生、基本特点、范畴与内涵界定将其完整的呈现,如何用最贴切的语言形象的表达出游戏论的原貌?答案就是必须符合其基本特性——游戏论的体系构建元素。

(2)本土化原则,这也是理论适用原则,在当前游戏论在近代还没有统一认知的客观条件下,如果硬性照搬其他学科原理亦或是固守理念,势必造成深陷于各家学说不可调和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进取,在既尊重存在的客观规律又衔接实际水准的原则下实现游戏论的软着陆。

(3)本体化原则,这里讲的“本体”是指游戏论学科的“本质”或“本性”问题,在研究本学科的逻辑起点、概念、范畴和体系框架等方面应步步为营,不急功近利的追求成果,避免在引用、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时,存在简单套用和搬用其他学科的原理、概念之嫌,如把系统科学新的方法论简单地套用到游戏理论中,使用大量的哲学概念、政治学名词和经济学术语等。

2.2 游戏论体系建构的实施与反馈循环体系设计——开放性建构思考

(1)目的论的构建研究,探索游戏论形成原理:做什么事都要有目的,盲目的行为是有害的,游戏论体系建构必然也会遵循一定的目的而行,进行有的放矢的构建,同时追本溯源探索出游戏论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进而形成游戏论的原理。

(2)主体论的构建研究,呈现游戏论多条主线:游戏论的体系构建在纵向贯穿时,必然以每个横向节点的不同形成多条主线,那么主体论的耦合就凸显出来了,研究时把握好主体对于将来的研究有深远的启示。

(3)实施论的构建研究,重视游戏论体系运行:实施方面如游戏的过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可以有千变万化的样式或者种类,而统归于一点,运行体系是有限的,所以在研究中,能够定性定量可控制的是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

(4)反馈论的构建研究,构成游戏论应用维度:反馈应当是“实时”的,既要有一段过程之后的反馈,又有着“当下”的或者说即时的反馈。前一个“反馈”可以称之为“评价”,后一个“反馈”可以称之为“控制”,或“管理”。

3 游戏论的构建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游戏论的理论创新及学科建立;(2)构建游戏论的体系框架、细节分支、包涵内容;(3)基于游戏论的体系,游戏论在实践中的实施方法、原理、原则等。

4 游戏、体育与教育

“体育的精神实质是对游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体育应该回归于游戏,发挥其价值”[5],借助“游戏论”在体育中的应用来实现体育的改革、发展,满足中国传统体育模式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对人的培养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要求,制定科学的运用机制,加深研究层次。游戏在教育中的实践是定位在两者的互动与融合,“教育游戏秉承‘寓教于乐’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和游戏有效结合,体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同时使用游戏的手段更好地进行教育”,这些也都符合教育不断推陈出新的主旨思想,拓展“学生个体发展”主线的广度和深度。保持教育的“长青”就被提上了日程——游戏特有的价值功能成就了游戏就是这个更高层次的始作俑者,游戏不仅仅包含了学生个体发展种种的需求,而且它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教育的本质、有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人的自由实践要求等。

[1]约翰·胡伊青加,成穷译.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2]张红兵.游戏理论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传统和自由的互动与融合[D].南京理工大学,2013.

[3]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4]张红兵,王宗平.游戏与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11 (6):140-142.

Some Thought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Game Theory (I) ——Understanding the Game

ZHANG Hongb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Nanjing 211167, Jiangsu, China)

国家社科基金“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儿童动商发展与健康促进的循证实践研究”(17CTY01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大学生动商量表与理论模型构建研究”(T-b/2016/01);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B890006);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6YB12);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QKJB201323)。

张红兵(1987—),山东滨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动商、体育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劳动体系体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们的“体育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