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宗燕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大学生提出了“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殷切希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关系到民族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熔铸以及在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所以,大学生,尤其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理工科高校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修养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传统“重理轻文”教育体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常识和人文精神缺失。主要表现为,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主要集中在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人文知识过于偏窄,对文史哲涉猎很少,或者相当浅薄或贫乏,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也缺乏应有的了解,造成了这些大学生人文修养贫乏,眼见狭隘,见识短视,精神空虚,很难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需求。
(二)社会理想理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漠。许多大学生政治理想模糊,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缺乏爱国主义精神、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精神支柱。
(三)个人主义严重,人格心理“残疾”。一些大学生重利轻义,价值观自我化、功利化,歪曲理解“自由”,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严重时出现自残或者伤及无辜的极端举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无疑也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下面从几个方面说明理工科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高等理工科院校而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就是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导向,大力实施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就是加强文理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必需的人文知识和修养。
(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完善。人文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只有在学校开设人文课程、营造人文氛围以及开展校内外人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实现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和持续的人格修养。
高校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它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文献资源、先进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的服务手段,理应充分利用这些优越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一)重视图书馆的环境建设。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图书馆是大学生人文修养教育的阵地,为此,大学图书馆要充分重视其物化环境的建设,力求使图书馆及其配套建筑展示出美学性和实用性的平衡,使学生能随处感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二)继续发挥传统图书的积极作用。尽管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但传统的图书仍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纸质的文献资源仍然是高校开展教学的基本保障和前提条件。而理工科大学的图书馆,在注重收藏与教学科研有关专业文献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献建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正在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尤其理工科大学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优势,使用方便的适应本校大学生的图书馆人文特色文献、人文特色数据库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平台,使大学生可以快速、便捷、高效地获取和充分吸收人文修养的数字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