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文(高级会计师)(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75)
科技创新能力关系着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应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每个工作环节,保证整个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项目任务书签订、预算执行、财务验收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但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企业在组织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时还有一些实际困难,经费预算存在着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来有效指导预算编制工作,以达到推动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持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目前,企业的科研项目预算一般是由项目主要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目标、任务、实施周期和资金安排等内容编制的。科研人员精通业务,但却缺乏预算专业知识和经费管理经验,对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以及预算的严肃性、规范性难以准确把握。为了做好项目管理,许多企业实施了科研财务助理制,但财务人员的侧重点仍在经费的核算及日常管理方面,因缺乏科研所需的专业知识,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编制时常常找不到切入点,难以做到有效配合。而预算要想科学合理,关键在于打破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局限性,探索如何将业务和财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研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性,这给科研预算编制带来了较大困难。区别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规范化、流程化作业模式,科研活动的整个研发过程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和非标准化的特点,特别是基础性研究、前沿性探索之类的科研项目,因无法准确预见项目持续时间的长短、可能发生的活动或业务,也就无法确定科研活动的工作量及消耗,因此,很难在事前对项目经费进行准确的估算或预算。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每年均有部分科研项目因为研究方向或研究内容发生变化导致项目预算执行困难、资金沉淀过多或资金缺乏等问题出现,需要通过调整预算予以解决,耗时、耗力,极大地影响了项目开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科技创新项目以及企业自身立项的科研项目等都有明确的经费构成,如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设备费、燃料动力费等,每个经费构成又分别有具体的使用要求和方向。这就要求企业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对各项费用分门别类,清晰描述资金用途、与项目研究任务的相关性和必要性、工作量及费用的测算依据、测算方法及合理性等。但实际工作中,因缺乏预算方面的定额标准、参考资料不充足等原因,许多企业编制的预算测算依据不充分、不详实,在审批时被大量删减,导致经费不足,掣肘项目开展。
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企业内部存在为获取充裕的研究经费,虚增开支、虚报支出项目等现实问题。同时,因为缺乏相应的预算定额标准,企业的科技或投资管理部门在审批项目经费预算时,没有合理的数据支撑,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按比例直接审减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核方式。这种粗放式的预算审核评价方式,一定程度上鼓励了项目预算申报过程中的投机行为,既不利于企业项目投资的科学决策,也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科研项目的自身特点,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可以定义为:为满足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需要,在对项目经费构成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研究过程中的资产配置量、资产消耗量或业务工作内容为主要对象确定的预算支出标准。
在科研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工作是起点,科学、合理的预算有利于项目的有序开展及顺利通过中期、结题验收审计。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从宏观方面看,是企业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促进科研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的重要帮手。从微观方面看,一是可以为预算编制提供必要、充分的信息支撑,包括工作量消耗定额、支出标准等,指导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结合科研工作目标,在合理预计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二是可以规范预算编制行为,避免出现粗放、笼统、模糊不清的预算,从而显著提高企业的科研预算编制质量;三是为科研项目预算审核、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照定额标准,可以有效判断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支撑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
企业要科学地推进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建设,必须重视组织管理工作。首先,定额标准的制定可以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由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预算定额标准的管理工作,采取从上到下、上下结合的方式来组织实施。其次,应制定与科研预算定额标准管理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作为定额标准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和规范标准的管理、编制、实施、复审和修订等各项工作。再次,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有熟悉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员参与,因此,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采取培训、交流等各种形式,提高预算定额标准编制人员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标准建设工作。
确定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覆盖范围,应充分考虑全面预算、财务核算及业务管理的需求,与之紧密结合。根据现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定额标准的覆盖范围应依据科研项目的经费构成来确定,以可量化、经常性的支出项目为重点,分门别类地进行编制,包括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材料费、劳务费、绩效支出、测试化验加工费中的常规测试。对于不易量化、非经常性的支出项目,如设备费、出版文献知识产权事务费中的软件采购、其他支出等可暂时不纳入标准制定范围,待定额标准工作流程运行流畅后,再择机安排编制。
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建设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按照“谁归口、谁制定、谁维护”的原则,做好标准的制定、管理、维护和应用工作。尽管企业的定额标准建设工作是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但业务部门应充分参与定额管理,特别是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承担归口业务范围的定额标准组织工作,这也是“专业的事需要交由专业的人来做”工作理念的具体应用。如笔者所在单位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一般由办公室负责归口管理,测试化验及常规试验材料采购由分析实验中心负责,这些部门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深度参与,更利于推进业务流程的最优化,确保标准制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预算定额标准制定要坚持经济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并充分考虑流程再造、技术进步等因素,与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的财力状况相衔接。预算定额标准覆盖范围确定后,可根据预算科目将标准进一步分类为通用定额标准和专用定额标准。对通用定额标准如差旅费、会议费及专家咨询费等,国家、省市、企业均制定有相应的标准,如《中央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在制定本企业预算标准时,可以参考引用,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简单汇总编制。对于常规测试、试验材料采购、燃料动力费等专用定额标准,可择机选取数理统计法、技术测定法、类比法等标准编制方法,在归口部门及业务部门的充分参与下,结合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认真分析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与行业标准、技术设计标准、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数据对比,进行平衡测算,科学、合理地进行编制。编制的标准可以是确定的金额,也可以是一个区间范围,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制定完成后,应组织业务部门或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应用测评,进一步修改完善,以提高各项标准的适用性。通过测评后的定额标准,经企业决策机构审批通过后,装订成册,在企业范围内推广应用,指导科研预算编制、目标责任考核、对标管理及合同谈判等工作。还需要注意的是,定额标准制定完成后,不能“一劳永逸”,还需要根据政策规定、业务、工作流程等实际情况的变化,科学分析、评估定额标准带来的影响,由各归口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修订,持续优化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此外,要做好科研预算定额标准编制工作,企业还应在宣传推广、畅通信息化沟通渠道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多下功夫。总之,科学、全面的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是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科研预算管理水平,促进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从加强组织管理、合理确定定额标准覆盖范围、由归口管理牵头组织编制、选取科学的定额标准编制方法、开展测评持续优化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入手,高效推进企业的科研预算定额标准建设工作,最终达到有效指导科研预算编制工作,推动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持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