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芬 余贞凯
云南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王绍芬 余贞凯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对云南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必要性、教学模式的内涵、价值及当前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云南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指出应在继承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立足云南实际,借鉴好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
云南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21世纪,这是一个高智慧、高科技、高节奏、高信息和高创造的知识经济时代,各种竞争压力凸显。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变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改变,教育改革成为了业界共识。社会发展需要创新的人才,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必然要有相适应的新教学模式,因为教学模式可以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互联系起来,进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终极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适应云南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因此,作为体育思想传授者、体育教学模式直接贯彻者的高校体育教师, 需要正确认识理解体育教学模式的涵义,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抑扬传统教学模式,并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构建形成符合自己教育风格、体育项目特征和学生实际的新教学模式,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做出贡献。
实践证明,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活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由此,探索、研究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采用适宜、符合实际和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除了沿用以往较好的教学模式外,还应积极探索、或者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法。其次,学校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及条件,并为教师提供相对稳定的教学设计依据。第三,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是相对于某一体育项目来说的,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应该有不同的、有差异性的教学模式存在。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体育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教学模式。由此来看,教学模式也会存在功能单一、强调普适性的弊端。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现存的教学条件环境而创造性开发的教学模式,以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模式的原本属性泛指对教学进行设计、组织和调控的策略体系。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影响教学模式策略体系的基本要素有:以特定的时代背景为依据,以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目的为牵引,以设计、组织、调控策略体系为基本方式。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可以引申和派生出创新教学模式的概念,即创新教学模式是指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满足现代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创新性人才、应用性人才为工作中心,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实现创新教育目标而设定的设计、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策略体系。即体育教师要紧扣时代发展的需求,立足区域学校教育的实际,创新教学模式,通过高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教学模式的特征,遵循教学模式的构成原则。体育教学模式必须反映体育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环境条件等,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体育活动与训练规律。因此,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围绕体育教学目标、任务所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或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等要素。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1.4.1 体育理论基础
是指体育教学模式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指导思想,教学活动只有在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因自身的术科特性,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体育运动自身的客观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如学生的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生理和心理活动规律等,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4.2 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就是体育教师对某个体育项目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做出的预先估计。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构建的,对其他的教学因素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即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要根据相关的教学任务来制定,如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体育综合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等素质的教学目标等。
1.4.3 操作程序
是指详细说明教学活动的逻辑步骤和完成特有的职能的操作过程。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它包括课前的所有教学准备工作和课中合理操作过程以及课后总结。
1.4.4 实现条件
是指能够促使体育教学模式发挥最大效力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最佳组合和最好的方案。体育教学模式必须具有特定的教学对象,对象数量,对象体育基础水平等,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说,体育教学模式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相应的优化工作,使所用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教学的有限时间和空间,以此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和运动量,促进学生的练习效果。
1.4.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指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由于不同教学模式在目标、操作程序、教学条件上不同,因而评价方法和标准也不同,如传授体育技术技能知识的教学模式,评价的重点即在于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规范和运动技术成绩的标准。
为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学校教育的各项改革要与社会需求同步。体育教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构建创新与新时代教育理念需求相符、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需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纲要“还提到: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户外环境,制定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由此,在当前背景下云南高校体育教师应立足云南区域高校的实际,创新适合自己实践的教学模式,让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符合新时期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云南高校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主力军中的一员。云南高校不仅承担着为云南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而且还承担着为云南地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而云南受历史、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水平实际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体育教育由于受体育教师短缺、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设施缺乏、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特别是在扩招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状况人均拥有量更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呈现出低于主体教育质量的状态。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而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从满足教学需求出发,高校要从加强教师数量和教师质量两个方面的建设予以保证。作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服务地方使命的顺利履行,关系到云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云南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助力云南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体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涌现,为高校体育教师施展才华,开拓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指导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云南高校教育同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受历史、区域、教育基础等现实等因素影响,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例如,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较慢、安于现状、教学目标较单一、竞技化教学内容比例大等问题。由此来看,构建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良好环境、引导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活动已成为当下云南高校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因为,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教育深化改革的有力手段,符合当前云南高校新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但是,开展体育创新教学模式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帮助、配合和联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从深化云南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出发,进行体育创新教学模式活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好。
当今大学生成长在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可以通过手机、校园网络等信息技术来获取多样性的信息资源知识,我们甚至于说,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和了解社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由此而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需求,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进行教学,以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追求个性、强调自主、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的特点。使体育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当今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的实际需求,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想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事业,“教育者就必须先接受教育”。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今天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求我们不能墨守陈规、满足现有知识,因为埋首于课本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手段的体育教师,就有可能会被时代淘汰。在笔者看来,未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谁拥有更为丰富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技能,谁就更能适应体育教育工作的需要。由此,构建一种合适、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当代体育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任务的基本能力。大量案例已证明,一名新入职教师成为合格教师乃至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必须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实践、积累、研究和创新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也同样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相应地,在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导致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与以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四通八达,知识的更新应接不暇,而且终身体育理念要求学生从单一的学科知识视野中走出来。体育教师如果没有更多新知识注入自身的“水桶”里是难以在课堂上立足的,如果没有养成教学探索研究的习惯,也是很难获取高效的课堂教学。所以,体育教师需要适时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提升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促进自身专业的较快发展,为云南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云南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模式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但是,对于处在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来说,受到区域环境、经济发展、教育基础、教师思想观念、学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其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仍在初中级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学校构建的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氛围不够浓厚,不少学校在口头上宣讲教学模式如何重要,倡导教师们要积极开展创新教学模式,但相关实际工作却显得较为欠缺与不足;第二是教师虽有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意识,但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难以长时间的坚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大多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是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不足,这与云南高校一线体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有关,对一些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了解不够,导致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低下;第四是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这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体育场地设施经费投入不足有关,加上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极增,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导致教师想创新教学模式,但由于场地设施的问题而放弃,或者进行到一半被迫停止的情况时有发生。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云南体育教育质量,高校体育教师任重道远,只有体育教师结合自身体育实践工作主动参与才有成效。事实上,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相关决策部门也越来越认可作为教学模式应用的行动主体的教师的作用,会从各方面赋予他们更多的变革自主权。因为每位体育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往往是选用自身认可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他们熟悉自己教学情境的完整状况,具有参与决策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在当前背景下,教学模式变革与教师自身成长息息相关,更多的高校体育教师会主动接受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模式创新的真正参与者行动中。
云南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不是单纯的摒弃落后教学模式,而是应在充分考虑云南地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立足本校教育发展需求实际,借鉴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特点,因地制宜发挥地理优势来丰富云南高校体育教学项目,汲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培养适应云南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对而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单一,还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新思想的不断出现,观念的更新,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教学模式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单一的、具体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复杂教学情境的各种需要,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成为云南高校体育教师创新发展趋势。不同教学模式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它们之间往往呈现出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作用,并且能够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由此,云南高校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资源和教学实际,合理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并存的状态,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模式可以把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相互联系起来,共同作用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但具体教学实践中却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合或者是满足所有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因为教学模式往往会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发展而不断调整与完善,体育教师应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教学模式适度的创造性超越,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实现新时期体育人才培养任务。
改进课堂教学手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其过程也是促进教师建立自我提高意识、规划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由此,云南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改革创新教育的理念,从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立足本土教育实际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所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符合体育项目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新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实现云南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云南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葛冰.体育教学模式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3):104-10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部[EB/0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html.
[3]梁靖云.构建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3):44-47.
[4]雷继红,贾进社.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109-111.
[5]周佩佩.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6]杨成.创新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
[7]潘华云.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9-171.
[8]谢宇文,胡嘉洋.浅析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J].商品与质量,2012:246.
[9]刘亚.基于“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J].2016,28(4):323-327.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reative Teaching Mode of PE Teachers in Yunnan University
WANG Shaofen, etal.
(Yuxi Teachers College, Yuxi 653100, Yunnan, China)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教师教育专项课题,2016年度《云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立项编号:GJZ1608)成果。
王绍芬(1972—),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