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类野外台站安全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8-11-25 12:30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办公室陈云峰岳晓张景光
办公室业务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台站人员

文/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办公室 陈云峰 岳晓 张景光

资源环境类野外台站是开展野外观测、试验、研究和示范的基本平台,是野外科学研究和生活的基地。多数资源环境类野外台站地处恶劣的自然环境,安全隐患较多、安全风险较高;而且野外台站一般离依托单位较远,依托单位的很多内部管理难于平行移植,只能依赖台站自然形成的管理办法发挥作用,加之没有规范的组织架构进行内部管理和对外协调,更是加剧了台站的安全管理风险;通过文献资料查询,中国科学院乃至全国各部委尚无有关野外台站的安全管理办法。课题组所在的单位,野外台站众多、分布较广,如何保障台站人员及财产安全,已成为依托单位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全面准确掌握野外台站的安全现状,是解决这一难点的基础和前提。

一、设计问卷

为此,作为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办公室,为获取野外台站安全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组织相关人员组成野外台站安全研究课题组,通过广泛的文献资料调查和深入部分野外台站的实地调研访谈,并咨询相关高校及安全评估公司专家,结合野外台站实际,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研究。

课题组专门制作了《野外台站安全工作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问卷设计了客观题99道,主观题6道,由12个部分组成,包括基本信息、制度和组织建设、基本防护条件、人员安全、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安全、危险品安全、消防安全、车辆及行车安全、财务安全、信息及网络安全、涉外安全及开放问题。

二、问卷分析

通过纸质件和邮件等方式向22个野外台站的相关人员发放问卷143份,回收143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5%。有效反馈问卷的138人中在岗职工73人,占总人数的53%,其中包括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12人、助理研究员15人、高级工程师11人、工程师13人、实验师6人;在读学生51人,占总人数的37%,其中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21人;外聘人员14人,占总人数的10%,其中长期临时工13人,短期临时工1人。

138人中男性103人,占75%,女性35人,占25%。21岁至45岁,119人,占86%;46岁至59岁,18人,占13%;60岁以上1人,占1%。学历中,其中大学专科及以下9人,占7%;大学本科17人,占12%;硕士研究生44人,占32%;博士研究生68人,占49%。在野外台站工作的年数中,5年及以下,83人,占60%;6年至15年,43人,占31%;16年至29年,11人,8%;30年及以上,1人,占1%。每年在野外台站工作的时间中,从时长最短1个月的18人;至最长12个月的5人,均有不等比例的月数。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此次反馈的有效问卷涵盖了全部需要调研的对象,基本满足调研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较强的针对性。

(一)制度和组织建设。在回答“您所在台站是否有安全规章制度”时,全部人员回答都是肯定的。其中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中,人员安全占92%,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安全占91%,车辆安全占86%,饮食安全占64%,消防安全占61%;危险品安全占45%;财务安全占22%;信息数据及网络安全35%,涉外安全占18%。从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研看,确实发现人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车辆、饮食安全制度相对健全,也比较规范,执行也较为严格,但财务、信息数据及网络安全、涉外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制度相对滞后,甚至欠缺。同时,在回答开放问题“台站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什么”,有部分科研人员回答制度执行不力,这暴露了部分台站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重制度建设、轻贯彻执行的问题;在制度上墙方面,67%的回答“是”,33%的回答“否”。制度上墙是将制度的核心内容以看板形式置于墙面醒目位置,可以及时有效地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并达到长期提醒的功能;在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方面,85%的回答“是”,15%的回答“否”;在安全工作小组方面,42%回答“有”,58%回答“无”;在是否有安全员方面,57%回答“有”,43%回答“无”。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安全工作就会出现无序化管理的局面,工作无人管,隐患无人问,责任无人担,出现事故推诿扯皮的情况必然发生,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也会出现;在站长是否落实了一岗双责方面,99%回答“是”,1%回答“否”。站长的一岗双责即站长既要对所在的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野外台站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又要对应当承担的安全工作负责,这在站长们签定的《安全责任书》中有明确的要求与详细规定;在是否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底有总结方面,均为肯定回答。这是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年初野外台站应当对本年度重要安全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明确工作任务,确定工作重点,细化工作内容,分解时间节点;在年底对该年度安全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并对下一年度工作提出建议与重点工作,如此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是否有定期安全专项检查方面,89%回答是,11%回答否。检查内容中,人员安全占85%,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安全占87%,车辆安全89%,饮食安全占62%,消防安全占55%, 危险品安全占41%,财务安全占25%,信息及网络安全占36%,涉外安全占15%。其中财务、信息及网络安全、涉外安全等有待加强与重视。

(二)基本防护条件。在是否定期对全站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方面,92%回答“是”,8%回答“否”;安全教育频率中,一月一次占13%,三个月一次占13%,半年一次占22%,一年一次占50%,数年一次2%;在是否对临时来站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方面,90%回答“是”,10%回答“否”;在是否对境外临时合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方面,88%回答“是”,12%回答“否”;在安全教育采用的方式方面,口头个别传达占87%,集中培训学习占26%,网络教育包括邮件、QQ群、微信等占63%,自主选择学习占24%,其他占3%;在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方面,人员安全占98%,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安全占94%,车辆安全占84%,饮食安全占50%,消防安全占43%,危险品安全占43%,财务安全占19%,信息及网络安全占30%,涉外安全占17%。在安全教育的效果方面,17%认为特别好,73%认为好,10%认为一般,较差没有。

从以上数据看来,野外台站在安全教育方面有还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教育频率上可以增加一些,至少上下半年各安排一次,效果会更好。对临时来站工作人员、境外临时合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要树立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安全是大家的事,人人学习安全知识、知晓安全举措、传播安全理念、维护安全局面,才能全面巩固安全的大好环境。在是否有红外报警装置方面,10%回答“是”,90%回答“否”;在是否有门禁方面,25%回答“是”,75%回答“否”;在是否有视频监控覆盖方面,70%回答“是”,30%回答“否”;在视频监控是否有人值守方面,56%回答“是”,44%回答“否”;在值守人员是否有从业资格方面,22%回答“是”,78%回答“否”。

分析以上数据发现,技防方面如红外报警装置、门禁、视频监控等在野外台站还不够普遍,甚至个别台站技防设备严重不足。在是否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方面,65%回答“是”,35%回答“否”;具体应急预案中,人员安全占90%,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安全占79%,车辆安全占87%,饮食安全占48%,消防安全占58%,危险品安全占39%,财务安全占19%,信息及网络安全占28%,涉外安全占15%。从此数据看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得不够,需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是针对野外台站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件)损失而事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故而有其必要性与前瞻性。各台站制定预案要讲究科学性与实用性,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而制定;在是否熟悉所在野外台站的安全重点部位方面,84%回答“是”,16%回答“否”。是否配备了安保器材,81%回答“是”,19%回答“否”;具体有哪些安保器材,灭火器占88%,消毒柜占81%,摄像头占80%,安全报警装置占25%,防爆器材占10%,防危化品设备13%;站区及观测点是否受自然灾害威胁,74%回答“是”,26%回答“否”;具体自然灾害中,强暴雨占36%,强风占86%,地震占14%,泥石流占7%,洪水占26%,沙尘暴占30%,暴雪占6%,另还有雷击、日灼、高寒低温缺氧、山体滑坡、雪崩、冰裂隙、花粉过敏、冰雹、热融滑塌各占2%左右;对于站区是否位于特殊社会环境(如少数民族聚居地),74%回答“是”,26%回答“否”;在站区是否受到野生动物侵扰方面,46%回答“是”,54%回答“否”;具体动物中,狼占23%,蛇占38%,熊占23%,老鼠占13%,豹占2%,嗜血昆虫(如蜱虫等)占9%,另有毒蝎子、椿象、狐狸、牦牛、藏羚羊、旱獭、野猪、鸟害等各占3%至1%不等。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有设施加固占75%,预警机制占20%,人员值守占51%,全天候视频监控占2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相关台站受到社会外部环境、自然灾害、野外动物侵扰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各台站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效果也较为明显,但存在安全设施建设普遍不足的情况,此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在开放题和实地调研中,了解到相关台站此项经费有限,需国家、中科院、台站依托单位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

(三)人员安全。在所在台站给购买保险方面,其中给正式职工购买占90%,离退休返聘人员42%,学生88%。险种中,人身意外险占86%,人身伤亡险31%,其他占14%;给流动人员、临时工购买保险方面,81%回答“是”,9%回答“否”,10%回答“不清楚”。从以上数据看,购买保险在各台站还是非常重视的,从正式职工到临时工,野外考察必买保险,也成为出野外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深得人心;在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回答“关注”的占74%,回答“否定”的占26%;有无心理咨询与疏导措施中,57%回答“有”,43%回答“无”;主要采取的措施方面,邀请心理辅导专家现场讲解占17%,观看心理咨询与疏导视频占20%,请站上有此方面经验和特长的人疏导88%,周末开展文体活动疏导占7%。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它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实验证明,紧张、烦恼、忧虑、压抑的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中的免疫系统的器官重量显著减轻,从而导致全身免疫能力的降低;女性出野外科学考察观测特殊保护措施中,90%回答“有”,10%回答“无”;具体措施中,有男生陪同占87%,女性结伴同行78%,携带相关安保器材14%。女性是弱势群体,尤其在野外远离城市、荒芜人烟的地方,女性的人身安全应受到高度关注;特殊环境的台站要求去站之前体检,40%回答“是”,55%回答“否”,5%回答“不清楚”;对人员年龄要求,45%回答“有”,55%回答“无”;对人员身体状况有特殊要求(如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乙肝)者不能去,56%回答“是”,44%回答“否”。特殊环境的台站应根据站区和野外考察路线,加强对人员体检、年龄、身体状况的检查与要求,确保如深入沙漠腹地、高海拔地区等的人员安全;在宿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方面,13%回答“有”,87%回答“无”;宿舍是否定期检查方面,89%回答“是”,11%回答“否”。宿舍是人员聚集场所,不可麻痹大意,水电暖都是重点,尤其是火灾隐患,需要格外留意,同时个人卫生也需要关注。定期检查是督促搞好个人卫生、排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宿舍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离最近的医疗机构有多远方面,10分钟以内车程占23%,10至30分钟以内车程占53%,30至60分钟以内车程占11%,1小时以上车程占13%;站上是否配备有专职医生,回答全部为“否”;是否备有常用药品,55%回答“是”,45%回答“否”;是否有应对特殊环境的药品,41%回答“是”,57%回答“否”,2%回答“不清楚”。在距离医疗机构路程较远,特别是1小时以上车程的台站,在没有专职医生的情况下,必须备有一些常用药品,地处特殊环境的台站还应配有针对性强的药品与医疗器材,在实地查看中发现有过期的药品,必须及时清理并补齐,确保有备无患。要有意识进行常规医疗知识与急救措施学习与培训,加强初期自救能力建设。在台站炊事人员为专职还是兼职方面,81%回答“专职”,19%回答“兼职”;食材采购人员方面,50%回答“专职”,50%回答“兼职”;食材采购监督机制方面,58%回答“有”,42%回答“无”;食材来源途径中,农贸市场占90%,超市占60%,小卖铺占32%,农户种植占18%,站区自种占51%。食堂配备消毒柜方面,83%回答“是”,17%回答“否”;对饮用水进行检测方面,65%回答“是”,35%回答“否”;检测频率中,一天一次占3%,数天一次占16%,数周一次占22%,数月一次占36%,数年一次占20%,从未检测占3%;食材的购买、运输、制作全过程安全保障措施,61%回答“有”,39%回答“无”;对过期和变质的食品处理方式中,随意丢弃占1%,掩埋占32%,作为垃圾回收占59%,喂养站区鸡狗等4%,焚烧占4%。是否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中,3%回答“是”,97%回答“否”;中毒后处理方式均为吃站区储备的治疗食物中毒的药;对食物中毒应急预案中,58%回答“有”,42%回答“无”;在野外科考过程中是否存在采摘、猎杀、食用野生动植物中,20%回答“是”,80%回答“否”。

从以上统计数据看,站台饮食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与隐患,食材采购监督机制方面漏洞较大,需有所防备,饮用水检测重视不够,频率不高,有较大安全风险,需要加强相关检测设备的配置;食材的购买、运输、制作全过程安全保障措施有待提高与加强;对过期和变质的食品处理方式,有欠妥当的地方,如随意丢弃或喂养家畜;个别台站已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应引起台站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与警惕;通过走访调研与电话咨询,在野外科考过程中部分科研人员确实存在采摘、食用野生植物的情况,理由是明确知道该野生植物可以食用,一般情况下可作为部分替代食物食用,但因野生植物可能是携带病毒、细菌等的潜在污染源,采食野生植物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杜绝食用,这需要各台站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

(四)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安全。在野外台站是否有高危仪器设备(高温、高压、如烘箱等)方面,72%回答“有”,24%回答“无”,4%回答“不清楚”;有人值守方面,92%回答“是”,8%回答“否”;在野外安置的仪器是否装有避雷、防盗、防野生动物设施方面,95%回答“是”,5%回答“否”;野外台站的实验室/仪器的具体操作安全规范方面,96%回答“是”,4%回答“否”。野外台站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安全一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从以上数据可知,在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安全做得较好,安全意识较强,设施配置也较好,实验室/仪器的具体操作方面也较为规范。对此,仍不能放松警觉,掉以轻心,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五)危险品安全。在站区的危险品中,易燃品占36%,易爆品26%,危险化学品44%,易腐蚀品44%,辐射物占42%。危险品从购置、存储、管理、使用、废液处理有否有严格的流程与管理规范方面,86%回答“是”,11%回答“否”,3%回答“不清楚”;是否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方面,86%回答“是”,13%回答“否”,1%回答“不清楚”;是否有放射源(如中子水分仪),42%回答“是”,56%回答“否”,2%回答“不清楚”;放射源管理方式中,与其他物品混放占9%,存放于专门的存储容器内26%,有专门的房间独立存放6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台站危险品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从购置、存储、管理、使用、废液处理应有严格的流程与管理规范,一旦疏于管理,后果不堪设想。

(六)消防安全。在台站配备的消防器材中,灭火器占83%,灭火毯占8%,消火栓占37%,火灾探测器占7%,防毒面具占17%,防火沙占1%;消防演练方面,34%回答“是”,66%回答“否”;是否存在重大火灾隐患部位,14%回答“是”,86%回答“否”;人员聚集活动场所消防疏散条件是否有保障方面,89%回答“是”,11%回答“否”。从以上统计数据看,消防器材以灭火器为主,但通过现场实地查看发现,很多灭火器早已过保质期,甚至有的因年代过久,完全无法使用,形同虚设;而且很多为干粉灭火器,此种灭火器因存在诸多安全不利因素,现已被水基型灭火器取代,故各野外台站应及时更新新型灭火器,同时,对可能引起火灾的各类特殊物质,应咨询专业人士,及时配备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同时,消防演练是为了增强站区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了解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提升在处置过程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强人员在火灾中自救、互救意识,也是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在火灾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从统计数据看,台站消防演练情况很不理想,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应给予加强与改进。人员聚集活动场所的消防疏散条件应给予进一步的保障与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七)车辆及行车安全。通过问卷调研了解,目前各野外台站拥有车辆最多的有5台,最少的1台,普遍为2—3台。车型主要有皮卡、越野车、面包车、三桥牵引车、吉普等,车龄从1年至14年不等,车况基本良好,对车况差的及时进行了报废处理;车辆定期维护、检修方面,98%回答“是”,2%回答“否”;是否每一辆车有专职驾驶员,76%回答“是”,24%回答“否”;是否存在私车公用或非专业司机驾车,16%回答“是”,84%回答“否”;远离站区科考是否执行至少两辆车同行的规定,64%回答“是”,36%回答“否”;远离站区科考是否携带备用轮胎及足够往返的油料及车辆维修设备,95%回答“是”,5%回答“否”;如需租车,是否与有资质的正规汽车租赁公司签订合同,88%回答“是”,12%回答“否”。车辆及行车安全是野外安全科考的基础与保障,在车辆定期维护、检修方面,各台站做得较好,但私车公用或非专业司机驾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台站依托单位文件明确要求不得在任何情况下私车公用、公车私用或由非专业司机驾车,就是要杜绝行车隐患。除对制度和组织建设、基本防护条件、人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危险化学品、消防、车辆及行车等安全现状的调查外,课题组还对台站财务安全、信息及网络安全、涉外管理等进行了调查研究,课题组将会专门行文进行论述。

三、对策建议

(一)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建议各野外台站应根据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或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同时台站依托单位的安全领导小组应协助野外台站制定相关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台站依托单位的安全领导小组应负责落实野外台站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对台站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或组织台站间互检,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书面整改报告,并督促整改落实。野外台站负责人需积极落实“制度上墙”工作,台站依托单位的安全领导小组应在各类场合积极宣传制度上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组织建设方面,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是野外台站安全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台站必须建立起安全工作小组,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安全工作小组是负责安全工作必要的组织机构,小组有明确的分工与协调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联动、互为补充,如此安全工作才能有所保障。安全员是具体负责日常野外台站安全工作的人员,设立安全员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可起到沟通内外、协调左右、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基本防护条件。在安全检查方面,建议野外台站不定期对台站重点及要害部位进行检查,同时,结合季节变化、节庆、假日等重要活动,定期安排专项检查,如节前安全大检查、回所前安全自查自检、暑期高温用电检查、供暖前管道检查等。专项检查与不定期安全检查双管齐下,这样可以及时排除隐患,确保台站安全,如此给野外台站安全工作加上了“双保险”。在安全教育方面,建议进一步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形式,开发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活泼生动的方式、互动性强的载体来传递和讲解安全方面的知识。在人防技防方面,建议各台站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同时,根据台站实际,选择配备视频监控系统、红外报警装置、门禁等安防设备,这些设备如同给安全人员加装了“千里眼”“顺风耳”,只有人防与技防互为补充,才能充分保障台站各方面的安全。同时加强相关设备使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设备。对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野外台站,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台站,应特别强调民族团结,尽力与当地居民搞好关系,必要时可请当地人看护站区设备,防止仪器遭破坏,经常性与当地人交流沟通和给予经济帮扶;同时,台站人员应充分尊重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民族特有习俗。

(三)人员安全。在购买保险方面,职工、研究生和聘(雇)用人员在去野外台站前,应统一购买保险,险种可根据实际,选择购买野外短期或长期团体意外伤害险、意外伤亡险等。在心理健康方面,野外台站负责人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女性野外工作人员与21-30岁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台站可根据实际情况,举办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压力疏导活动,对于存在心理异常状况人员,必须及时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确诊,积极干预,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野外台站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关爱,应配备必要的可随身携带、易操作的安保器材如电棍、报警手电、防狼喷雾、防晒霜等。台站应备有常用药品,地处特殊环境的台站应配有针对性强的药品与医疗器材。对过期的药品,必须及时清理并补齐。组织站区人员进行常规医疗知识与急救措施的学习与培训。特殊环境的台站应根据站区和野外考察路线,明确对人员年龄、身体状况的要求,并做好相应的体检工作。台站应配备有专兼职的炊事人员和食材采购人员;对饮用水要定期进行检测,条件允许的应统一购置净水机;台站应配备消毒柜;对过期和变质的食品,不得食用,不得随意丢弃或喂养家畜,应采取垃圾回收或进行无公害处理后掩埋。

(四)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安全。在实验操作前,台站人员要提前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要对不按规程操作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警示。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野外安置的仪器应装有避雷、防盗、防野生动物的相关设施,并对设施进行经常性巡检、后续加固、维护等。

(五)危险化学品安全。对危化品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中科院制定的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同时,做好相关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对于放射源管理,应存放于专门的存储容器内,最好后由专门的房间独立存放,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

(六)消防安全。野外台站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等固定设施。野外台站在餐厅、实验室、工作室、宿舍等重点部位应配备灭火器,并确保消防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同时,加强消防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七)车辆及行车安全。台站车辆应在专业维修点定期维护、检修;任何情况下不得私车公用或由非专业司机驾车,杜绝行车隐患。远离站区科考必须执行至少两辆车同行的规定,相互照应、互为保障、有效联动、确保安全,远离站区科考必须携带备用轮胎及足够往返的油料及车辆维修设备,以防车辆突发的各种状况。如需租车,应与有资质的正规汽车租赁公司签订合同,有资质的正规汽车租赁公司对车辆有所保障,对安全责任也有明确规定,可以较好确保野外科考中的行车安全。

四、结语

野外台站安全工作是台站依托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台站的安全现状,并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希望为野外台站的依托单位、主管单位乃至国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落实相关举措提供可资参考的对策建议,最终为野外台站的人员及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与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台站人员
改革形势下地震台站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及应用分析
一种适用于高铁沿线的多台站快速地震预警方法
回头的背影——献给所有疫情一线人员
一种具备干扰台站剔除的多台站定位方法
人社部:2016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3.5%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站选址相关问题探讨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台站管理App”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