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学院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2)
“互联网”时代,代表着创新、变革与融合,而会计行业正是在创新、变革与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的(高一斌,2015)。
1979年财政部拨款支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这一步的迈出可以看作是“会计+互联网”的初始,但是它仅仅是用计算机操作代替了部分人工操作,并没有充分引入互联网技术;1991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数出一门,资料共享”的会计信息中心改革构想,这可以视为会计大数据的雏形,但是这一阶段,会计仍是本质,互联网只是工具;2010年财政部推出的XBRL技术标准,为会计、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技术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改变了财务信息交流的方式,会计行业真正迎来了“互联网+会计”时代,在现如今的阶段,互联网是本质,会计服务是内容,二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发布后,互联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商业模式、交易手段、管理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给会计行业带来深刻变革与跨越式发展,会计行业必须做出改变,以迎接“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在创新、变革、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发展、不断壮大。这就要求作为会计人才培养、输出基地的各大高校重新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会计领军人才,为社会输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会计人员。
2017年5月,德勤引入了“德勤财务机器人”,之后不到半个月,普华永道推出了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同年6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安永智能机器人”,6月底,毕马威也明确表示将引进企业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服务。财务机器人的推出,将大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核算的准确性,这无疑给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人员带来全面挑战。
与“四大”一样,很多以互联网为运营平台的企业也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来简化基础会计工作。笔者通过对某互联网企业的实地访谈了解到,该企业选择某款软件进行结算,这类软件的好处在于能够随时统计有关客户、产品的数据、类别,可以随时进行动态管理、分析,对大数据的抓取也更加快速、精确。该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传统方式下记账的及时性、准确性不能保证,还会加重会计人员的负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计算机软件目前已经能够轻松完成统计数据、形成表格和格式化数据源,并且能够按照提供出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了。
由此可见,现阶段,企业仍旧需要会计人员,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进行可行性方案分析,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指导和完善,能够进行税务筹划、风险分析和风险规避的高级财务人员。因此大量低端会计人员必然会面临淘汰、转岗、转型的挑战,而高端复合型会计人员依旧供不应求,是短期内企业严重缺乏的人才。
传统会计人员,主要从事搜集数据、定制凭证、复核、结账、报告、归档等工作,其职能侧重于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而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减免了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使得会计职能越来越丰富、越细化。传统会计岗位保证企业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的职能越来越简单化、标准化,会计人员的职能将逐渐转变为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反映,更需要进行全过程、多方位、深层次的管控,通过财务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业内竞争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会计人员的定位也从传统的核算型向管家型和价值型转变。
1.初级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传统的初级会计人员,日常的任务是进行数据庞大、计算复杂的信息收集和核算工作,通过手工做账的方式记录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月底为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报表。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大部分企业都引进了各种会计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自动进行数据结算、自动查错、自动生成凭证,避免了手工做账的复杂和繁琐,并且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正确率,使得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对于初级会计人员而言,其工作职能就由原本的手工做账变成了熟练操作各种会计软件、熟记各个会计科目代码、熟练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传送会计报表,并且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功能对各类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和汇总,为中高级会计人员进行分析预测、管理评价、规划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撑。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不仅要求初级会计人员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运用会计软件的能力以及数据统计能力。
2.中级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传统的中级会计人员是将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整理后,考虑各项业务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利益。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中级会计人员的职能从传统的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进行转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缩减了会计人员的核算时间,但强调了中级会计人员的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数据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全面分析,以便在企业高层决策中作为辅助数据,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依据。因此互联网时代下的中级会计人员应将数据的分析和评价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为企业的利润增长和重大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3.高级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传统的高级会计人员是对企业的业务进行静态预算、反馈、预测以及控制。但互联网时代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企业获取数据的能力更强,获取速度更加及时,获取途径也更加便捷,有些财务数据甚至是实时传输的,因此高级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从传统的“静态控制”转向“动态控制”,高级会计人员必须随时监控财务数据,对企业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及时规避,随时将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在“互联网+”时代,各部门间已经可以做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财务部门不再是一个孤立做账的部门。会计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可以将企业各部门的信息集中体现到财务数据中,因此财务数据也更加全面、具体、可分析,高级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从从“部分控制”转向“全面控制”,因此企业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是通过已有的财务分析数据,发现企业各部门存在的管理缺陷、弱项和可优化项目,紧抓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实现企业整体最优化。
财会类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行业的储备人才和中坚力量,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研究制定互联网时代下行之有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们对各大高校166名财会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9.74%的学生认为互联网环境下会计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状况。而这种忧虑的来源是由于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所学的知识不足以应付互联网趋势下的会计工作,学生普遍认为目前所学的课程太偏向理论化,实践机会少,即使在少有的实践中,也难以真正地体会到一个企业真实的财务工作是什么。参与调查的学生中,85.54%的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够开设与互联网相关的课程或者引进互联网企业的做账方式作为教学内容。可见,在国家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究适合互联网环境的会计人员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端复合型财会人员,迫在眉睫。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虽然各学校已经开设了手工模拟做账、U8会计核算软件、ERPA沙盘模拟等实践课程,但仍有85.54%的学生认为目前接受的教育不足以应付日后的实际工作。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这些课程虽然已经尽量去模拟企业的经营情况,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会计核算对象只是经过简化和整理后的业务内容,数据缺乏真实性,所以从学生心理上来说,这仍旧是一门普通的课程,而不是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难以锻炼学生在会计实践中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无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标。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时可以改变其教学模式,引进真实的互联网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双导师制度。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充分接触到企业真实的会计处理工作,不仅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减少学生对未知工作的恐惧,增强学生工作的自信心。在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下,校内导师负责理论的教学,企业导师负责实践的指导,双管齐下,让学生体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要想顺应“互联网+”的潮流,培养“适销对路”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对目前的理论课程体系进行深化改革。目前各大高校会计专业所开设的理论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实践类课程主要有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这些课程的设置相对来说已经比较陈旧了,对互联网的应用也仍停留在会计软件的教学。而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决策提出可行性计划的课程十分匮乏。
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在创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统筹全局,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在兼顾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将教学内容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倾斜。比如设置专门的“大数据分析课程”“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等课程,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均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对会计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注意到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均有所改变,并且在思想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就现阶段的情况来说,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管理模式上仍存在以下问题:教育管理团队运用互联网的意愿不强烈;高校自身对会计教育网络化建设投入较少;没有充分营造出“互联网+会计教与学”的学习氛围。
财会专业的教师,是“互联网+”会计人员培养模式的探索者、引路者和执行者。师资团队的思想和高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教育的方向、氛围。因此“互联网+”时代不仅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财会专业的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师资团队的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高校应该具有合作精神和广阔视野,在引入师资时,注意教师资源的多元化。现如今,一个财会教育团队不仅仅需要会计专业、财管专业的专家教授,同样也需要计算机科学、网络科学、信息科学等方面的教师。只有将互联网教育与会计教育相结合,有效协同,发挥团队智慧,才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实现“互联网+会计+教育”的有机结合。(2)教师团队必须具有创新探索能力。“互联网+”推动着会计理论的拓展、会计行业的演进以及教育模式的变革,这些都要求会计教师透过“互联网+”的表象,深入分析与把握“互联网+”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对会计行业的挑战,并持续探索其对应之法,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以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会计人才。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趋势已愈演愈烈。在“互联网+”模式下财会工作的职能已经从传统的核算和监督,转为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进行绩效管理、预测分析、管理决策,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从传统的财务会计的静态模式向新型的管理会计的动态模式转变。
为了顺应“互联网+”的潮流,解决财会人员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职业挑战和瓶颈,我们必须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导向,制定新的培养方案。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校企合作制度、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改善,形成新的高校教育模式,以培养出“产销对路”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