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探析

2018-11-25 00:33:57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综合科江苏南京210095
商业会计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财务人员核算

□(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综合科 江苏南京210095)

一、引言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共享服务中心(SSC)诞生,90年代得到了发展应用,并于21世纪初得到了广泛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是共享服务中心最重要的内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的管理方式,它将不同地点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同一个共享服务中心(SSC)来记账和报告,不再需要在每家公司和办事处都设置会计岗位,还可以确保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发展的前提是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化拓展成熟。以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财务信息服务的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是网络经济与财务管理共享思想在财务领域的最新应用。

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在主要任务和措施“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中,提出了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对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导意见。目前,这种全新、高效的管理方法已在一些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得到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财务活动的循环操作和效率低下问题。对于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引入财务共享服务目前还没有实例,但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该模式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的背景

2014年10月17日,中国电建“川军”水电七局承建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标志着我国第一所海外大学的诞生。2017年4月6日,英国《卫报》刊登报道称,2017年2月20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英国开放大学正式签约,购买其位于牛津市的校舍,着手创办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当今世界,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高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走出国门,在国际化方面迈上新的台阶,是我国部分高校的发展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随着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发展,财务管理活动也在不断延伸,在此背景下,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有了打通管理的需要,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势在必行。

三、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特点

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发展,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实现专业化财务账务处理的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人员、服务、所有权归属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业务部门组织,是一个专业化的服务提供部门,具备以下特点:

(一)专业分工性。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在信息模块与高校财务核算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更强调专业化技能与服务的提供,设有多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对于某一类专业性很强的支出核算,由固定的模块完成,因此在岗位设置上,通常按照职能进行专业分工。如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根据会计核算的科目可以细分为新增、资产调拨、清理与折旧、盘点等二级子模块,前期由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处理的各环节进行把关,审核完毕后,将数据集中提交给共享服务中心,专业的流水线运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

(二)数据整合性。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后,可以使不同地区跨地域校区的财务数据得到及时整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实时传输。高校总部可以对数据进行汇总、整合,及时编报报表;由于在每笔凭证形成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实时传输、纠错,能够大大降低最后合并数据再发现问题时的纠错成本。这样,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得到标准统一的数据,有效避免了账套不一致带来的信息不兼容问题,有利于对高校的宏观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大大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

(三)服务高效性。高校的三大社会功能是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财务管理部门是服务于高校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是其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财务管理部门实行扁平化运作,原先多行政部门的模式将被统一的行政支持所取代,业务小组按照专业分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理的工作直接面对中心各团队和小组。简化了管理流程,精简了功能重复的机构,相应的人员也比较专业化,将大大降低管理中效能的耗散,精简管理指令的传达路线,表达更为单一,提高工作效率。

四、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展的优越性

(一)为高校统一管理提供保障。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集团化运作成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当高校分部纷纷成立之时,财务业务的分散性便会凸显出来,随着教学、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的会计凭证制单、归集,账表的形成有了跨区域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将会满足统一管理的客观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无需集中在各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搜集原始凭证,而是通过财务云平台直接采集各分校财务机构的原始数据,合成报表,提供会计监督资料,节省了搜集原始数据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有利于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统一管理。

(二)为规范化核算提供保障。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高校的财务凭证制单工作打通了地域限制,实现了专业化分工。不同校区的同类原始凭证由专门的制单人员审核,完全按照制度办理,不符合条件的票据直接打回,不予办理。在匿名审核下,仅在业务层面审核,避免了人情化、关系化带来的舞弊行为,保证了会计核算的规范性。

(三)有效降低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成本。由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单个会计人员的核算熟练度提升,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适当降低财务人员数量。随着跨地域联网审核、异地报表传输的实现,财务管理的中间层级大大减少,总体上降低了高校的核算成本,避免了机构的重复建设。

(四)更好服务于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模式下,有着标准化的核算、制单、报表管理等业务的子系统,可以通过不同采购平台与财务核算系统端口对接生成费用支出的原始单据,票据审批实行电子签名,由系统设定,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权限会自动赋予每一道审批责任人,内部控制由标准化的流程予以固定化,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任何一个环节都限制了滋生寻租的空间,大大提高了管控力度。

五、高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因素

(一)需要强有力的统一管理系统。高校是以教学和科研为核心任务的单位,财务部门作为服务部门,需要个性化应对教学、科研。高校需要通过改变管理方式来加强控制力度,在此过程中,应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在系统中需要整合哪些部门,人事、资产、教务、科研等业务审批部门的权限如何嵌入其中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平台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在每个子系统的运作过程中,都需要信息化的渗入,在各子系统的连接过程中,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只有系统间平稳过渡,才能保证中心数据的连续、实时传输,系统稳健运行。

(三)需要一支高水平的财务人员队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信息化打造的专业财务服务模式,对财务人员的财会专业、语言水平、协调沟通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员调配中,怎样既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又能保证财务人员的流通共享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全面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财务技术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职能相分离,技术人员全面了解系统,财务管理人员在知晓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全面协调财务工作,两类人员各司其职,才能保证高效完成财务核算与管理任务。

六、高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策略建议

(一)统一领导,整合系统集中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是依托财务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实现信息交互传输、资源共享下的管理平台。因此,作为高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与人事、资产、学工、研究生院、后勤、科学研究等相关部门充分对接,才能有效调用人事信息变更、资产财物增减、处置等变动、学生费用收缴发放、校园一卡通支付结算、科研经费支出等产生的数据,充分利用各子系统的兼容可拓展性,达到信息共享,实时对接,方便财务核算、预决算报表生成等管理工作的开展。如果仅仅是各部门独立运作,即使能达到信息化要求,最终也会出现“信息孤岛”。因此,必须以财务共享平台为依托,拓展子系统,用一个系统开发多项功能,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目前在国内各高校的运行环境下,只有部分学校能够实现几个系统的对接,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共享要求的高校很少,这就需要学校分管财务的领导甚至是学校负责人高度重视,统一协调。

(二)分块管理,完善信息处理系统架构。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和外部均要实行分块管理。具体来说,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需要分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初步审核,即原始单据形成过程中的审核,包括与第三方各种票据购买系统的对接,与各部门、各学院教职员工提供的原始单据上传平台的对接。二是单据填制,即记账凭证生成的过程,需要财务人员审批填制的单据,包括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单据进行复核的处理过程。三是资金的收付,根据前一个阶段产生的凭证,对资金进行收支拨付,从而与外界端口交互。四是提取各模块数据,为财务报告及决算报表的生成提供依据。在对外的模块中,需要完成前端对供应商数据的对接与采集,后端与银行等机构的数据传输。在此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审批权限、资金收支的额度控制,都需要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预先设定,一经设定,无法变更,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力地服务于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

(三)加强培训,提高人机互动可操控性。再好的系统也要由熟练人员进行操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后,可以大大减少单据处理等重复劳动的工作量,将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向单纯核算和监管两个方向推进,高熟练程度的核算人员需要适应票据审核与数据上传业务,偏财务管理的人员应利用系统数据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这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综合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大高校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对财务人员开展一定范围内的分组培训,结合不同的业务需要,组织集体学习,同时,要加强对财经法规方面的统一培训。对于信息化方面,可以建立考核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自学意识,更好地胜任工作。

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财务甚至是整个教学科研服务模式的整体转变,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便捷的信息索取渠道,大大降低财务工作的人力成本,提升财务管理效能,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财务人员核算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12-02 02:43:09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我国已建成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经营者(2018年24期)2018-12-07 17:45:22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3:04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