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探索实践及思考

2018-11-24 18:51吴燕玲
就业与保障 2018年1期
关键词: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

吴燕玲

一、福建省博士后招收及科研、管理工作硕果累累

2010年12月,国家人社部、全国博管委批准福建省开展博士后研究人员自主招收工作。目前,全省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2个,涵盖理、工、农、医等12大学科门类的5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9个。截至2017年12月22日,全省累计招收博士后2615人,出站1395人,据不完全统计,出站留闽工作占33%左右。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涌现出了郑兰荪、付贤智、侯建国等“两院”院士,田中群、焦念志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世刚、徐昕等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毛江高、陈忠宁等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大批创新领军人才,以及福建华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灿、天广消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如良、纳金网公司创办人姚俊峰等一大批创业领军人才。

二、福建省博士后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在博士后的招收、培养、服务以及就业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福建省博士后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1.招收难、招收积极性不高。流动站与工作站及区域之间的差异明显。近年,博士后政策吸引力逐渐下降,博士后就业难、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不断突显,导致博士后特别是优秀博士后的招收越来越困难。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三明、南平等设区市的工作站,受到整个地缘环境影响,招收难问题更加突出。截至2017年12月22日,福建省累计招收2615名博士后,其中流动站招收1809人,工作站联合招收726人,工作站独立招收13人,工作站招收人数偏少。全省10家优秀博士后工作站历年累计招收不足200人,这反映了一些企业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够重视的现状。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博士后创新平台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2.博士后制度不够完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国际化程度不高。博士后工作人员作为福建省科研力量的生力军,为福建省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可是,随着博士后制度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动机越来越多元化。一些博士毕业生出于增强职业竞争力、留校、加强学术训练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等目的选择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制度日渐成为博士毕业生实现自我利益的功利性工具,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被弱化。博士后培养国际交流少,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缺乏。

3.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根据国发[1985]88号文件规定,博士后应该和建站单位正式职工一样,享有参加社会保险、获得社会保障等各种权利。由于博士后并没有和设站单位签署正式人事、劳动合同,很难享受和建站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待遇。如按照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没有正式人事、劳动关系,是不能办理相关社会保险手续的,特别是在各个流动站从事研究的博士后工作人员,由于不在设站单位的编制内,他们的养老保险待遇缺乏制度保障,完全取决于设站单位的资金状况,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目前公共资源供需矛盾突显的情况下,涉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切身利益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4.对优秀出站博士后的吸引力不足,出站博士后来闽工作比重不高。截至2017年12月22日,福建省共有出站博士后1395人,除回原工作单位的516人,其余的879人中留设站单位工作的仅有212人,流动到新单位的254人中也只有少数留闽工作,大部分都流动到更发达的地区。虽然从外省来闽工作的出站博士后数量逐年增长,但占所有出站博士后的比重还是偏低,说明福建省对出站博士后的吸引力不足。

三、对解决福建省博士后管理问题的一点思考

1.加大博士后招收力度,重点支持博士后招收困难的站点和地区。福建省各设区市市委、市政府对博士后平台建设都十分重视,对博士后站点设立给予20~200万元不等补助,对博士后招收给予每年每人3~5万元不等资助。各博士后工作站要改变对博士后招收工作不太重视的现状,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并以此为纽带,吸引他们的导师及团队、在读博士生等来站开展科技合作研究,实现“引进一个、发展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鼓励支持北大、清华等名校博士生、硕士生进站实习、实训,并按规定给予一定补贴。经济欠发达而对博士生没有吸引力的山区博士后设站单位,可以探索在省内中心城市设立博士后研发基地,吸引博士生进站从事科研。

2.探索适合福建省省情的新型建站模式和博士后培养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发挥博士后平台作用,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推广晋江高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站的成功经验,通过这种区域性建站模式,激活整个区域的高层次人才工作,既能够为龙头企业引进人才,也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服务,形成园区经济和人才团队的有机配套,构建“政府运作、服务企业,一站引才、覆盖全域”的全新模式。设站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资格审核制度和遴选程序,选拔科研动机和科研能力强的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发挥组织管理的能动性,采取激励措施,激发科研动机弱的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的热情。今后,要在博士后站点考核评估、优秀博士后站点评审中,坚持以用为本,把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的作用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同时,博士后站点之间应加强配合、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博士后工作,特别是流动站要在人员招收、项目立项、科研指导、设备使用、考核结题等方面,给予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更多支持,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鼓励支持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实施新引进师资全员进站做博士后的工作举措,支持鼓励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聘师资的工作举措,通过在站期间科研实践、团队合作、考核评价等实现高端人才的精准引进。设站单位应加大博士后学术交流和国际交流力度,鼓励博士后与教师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支持博士后参与国家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及相关资源指导博士后撰写论文、申报课题。设站单位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与海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多模式的项目和人才合作与交流,提升“两站一基地”建设水平。既要推动博士后人员“走出去”,学习世界科技前沿和核心技术,学习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也要把优秀海外博士“引进来”,吸引全世界优秀青年人才来福建省从事博士后研究。支持地方和设站单位设立博士后国际交流项目,鼓励设站单位和国际教学科研机构签订博士后交流协议。

3.健全博士后服务体系,切实有效解决与博士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探索适合博士后工作人员的医疗、养老保险保障体系,扩大博士后工作人员的保险覆盖面,为博士后安心从事研究提供保障。着力解决流动站博士后在医疗、养老保险方面的问题,借鉴上海和广东等地的做法,由设站单位为在站博士后办理社会保险的参保手续,并按规定缴纳单位和个人的社会保险费。推广晋江园区博士后站点的新型建站模式,这种以园区作为站点的博士后工作站方便与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紧密结合,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人负责,统一提供人才公寓,集中进行招聘推介、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务,解决博士后住房、出站后就业难等现实难题。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设备、良好的工作条件,保障博士后在工资福利、住房、社会保险、子女入学问题等方面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4.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创设能吸引留住人才以及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确保优秀博士后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由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才集聚报告(2014)》显示,产业平台和生存环境是决定人才集聚方向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因此,要提升福建省产业平台竞争力,优化配套服务,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吸引优秀博士后人才来闽工作。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中介组织机构的作用,为设站单位招收博士后人才、为出站博士后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为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寻求市场、为顺利开展博士后国际交流提供服务。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福建省对博士后人才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
GNSS 移动基站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山西师大获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GPS差分定位中一种新的接收机钟差处理方法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我校新增应用经济学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