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知识,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8-11-23 11:30张秋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有效教学

张秋生

摘 要 在科学教学中,从学生认知能力出发,整合生活知识,使课堂导入扣人心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形象生动,课后作业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科学教学 生活知识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科学的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但在科学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答试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和解决具体生活实际能力的培养问题。

将科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效整合,是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重要载体,对吸引学生兴趣、构建学生完整的认知结构、促进课堂有效教学将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1课堂导入——扣人心弦

好的课堂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在导入部分就吸引学生兴趣,这堂课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导入新课,以科学现象和应用为切入点,吸引学生主动来探究物质的组成等,不失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方式。

1.1展示实物,引发学生直观思考

学生的想象能力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有所提高,而展示实物等教具可以使教学更形象生动。比如,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中,一开始就拿出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农夫山泉有点“甜”,为什么会有点甜?它里面溶有什么物质?从而导入当天的课程。在教学氢气制取导入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氢气球,放手后飘向天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样,学生会积极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会浓厚起来。

1.2魔术趣味实验,吸引学生探索奥秘

科学实验往往伴随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挖掘其中的小魔术,让教学寓教于乐。如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可向学生表演清水变“牛奶”,“牛奶”再变清水的小魔术,引发学生去探究魔术背后的科学知识,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又如《科学》第一册《物质的构成》的教学中,一开始我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写下“50+50≠100”,此时,学生都感到疑惑不解,迫切想知道原因,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激发起来了。然后演示将50毫升的酒精和50毫升的水混合总体积不等于100毫升,让学生观察结果。但演示结果并未使悬念解除,反而使其更加扣入心弦,令学生口“悱”心“愤”。这时,教师指出:“欲解释实验结果,必须学习物质构成的有关知识”。由于问得恰当,短短的几分钟,课堂上悬念迭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追求。

1.3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科学跟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以致用,并进一步思考相关问题。如教学熟石灰的时候,先让学生回答有关于石灰石文化的诗句,从而导入熟石灰在生活中的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一开始学生兴趣就很浓厚,为整节课的有效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如学习燃烧时,学生凭经验往往认为燃烧必须在空气中进行,上课前向学生演示“水中的燃烧”,用事实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引发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究竟是什么,颇有说服力。

新课的导入可能更偏重趣味性,复习课的导入更偏重实用性,以提问学生物质用途来导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2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形象生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穿插生活科学知识,使知识融会贯通,不断刺激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思考,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自发主动的学习。

2.1应用生活例子作类比,把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

在定义教学中,应用生活实例打比方,可使抽象定义更形象生动。如学习原子核外绕核运动的规律时,可以形象地将电子比喻为被橡皮筋栓在木桩上而想逃离木桩的狗,原子核就是木桩,狗的力气越大则离开木桩越远。那么类比可知,电子能量越高,离开原子核的距离怎么样?(也就越远)在讲解原子核与原子的大小关系时,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打比方,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幢幢教学大楼,原子核就好像这幢大楼中的什么?(一粒粉笔尘埃)这样,学生就容易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新知识了。

2.2结合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科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环境、健康等都离不开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背后的实质,寻求解决方案。在学习“蛋白质和维生素”中蛋白质知识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对蛋白质的来源、作用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我引入了如下问题情境:(1)当我们把鸡蛋或鸭蛋储放在冰箱里时,蛋的大头朝上还是朝下?是直立还是横放比较好?为什么?(2)冷藏一段时间的鸡蛋或鸭蛋一旦出库放置是否更容易腐坏,为什么?(3)把一个鸡蛋小心地放入装有食醋溶液的大烧杯中,会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问题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现象中的为什么,进一步了解科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3换位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讲解一些比较浅显的生活的科学时,可采用“互位教学法”,让学生当教师来主讲生活科学,而教师当学生来聆听;或者在演示实验时请学生一同来参与,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另外,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一些小型辩论,如学习道尔顿的原子论观点,可以请一学生扮演道尔顿,而其他同学代表波尔,用现代原子论观点与道尔顿展开辩论。这样,课堂气氛更轻松、活跃,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學习热情投入学习,收获更大。在一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完全高度集中,因此,要不断寻求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刺激兴奋点,营造快乐学习氛围。这样,课堂学习时间利用更充分,学生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学会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有效教学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