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11-23 02:58:44林育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产科满意率产妇

林育清

产科为高风险、高责任的科室,任何不安全因素均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对产妇及其家庭产生较大影响,也不利于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1]。近年来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必须强化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提高服务态度,增进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维护患者就医权利,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尽量减少或避免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文章将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本院产科住院的20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产科护理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现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本院产科住院的20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n=100)。所有产妇均无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及免疫系统疾病[2]。参照组年龄19~40岁,平均(29.03±3.13)岁。孕周37~42周,平均(40.03±0.41)周。干预组年龄19~40岁,平均(28.96±3.18)岁。孕周37~43周,平均(40.11±0.36)周。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为参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产妇的临床表现,为产妇讲解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降低产妇摔伤、坠床等发生率。为干预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查阅相关的产科护理文献资料,且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产科护理安全常见问题的分析。常见的因素具体包含:(1)产妇与家属因素:产妇及家属对医院规章制度掌握不足,产科相关知识匮乏;(2)护理人员因素:产科工作量较大,护理期间由于产妇数量较多则会出现难以照顾周全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3)护理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不严,也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管理工作价值,对护理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建立护理质量监督管理结构,加强督促与检查,对产妇实施动态性、细节化的护理管理。

表1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对比

表2 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干预组与参照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1.2.2 实施弹性排班制度 结合产科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弹性探班制度,提前1周安排好班次[3]。对护理人员实施分组,设置5个小组长,2个大组长,带领年资较低的护士展开工作,保证每周40 h工作时间基础上,转变传统的8 h固定排班模式,且结合产妇的数量、护理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等适当增减工作的时间,使产科护理人员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比如两个白班具体包含“8-6”班及“6-8”班。11:00、17:00有30 min就餐时间,且可以设置排班留言卡,粘贴在排班首页,存在调班需求的护士可以将调班申请书写于纸上,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班次。

1.2.3 改进临床护理模式 (1)心理护理:产妇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产妇的临床表现,为产妇实施心理疏导。比如可以指导产妇观看一些育儿的视频等,介绍自然分娩的价值,讲解分娩的体位、方法等等,缓解其焦虑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指导产妇听轻音乐、看电视等分散注意力,深呼吸法保持放松等[4]。

(2)健康宣教:产妇入院后为其实施热情的自我介绍,讲解医院内的相关规章制度、访视制度等[5]。采用健康教育手册、挂图或者温馨提示语等向产妇及其家属实施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注意围产期的个人卫生,学习孕期自我监护的方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病房护理:保持病房内温度与湿度适宜,适当通风换气,避免阳光直射产妇。为产妇创设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禁止产妇及外来人员喧闹等。适当为产妇遮盖被子,指导产妇穿着舒适且棉质的衣服。

1.3 评价标准

组织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进行评价,包含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6]。由产妇自主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护理质量根据我院自拟护理质量调查表展开评价,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性、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每一方面的得分在0~100分,分数越高越为理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分数越高则代表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越差[7]。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应用χ2检验与t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率对比

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产妇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产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常规产科护理工作中比较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临床状态,但是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与认知情况关注不足[9]。在产妇较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的工作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科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10]。

规范性的产科护理工作制度,弹性排班制度应用方式下,能够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均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合理展开各项产科护理服务[11]。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式,不仅仅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且为患者实施耐心的健康指导,增强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保证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12-13]。

结合数据调查的结果来看,干预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8%,参照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2%,综合护理干预方式下产妇的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同时,干预组产妇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规范性的排班制度下能够提升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性等工作质量,规范产科护理工作的流程。护理后干预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综合护理管理模式下能够为产妇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消除其负性情绪。

综合上述内容,产科护理安全会受到产妇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产科管理制度因素等影响,造成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综合护理干预方式下能够显著提升护理的质量,使产妇消除负性情绪,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且有助于产科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提升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在产科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的质量。

猜你喜欢
产科满意率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7:00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认识产科大出血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36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4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8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17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