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李安《推手》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2018-11-22 02:36李日
商情 2018年48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差异

李日

【摘要】文化没有好坏或优劣之分,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通过从衣食,生活休闲娱乐,教育观念,事业观和家庭观等五个方面对电影《推手》中所表现了中美文化差异的分析,使大家認识到,在中美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入乡随俗的原则,努力了解学习和适应对方的文化。

【关键词】《推手》 中国文化 美国文化 差异

《推手》(1992)是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一其它两部是嬉宴》(1993)《饮食男女》(1994)——中的第一部,也是其中最能反映中美文化冲突的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文化冲突是其标志性的特色,文化身份的多样化,使他的电影充满了多元文化的影子”。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太极教授朱师傅来到美国的儿子家安度晚年,但是却与在家写作的儿媳妇玛莎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而矛盾重重。电影从衣食差异,生活休闲娱乐差异,教育观念差异,事业观差异,家庭观差异等五个方面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两种文化发生的激烈碰撞,最终以朱师傅接受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告终。

一、衣食差异

“李安往往是用带有‘文化符码特征的行为来表现东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的。”影片一开始,身着中式太极服(肥衫灯笼裤)和布鞋的朱师傅在打太极;而一墙之隔身着T恤牛仔裤运动鞋的儿媳妇玛莎在对着电脑写作,写不下去时,起身打开冰箱用手指沾了一口蛋糕塞进嘴里。晨练后朱师傅用筷子吃的是一大碗油腻的炒菜米饭;儿媳妇用叉子吃的是一盘子生菜水果沙拉。中餐和西餐不仅饮食不同,餐具也不一样,烹饪方法也不一样。朱师傅给自己做饭时用刀在案板上切了好多葱蒜,酱油倒得多,油烟也多。吃饭时朱师傅一边让大家多吃肉,一边问儿子:“这美国女人光吃青菜怎么顶事……这地球上的东西,五谷杂粮,果木蔬菜,属于隐形;另一种东西,牛羊猪鸡是显性的。两种东西配合起来吃,才能补先天之不足。”

华人烹饪学校里做的饭都是包子,左公鸡,油饭这样的中餐。妈妈住院后,杰米不太会用筷子,想吃乳酪通心粉,晓生让他等妈妈星期天回来了再吃。

父亲病了后,晓生一边给他熬姜汤,一边要带他去看医生。他吃饭时,一会用筷子,一会用刀叉,充分体现了他身上除了有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有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

二、生活休闲娱乐差异

朱师傅的休闲娱乐是打太极,打坐,蹲马步练书法,舞剑,看电影,听京剧唱京剧,以及跟儿子下五子棋,这些都是中国式的;儿媳的休闲是美国式的跑步舞拳,却被朱师傅一笑而过。周末朱师傅在学校给人教太极。影片快结束时有许多人打麻将的场景,打麻将也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一种休闲方式之一。

朱师傅抽了烟后把烟头直接仍在后院,儿媳妇端个小碟子再一个一个的给捡起来倒垃圾桶。朱师傅不太注意环境卫生,与儿媳妇的注重环境卫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教育观念差异

杰米洗完澡后,裹着浴巾跑了出来,朱师傅抱起他把他放餐桌上,揭起他的浴巾往里瞧:“哟,咱们家传宗接代就全靠你这小宝贝”。玛莎问晓生:“他这是干什么?”晓生解释:“中国的老人总是要确认他们的血脉能延续下去。”玛莎怒气冲冲的把孩子抱上了楼,朱师傅诧异不已。晓生解释:“她怕孩子着凉。”朱师傅叨咕:“孩子又不是纸扎的。”朱师傅的行为,在中国老人中间非常的普遍,是一种长辈对晚辈表示爱意和玩笑的方式。另外,中国文化认为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尤其是男孩子,更要经历一些考验,所以朱师傅说“孩子不是纸扎的”。玛莎对于朱师傅的这种行为,肯定无法理解,觉得他不尊重孩子隐私。

杰米问玛莎可否看卡通,玛莎说他喝完牛奶才可以。朱师傅说:“美国教小孩,好像是做买卖,什么都谈条件……这小孩吃饭都不专心,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专心的呢?还有这美国动画,完全是怪力乱神,惟恐天下不乱,哪可以给孩子看?简直是鬼打架。”美国文化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小孩子跟大人一样具有平等的人格,所以大人跟小孩说话总是协商的口气,而中国文化是权威文化,强调的是大人权威,认为小孩子应该完全听从大人的。就像朱师傅在和晓生下棋的时候晓生说那样,他问晓生:“你们在美国对孩子挺客气的,不把孩子当孩子,有学问。”晓生解释:“这里边学问大着呢,这就叫民主。民主嘛,就是没大没小。”美国处处提倡民主,在家里也不例外。

杰米晚上和周末都学汉语,朱师傅抱怨:“这儿老师普通话都说不好,这孩子的注音能学好吗?”中国人是非常重视汉语教育的,影片中许多亚裔面容的小孩在学汉语。

在车上玛莎告诉晓生:“菲利普老师打电话来,说杰米在资优班阅读成绩最低……我们让他分神了,他只是反映家里的氛围。”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并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而是从自身身上找问题,这是美国家长教育的长处。

四、事业观差异

当玛莎在报纸上迫切地找关于自己新书的书评时,朱师傅写好了王维的《酬张少府》在一旁朗诵:“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首诗五言律诗表达的完全是一种恬然淡薄的心态,与玛莎争强好胜患得患失的心态对比明显。玛莎没有找到书评拍了下桌子发牢骚:“他们忽视了我的书,假装它根本不存在。”朱师傅对儿子说:“你告诉她,‘几十年后大家入土为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料玛莎因为太紧张,胃出血住院了。中国文化注重“出世”的处世法则,提倡超然物外,宁静致远。而美国文化强调个人拼搏,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奋斗,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五、家庭观差异

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家庭观是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中国人喜欢生孩子,尤其是生儿子,是为了“养儿防老”,因为儿子具有养老的功能,所以老人觉得跟子女住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影片中朱师傅和陈太太都有这样的思想,所以当他们发觉子女不太情愿自己跟他们一起住的时候,会觉得伤心失落。而美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体独立和隐私,子女长大了要离开父母,父母年纪大了也绝不跟子女住在一起。另外美国社会提倡的是“社会养老”,社会养老制度非常健全,子女也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赡养父母与道德无关。所以朋友琳达一来家中就说:“晓生该叫他搬出去。”

晚上晓生下班回来,玛莎跟他说:“他占去了我的工作时间,我根本没思考的空间。”曉生反问:“没有空间?在中国,这间房子够住四家人。”注重个人空间的玛莎的抱怨不无道理,可是晓生从小受的是集体主义的中国文化的熏陶,集体主义并不看重个人的感受,维护集体的和谐才是最重要的。但他也理解妻子的感受,向她表示了自己的无奈:“我是他的独子,你想让我怎么做?”

美国人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所以玛莎一直想换大房子。朱师傅对此并不理解,一个人看电视声音吵到了玛莎,或者即使戴着耳机却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声,觉得这都无所谓。

父亲散步走丢后,晓生对玛莎说:“我成长的过程中相信一个人应该像父母关心自己那样去关心父母。我父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什么你不能接受这一点?”他非常想让妻子接受中国的孝道文化,但是也知道是勉为其难,所以大发雷霆,借酒浇愁。父亲被警察送回来后,晓生决定送他去老年公寓。要告诉父亲时,不料他病了,只好不提。说起往事,父亲对儿子说:“这辈子我对不起你妈,只对得起你。”更加深了晓生的内疚。

父亲出走后,晓生晚上走进父亲的房间,‘凋怅不己,给同学琳达打电话决定买下大房子等父亲回来住。后来在警察局见到父亲,晓生说:“爸,我们搬了新房子,比现在大很多……请您回家……我的家就是您的家。有了这番经历,晓生完全向中国文化低头,决心要接纳父亲。而父亲却决定搬出来住。影片结尾,自个搬出来住的陈太太来看教太极的朱师傅。两人的子女都是每隔两三个礼拜过来看看父母。就像影片暗示的那样,也许两位老人的结合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两位老人独自生活,何尝不是对美国文化的接受,尽管有些许勉强和无奈。

六、结语

文化没有好坏或优劣之分,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电影《推手》从衣食,生活休闲娱乐,教育观念,事业观和家庭观等五个方面所表现的中美文化差异并非是两种文化之间所以的差异。在中美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入乡随俗的原则,努力了解学习和适应对方的文化。

参考文献:

[1]Pushing Hands(film)[DB/OL].网站,2018-04-26.

[2]李冬花.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中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电影评介,2017,(08).

[3]范轶阳,陈晓娟.论李安“家庭三部曲”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4]王爽.从李安的“三部曲”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中南大学,2011.

[5]何微.从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看跨文化交际——以电影《推手》为例[J].语文学刊,2016,(11).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收尾工作的大差异来自于这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