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
时代虽然不同,可随着时代的推进,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始终朝着“三个面向”的方向迈进。
回忆“双基”的日子
1975年9月,李积雄开始参加教学工作。“不学ABC,照样闹革命”的学生运动一年后结束,批判“四人帮”的运动随之而来。当时,社会上流行最多的一句话是“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随着拨乱反正以及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学校领导反复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教学就非常侧重“双基”的落实。
那时,李积雄是这样上《桂林山水》一课的:首先,我范读一遍,再一句句领读;然后,写出生字,逐个范读字音,讲字形,解释字意,随后用教鞭指挥着学生,学生按照老师教鞭的轻重和方向,在整齐的节奏变化中不断强化着识字效果;接着,让学生抄写词语及词语解释;最后,逐句讲课文,让学生跟着老师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当堂要背几遍。
他回忆说:当时的课堂,老师讲得很认真,而且篇篇如此。考试也考词语解释,考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可以显见,这个时期的教育教学特别关注知识的识记与积累。
开始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经过将近五六年的“夺知识”,教育界的争论此起彼伏,教育只有“双基”是不够的,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于是,“注提”实验、“素质教育”呼之欲出,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思想在全国中小学热起来,“愉快学习、愉快教育、愉快生活”的教学研究活动走进小学,将“愉快”思想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主格调确定下来,认真落实。
此时,李积雄是这样上《桂林山水》的:首先,播放一段輕音乐,让学生的心情宁静下来,随之是启发式谈话,老师要把热爱祖国的情感要表达出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然后,用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也要同样的情感朗读,如果不到位时还不时范读、领读;接着,板书生字,老师尽可能把字变成谜语让学生猜,做动作让学生说出字词和意思,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教一遍;再接下来,把中心思想编成句子填空方式,让学生填完整;最后,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贴上生字卡片,学生选一个“苹果”读一遍,读准了,“苹果”就归谁。
他回忆说:此时的教学,开始关注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着眼从学生的角度研究教,因此,教育向着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能力需求方向迈近。这样的探索持续了十多年。
主动参与成为教学常态
到了1999年,新语文大纲颁布;2001年,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口号,将教育的内容和发展的途径植根于课程。尤其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2016年,国家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教与学的活动中;接踵而至的是“核心素养”的颁布,使中小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基本要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得到高度重视,开始融入课堂。
此时,李积雄是这样上《桂林山水》的:第一步,先发给学生一个学习单,让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及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资料,上传到“优教乐学平台”,上课伊始,鼓励三两位学生上台,点出自己的资料与大家分享;第二步,要求学生带着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试读课文,并且小组展示,全班分享反馈;第三步,选择某一段,有表情地朗读,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享给大家,同学们跟着互动补充,表情齐读,教师引读,读出桂林山水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第四步,七嘴八舌谈感受,联系家乡的山水,写特点,说特点;第五步,背诵课文。到第二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情况,表情朗读课文,做课后练习。
李积雄说:这样的课堂教学,把课前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作为上好课的前提,体现了自主学,把合作学习当作主要学与教的方式,自主发展、主动参与成了常态,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价值观自始至终融进朗读和议论分享中,把学会学习的方法当作必然的教学思想,不时渗透。这样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向着接受未来挑战的方向迈进。
本刊点评
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实际,坚持与时俱进,认真分析和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心,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创造性地搞好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