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岂止“三味”

2018-11-22 01:32杨飞武
神州民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张瑞三味制壶

杨飞武

史载,壶早于商代至汉代已在我国流行,古人以壶包容天机与审时度势之哲理。古往今来,壶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并在茶道的渗透中,从容地诠释东方的伦理、美学与生活智慧。

宜兴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繁荣于当代。明代聞龙在《茶笺》中对紫砂壶有:“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描述。紫砂壶承载着历史悠久的儒家与道家文化,除了卓越的使用功能外,其“温文尔雅而不张扬”的品性与内涵,颇吻合国人的审美情趣,故其在坊间流传数百年,魅力依然。

潮州朱泥壶发端于清中期,与潮州人喝“工夫茶”的历史相生相伴,其传承、演化有序,与宜兴紫砂壶有“异曲同工”之美。潮州朱泥质地细腻,柔韧、温润。其以手拉坯成型,抟泥为壶,经千度高温成器。其胎质素雅,造型简洁,色泽丰润,手感轻盈,壶中蕴含着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潮州民间艺术工巧细腻的特色与手工韵味。

在潮州制壶世家中,百年老字号“裕德堂”第四代传人张瑞端可谓壶艺的佼佼者。我是先赏识张瑞端的壶作,而后才结识其人的。在2006年的一个展览会上,我被其《晨曲壶》所吸引。该壶意在表现宁静的清晨气息:造型简约、清雅,线条流畅,格调清新;其“流弯而短,把环而整,腹扁而大,胎浅而虚”,透着一种素静与儒雅,令人观之清心、闲逸,如沐晨风。后来,我又陆续在其他展览会上品赏到其壶作,并结识了张瑞端先生。

张瑞端为人温和、厚道,且“笑口常开”。他品性木讷、刚毅,勤奋笃学,对于制壶及其壶艺有一种自信。其出身于潮州制壶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得到家族壶艺真传。后创办“荆瀛轩”并承接“裕德堂”名号及“裕后抟觚师造化,德先传法得心源”之祖训,传承艺脉。其曾到宜兴拜师学艺十年,外参紫砂艺术真谛,吸取紫砂诸大家制壶技艺所长,并将潮州手拉壶技艺与宜兴紫砂艺术融于一体。与他多次接触、交谈,我感觉其为人处事远比同龄人成熟。也许其超越同龄人的历练与智慧,成就了其“功夫老到”的壶艺及其壶作的内涵。虽然,他的形象并非文质彬彬,但其朴实、淡然、敦厚之中流露出一种谦谦君子的气质。每当笔者与其聊起壶艺时,其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俨然壶艺大家。

张瑞端说:“每一个做壶的人,其实心中都有一把壶。要做好壶,先要学做人。”他将“人品+艺品”作为壶艺的追求,并融入其生命与情感。可以说,一把壶是作者修养、个性与心境的表露,其中隐现作者的匠心、构思与技艺,也是其审美取向与审美情趣的体现。正所谓“画如其人”,壶艺亦然。张瑞端以朴实的心追求壶艺,其壶便有质朴、亲和之气;其以淡泊、从容之态做壶,其作便随性、脱俗;而其寡言,则形成其壶的简约、凝练......“壶为心声”,做壶讲究手艺,尤讲究“心艺”,形出于思,而技出于心,即手到心到。心到之处便是作者情感之指“捏、拉、提、塑”的痕迹,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与表述。故壶艺佳作,不仅仅是手艺,而是“心艺之作”。张瑞端还说:“做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故其将制壶当作一种修行,创作时,静静地品茗,默默地构思,寂寂地做壶,并在传承与创新、自我与人文之间寻求一种“人壶一相”的境界。其壶艺十分全面,不论圆器、方器、素壶、花货都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张瑞端深谙“壶中三味”。其认为:壶艺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一把好壶,除了形、色、工的完美,尤讲究“精、气、神”。其一是“精”,乃壶之器型及做工,或端庄,或大气,或素雅,或朴拙;线条流畅,收放有致。其二是“气”,一即壶之神态,形式完美,手艺精湛,气韵生动,富于张力与动感,富于个性与情趣;二即壶的气质,壶的内涵与品位。其三是“神”,即壶的神韵,神韵是壶的艺术生命及其魅力所在。其作注重造型的饱满与平衡,讲究壶体、壶把、壶钮、壶流浑然一体,又恰到好处。点、线、面是构成壶体的基本元素,其作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刚柔相济;或直或曲,或方或圆,巧形、巧工、巧色,富于视觉的美感。此外,其作令人瞩目之处还在于:关注自然,观照人文,弘扬传统文化,并将实用性、艺术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彰显一种新思维、新气息、新面貌。

张瑞端与张春雷先生合作的“十二生肖壶”,既取古诗之意境,又从民间文化汲取精华,以独到的创意,并以象形为视觉,融古铸今,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生肖文化”形神合一,既凸现其变形、抽象的审美意识,又传达一种“遗貌取神”的理念,从中追求“无形之中见有形”的艺术境界,并探求一种审美高度的延伸。张瑞端的每件作品似乎都有命题,都是一种状物传神的写照,如其《和壶》、《大潮壶》、《劲节壶》、《螭蟠壶》、《儒子牛壶》、《富贵如意壶》、《三友贺岁壶》和《四季如意壶》等作品,以独到的“陶艺语言”,在盈握有限的空间,表现各种主题、某种意念、哲思以及人文关怀。其《螭蟠壶》,壶体墩庞周正,壶口轻度反檐,敦正、沉实中见灵动;其壶盖与壶口对接严密,尤见作者壶艺功力。其壶流取螭口为形,壶钮以螭龙为象,壶把则取螭纹为饰,壶流、壶钮、壶把相互呼应,浑然一体。此作取“螭蟠龙卧,兴道皆隐”之意,古雅、内敛中见象外之旨,一种独特的理念与哲思凸现于壶中,值得细细玩味。

张瑞端的壶作,一器一式,泛着古朴、典雅的潮州朱泥与宜兴紫砂本色相融的泥土清香,透着其精湛的技艺及有所追求的“工匠精神”,彰现其才情、学养和灵性,并融入“既可意会又可言传”的主题及文化内涵,从中或表现一种气质,或传达一种情怀,或彰显一种境界。如其《孺子牛壶》的创作萌发于对恩师“深怀爱心,默默耕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崇敬,一种尊师重教的儒家传统文化及感恩之情溢于壶中。此壶呈现牛的抽象造型,壶流、壶身、壶把、壶盖简约洗练,质朴、沉实,具有一种独特的“儒风”与形式美感。

澳洲郑绍平先生曾做《满庭芳》称道张瑞端的“荆瀛轩”壶艺,词曰:“子冶携壶,彭年入梦,恍闻鬼斧敲魂。红泥做活,率意显精神。脱尽恒磎古法,参差处,刀篆精匀。依稀似凫雏棲燕,栩栩欲鸣春。臻珍,今又见,荆瀛镌款,朴拙由人,更直追曼公,捏嘴翻新。赢得烹泉一试,啜半盏,喉底生津。枫溪畔,闲来吟赏,茶韵最堪论。”

综观张瑞端的作品,其壶中内蕴的壶语、诗心、哲理,既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依恋之情,也体现了其观照大自然万物生机及其审美情趣的人文情怀,令人使用、品赏、把玩之余,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有媒体称:“张瑞端的壶作既美在其形、色、工,也美在其“精、气、神”。然而,我以为:张瑞端的壶作中,岂止“形、色、工”或“精、气、神”三味?

作为潮州制壶世家“裕德堂”的第四代传人及“荆瀛轩”的创始人,面对各种奖项和荣誉,其淡然处之。让潮州手拉壶艺术传承下去并创新、发展,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才是他的“初心”与“情怀”,也是其孜孜以求的抱负与目标。

(本文作者系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馆长、艺术评论家)

猜你喜欢
张瑞三味制壶
反义疑问句小练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鲁迅的“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