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发
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一课的教学研讨中,对单元整体进行仔细揣摩、分析后,我发现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建立在“精读课文阅读发现—交流平台梳理提炼—初试身手尝试迁移”基础之上的综合运用,因而将课时核心目标确定为:在多角度、多感官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提出疑问、大胆猜想的方法进一步丰富观察感受;灵活运用抓特点、抓动作、抓变化的表达方法写出某一事物(场景)不同方面的特点,或某一事物(场景)几个方面体现出的某一特点。
怎样落实课时目标呢?对于习作起始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提供写作支架是有效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探索中,我从观察构段、初步成篇、拓思迁移三个层次设计了支架写作的环节:以例文为支架,学习丰富观察感受,介入视频学习运用;以图表为支架,学习描述“变化”;以思维导图为支架,由构段走向初步成篇;以观察记录单为支架,勾连课堂内外,实现由“个”到“类”的迁移,丰厚习作内涵。
对学生而言,指导他们写好一个片段是最切实的帮助。本节课两次用到例文示范如何写片段:第一次用于丰富观察感受,第二次是示范写“变化”。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节选自《搭船的鸟》)
“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节选自《我家的小狗》)
从这两段选文中,学生不难发现文章不仅记录了作者观察所得,还写下了自己的疑问与猜想,丰富了观察体验,从而懂得在观察过程中,身体感官与大脑思维都要积极参与。
同时,例文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范式。“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这两句都是先写观察所得,再写心中的疑问或猜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这样的结构把自己观察的内容与思考的内容说清楚,学会有层次、有顺序地表达。
如何把例文的指导作用落实到写作中去呢?我以有趣的“绿鹭捕鱼”视频资源介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展开言语实践。视频中,绿鹭衔来一片菜叶放在水面上,它蹲在水边的岩石上等候。菜叶漂远了,它伸长脖子衔回来,再次放到水面上。小鱼悄悄接近菜叶,绿鹭一伸脖子就叼起了小鱼。这个视频,激发了学生观察、表达的兴趣。为了落实“丰富观察体验”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选择了暂停、截图等手段,让学生把过程看清楚,把思维理明白。
如何把握变化观察?图表是个好助手。观察之前提供一张橘子生长的对比观察表格,鼓励学生将观察所得填入表格。这么多的变化如何有序表达清楚呢?《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对杨梅果颜色、大小、味道变化的描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未成熟的橘子 成熟的橘子大小 像小指头 有小皮球一样大颜色 青绿色 橙黄色软硬 硬得像石头 肉软皮薄味道 酸涩难咽 酸甜可口
图表在观察时能起到指导作用,写作时又能提供清楚的信息。借助例文示范,两者合力,学生很快就能连贯地写出“变化”。
在引导学生学习由构段向着初步成篇迈进时,形象直观的思维导图就给了学生最直接的写作模型。
《搭船的鸟》一文记录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它捕鱼时的动作,这是写出“某一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的样例;《金色的草地》写的是草地早上、中午、傍晚的不同景象;《我爱故乡的杨梅》由树到果,果实着重于形状、颜色、味道的变化;《我家的小狗》通过几件事写出了小狗可爱:这都是“某一事物(场景)几个方面体现出的某一特点”的例子。在教学中,我着重借助《搭船的鸟》作为学生学习描写动物的支架,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作为学生写变化的支架。从例文中总结出写作思维导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象,化复杂的解说为形象的示范,化艰涩枯燥的训练为趣学乐写的活动,让学习自然发生。
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可以观察、描述的事物、景物数不胜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观察、表达方法迁移运用于儿童眼中的缤纷世界里任何一景一物,这是形成习作力的关键所在。但是,景物、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也各有不同,在课堂有限的时空里,教师无法做到逐个辅导,即使可以逐个辅导,对于学生内化学习成果、形成习作能力绝无帮助。怎样处理好这些矛盾呢?观察记录单是化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支架。我在进入单元第一课时就布置学生准备观察记录单,用于课外观察,打破课堂的壁垒,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把课堂的时空拉长拉宽。
习作教学开始,我让学生依托观察记录单,交流观察经历与观察总体感受,初步建立“缤纷世界”的印象,同时建立习作教学的起点。借助例文引路,学习“丰富观察体验”之后,以自己的观察记录单为凭借,回顾观察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补充观察过程中的丰富体验,这样的练习目标指向明确。在由构段向初步成篇迈进时,观察记录单再次上场,让学生思考如何把自己的观察由一个片段或者两个片段发展成文,这样的引导具体有凭借,有助于学生及时完成篇章写作。对于写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手把手地引导有利于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同的学生眼中各有不一样的观察对象,这些不同的景物汇聚在课堂上,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触动,构成了缤纷世界丰富的写作内涵。
经历了这次习作单元中习作教学的尝试,我深深感受到学生习作教学绝不是孤立展开的,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习作单元的编排形式恰到好处地作出了指引,丰富了习作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准确厘定课时目标,然后聚焦核心目标,借助适当的支架促进学生趣学乐写。